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唐歷史 | 洛陽女兒武則天 [1]

隋唐歷史 | 洛陽女兒武則天 [1]

原標題:隋唐歷史 | 洛陽女兒武則天 [1]


武則天名武曌,籍貫并州文水(今屬山西)。


關於武則天的出生地,學者們沒少打嘴仗。其實這事不複雜。找出武則天的出生時間,再看看前後這幾年她的老爸老媽在哪裡生活就可以了。


據《資治通鑒?唐紀二十四》神龍元年(705年) :「壬寅(二十六日),則天崩於上陽宮,年八十二。」依次上推82年,武則天當出生於武德七年(624年)。


2015年西安碑林博物館新徵集到一方《大唐故贈使持節汝州諸軍事汝州刺史武府君墓志銘並序》,即武則天堂兄武思元的墓志銘。墓誌稱:「垂拱三年(688年)九月十五日,乃下詔曰:『堂兄故永州零陵縣令思元……』」武思元生於武德七年。由武則天稱武思元為堂兄可知,武則天的生年當在武德七年或稍後。再和上述《資治通鑒》的記載結合起來判斷,武則天當與武思元同年生,只不過晚生N月或N日而已。

先看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在武德年間的經歷。


武士彟生於北周建德六年(577年)。長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則天為其父武士彟立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稱攀龍台碑)於文水(今屬山西)吳陵。碑文有「……三年拜工部尚書……時帝先缺中闈,高祖親為求偶……」


這段話的重點是,武德三年以後,武士彟喪偶,繼而由唐高祖李淵撮合與武則天的母親楊氏結婚。武、楊在哪裡結的婚?很顯然,地點很可能是在長安,但


也很可能是在洛陽。


到底在哪裡,歷史又一次讓長安和洛陽PK。


由於長安是新建立的大唐王朝的都城,高祖李淵在長安,武士彟也在長安,於是,天平開始向長安傾斜;然而洛陽是剛剛滅亡的大隋朝的都城。作為隋朝皇室一脈的楊氏家族其實是住在洛陽。於是天平重新歸於平衡。


怎樣證明楊氏住在洛陽?


楊氏的父親叫楊達。楊達(550年—612年),字士達,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隋文帝楊堅的族子,觀德王楊雄之弟。《隋書卷四十三?楊雄傳》附有楊達的傳記,直接意譯為白話如下:


揚達初仕北周官儀同、內史下大夫。楊堅稱帝,拜為給事黃門侍郎,進爵子。當時,吐谷渾擾邊,楊堅命楊達為司馬,上柱國元諧為元帥,一同出兵征討。還師後,即命楊達兼任吏部侍郎,加開府。一年後,又轉為內史侍郎,出任鄯、鄭、趙三州刺史。楊達在任期間,勵精圖治,甚有能名。隋滅陳統一全國後,楊堅考核天下牧宰,達為第一,擢升工部尚書,加位上開府。仁壽二年(602年)九月,河南諸郡遭受水災,楊達前去賑恤,立下大功。同年冬天,轉為納言。仁壽三年十二月,河南諸郡又遭水災,楊達再次前往賑恤。


大業三年(607年)三月,楊達與尚書楊素、將作大匠宇文愷一起營建東都,楊達充任東都副監。遼東之役開始,楊達任右武衛將軍,隨煬帝東征,後進位光祿大夫。大業八年卒于軍中,時年62歲。楊達為人忠厚。楊素曾說:「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楊達耳。」煬帝為此贈楊達吏部尚書、始安侯。

由於洛陽是隋煬帝的都城,從楊達「營建東都」、「充任東都副監」的經歷看,他的宅子一定是在洛陽。


著名學者周紹良的《唐代墓誌彙編?上》,有揚達孫子《大唐故千牛岐州司戶參軍事楊君墓志銘並序》,從中可以大致知道楊達的家庭情況。楊達有一子一女,其子叫楊則,其女就是武士彟要娶的這位楊氏。


《楊君墓志銘並序》這樣概括楊達、楊則父子:「祖達,隋黃門、中書二侍郎,工部、吏部二尚書,納言,遂寧郡公,皇朝贈尚書左僕射;父則,邛州臨邛縣(今屬四川)令,襲遂寧公。」楊君諱口哲,華州華陰人也。於上元二年(675年)十月二十日死後,殯於洛陽教義里。清代徐松《唐兩京城坊考》卷五也說:「教義坊,武后母榮國夫人宅。」很顯然,洛陽教義里(坊)是楊氏的安家之所。


