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跌股迎來大股東布局 股價上漲為減持鋪路

超跌股迎來大股東布局 股價上漲為減持鋪路

紅刊財經 曹井雪

4月市場整體處於低迷狀態,上證指數幾乎整月都在3200點以下徘徊,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大股東增減持也不算活躍。4月以來,共有157家上市公司股份被重要股東增減持,相較於3月同期的371家,環比大幅減少。這也就意味著,在市場方向不明朗的情形下,大股東更願意選擇按兵不動。不過,通過這157家公司股東增減持的行為,記者還是發現了目前超跌股成為了大股東布局的重點,而4月軍工、醫藥以及製造業等板塊的大幅上漲卻為大股東減持帶來了機會。

地產股備受青睞 超跌股迎來大股東布局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4月24日,兩市共有64家上市公司被重要股東增持,增持金額共計15.36億元。其中,光大嘉寶被大股東增持了7.8億元,成為被增持金額最大的上市公司。此外,根據申萬一級行業分類,被增持金額位列第3位和第4位的濱江集團和萬通地產,同光大嘉寶相同,都屬於房地產企業。統計結果顯示,這3家公司共被增持了9.37億元,佔4月全部大股東增持金額的60%以上。

對此,知名財經博主釋老毛對記者表示,「一般大股東增持都意味著公司估值過低,出現價值窪地,目前地產股大部分都是被低估的」。但是,萬達商管集團商業研究部總經理韓毓祥對記者補充道,「就目前的業務情況來看,光大嘉寶並不是一個完全的地產公司,而是一家地產基金公司。此次大股東上海光控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對公司增持,除了看好公司未來發展以外,在增強對光大嘉寶的控制權方面的意圖