楊氏生於北周大成元年(579年),由於隋末連年對外用兵,到大業八年楊達去世,已經33歲的楊氏還待字閨中。而到武德三年,由於連年的戰亂,加之失祜,楊氏更耽誤到了41歲。成了不折不扣的大齡剩女。


李淵怎麼會想起來把楊氏介紹給武士彟做妻子?原來李淵與隋煬帝楊廣的外祖父都是北周著名大將獨孤信。也就是說,隋煬帝與李淵是姨表兄弟。楊達既然是隋文帝楊堅的族子,自然與隋煬帝是同族兄弟,當然也與李淵是兄弟輩,估計他們的私人關係相當不錯。楊達老哥去世了,李淵不能看著她的姑娘不管吧?除此之外,李淵的女兒桂陽公主的「駙馬」楊師道是隋朝觀德王楊雄的兒子,楊氏的堂兄。所以,說李淵作伐,不過是「授意」或者以其名義而已,具體的操作者是桂陽公主夫婦。


居於洛陽的楊氏,在隋末戰亂的情況下,不可能逃往長安。一是楊氏作為一介女流,如果沒有男人的有力庇護,很難出遠門;二是洛陽作為都城,相對穩定,一直在隋朝朝廷手裡(武德二年四月為王世充所篡)。


這樣可以肯定,楊氏要嫁給武士彟,一定要等到唐朝攻取洛陽以後。而唐軍「解放」洛陽的時間是武德四年五月。


是否可以這麼說,洛陽「解放」與唐高祖給武士彟要作伐的時間高度契合。也許,是天意在造女皇吧。武士彟正愁著沒法見到楊氏時,李世民就拿下了洛陽。於是,天趕人湊,武士彟快馬加鞭,直撲洛陽而去。


武士彟為什麼這麼猴急?


一是武士彟之前由於出身的懸殊和地域的分隔,沒有見過楊氏。雖然楊氏出身名門,是傾城傾國的美女,但畢竟歲數大了(小武士彟兩歲),他得看一看楊氏到底長什麼樣子,不能僅靠「媒妁之言」就決定是否娶她。再說,他也急於和楊氏謀面。二是有資料表明,武士彟在武德四年前後辭去了職務。

前面說過,武士彟於武德三年拜工部尚書。但據《冊府元龜》的記載,武士彟並未上任,或者說一直推託,只是在幹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後就去職了。《冊府元龜卷四百六十四?自省部?謙退第二》是這樣說的:「唐武士彟,武德中為工部尚書判六尚書,賜實封八百戶。士彟為性廉儉,期於止足,殊恩雖被,固辭不受,前後三讓,方遂所陳。」


乖乖,「固辭不受,前後三讓」,真是一個「期於止足」、不慕高位的君子!但是,這只是表面上很光鮮的理由。若從人性上考察,武士彟肯定有自己的考慮。那當然是為了討老婆。雖然李淵給他介紹了楊氏,但自己身在長安,楊氏遠在洛陽,千里迢迢,那怎麼能行?試想,如果楊氏身在長安,召之即來,武士彟就不會那麼堅定地辭職,因為可以白天上班忙國事,晚上下班陪美人,對不對?畢竟當初追隨唐公革命不容易,把全部家產都支援革命了,不就是圖個日後富貴榮華嗎?現在卻不要了,奇怪嗎?不奇怪,那就是愛富貴榮華更愛美人。於是,武士彟好端端的「部長」不幹了,「打飛的」去了洛陽。


這時的楊氏,雖然徐娘半老,但風韻猶存,猶如春秋時巫臣眼中的夏姬。兩人一見面,英雄美人情比潘楊,立即陷入愛河。於是,「風閨少女,襲蘭蕙而馳芬;月幌仙娥,韻珩璜而動步。」美麗的武氏三姐妹串珠般問世。


甜蜜的日子總是很短暫。據《冊府元龜卷六百七十一》記載:「唐武士彟判六尚書事。武德末,揚州(治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有人告趙郡王李孝恭有變,追入京屬吏。高祖令武士彟馳驛檢校揚州都督府長史。」揚州是一方重鎮,掌握江淮、嶺南大權的揚州都督李孝恭謀圖發動兵變,這是關係到唐朝在江淮地區統治的大事。難怪唐高祖李淵一聽到李孝恭有變,大為吃驚,就急忙派遣武士彟去揚州任職。為什麼李淵會派武士彟赴揚州出任檢校揚州都督府長史?首先一條,是李淵對武士彟的信任和器重;但還有一條也很重要,就是武士彟當時一定是在洛陽,比起從長安派遣官員更快。「馳驛」二字令人想到事情的緊急。此時,武士彟有了愛情的滋潤,沒有任何「固辭不受」的意思,帶領家眷欣然前往。可以說前後判若兩人。


武士彟去揚州的時間是武德八年,這時武則天不過兩歲。


應該說,長安和洛陽的PK到此已經結束。但是,沒有武則天本人的「表態」,許多人還是難以接受。那就再「蛇足」一下武則天眼中的長安和洛陽。


長安和洛陽,本是兄弟城市或說姊妹城市,沒有誰高誰低之分。但從人的感情來說,如果一個是自己的出生地,是不是會偏愛一些?高宗去世後,武則天立即改洛陽為神都,代替了長安國都的位置。僅憑這一改,就能看出武則天的感情傾向:似乎她更鐘愛洛陽。再反推過來,正因為是武則天的出生地,所以她才要把洛陽由陪都提升為正都,對吧?


長安和洛陽,武則天都生活了很長時間。我們知道,人都是會懷舊的。不管長大後生活在哪裡,都會十分關注自己兒時的出生地。特別對女人來說,那叫娘家。武則天關注過娘家沒有呢?當然關注過。而且她關注的這個娘家就是洛陽。


《全唐文卷九十八?大福先寺浮圖碑》系武則天親自撰寫。碑文第三段第一句話就是:「大福先寺者,先聖之舊居也。」「福先」的意思是福佑先人;「先聖」系指皇考武士彟。這其實是武士彟與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在洛陽生活的有力證據。武士彟終其一生,也就於武德年間在洛陽生活過四年。


應該說,行文至此,武則天是洛陽女兒已經說清楚了,可是,手裡還有一個巧合的事情不吐不快。那就是唐太宗納14歲的武則天為才人時,唐太宗幾乎全年都在洛陽。

《新唐書卷七十六?高宗則天順聖皇后傳》記載:「文德皇后崩,久之,太宗聞士彟女美,召為才人,方十四。」「文德皇后崩」是貞觀十年(636年)六月二十一日,十一月四日葬之於昭陵。而武則天14歲時正是文德皇后去世的第二年,即貞觀十一年。又據《舊唐書卷三?太宗本紀下》:貞觀十一年二月初八,唐太宗到了洛陽,而且一住就是一年多,直到第二年才回長安。《新唐書》那句「久之」很關鍵。試想,貞觀十一年年初唐太宗離開長安往洛陽之前那數天,文德皇后去世剛半年,入葬也才兩個月,是不能稱之為「久之」的,所以,唐太宗納武則天為才人只能是到洛陽以後的事情。也許有人會說,從洛陽回長安後也是「久之」。但是,武則天就不是14歲了。在這裡,「久之」與武則天「方十四」這兩條,必須同時滿足之。這就說明,武則天入宮之前是住在洛陽的。再往前推,邏輯告訴我們,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貞觀九年在荊州去世後,武則天母親楊氏就帶著她們姊妹又回到了洛陽居住。其原因則是武則天的父母於武德四年在洛陽結婚後,就把家安在了洛陽。


由此可知,武則天千真萬確是洛陽的女兒。


[1]本文參考了王愷的《武則天生於洛陽說》。載《尋根》。



王愷:中國武則天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唐史學會洛陽唐文化中心秘書長,洛陽市隋唐史學會會長,河南作家協會會員,洛陽文學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洛陽市政府發展中心研究員,洛陽理工學院兼職教授。


作者 | 宋宗祧


來源 | 洛陽市隋唐史學會

編輯 | 洛陽市隋唐史學會 (ID:suitangshixuehu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唐史學會 的精彩文章:

隋唐歷史 | 武則天被做夢之二——「鸚鵡折翅」
隋唐歷史 | 武則天長女安定公主生死之謎

TAG:隋唐史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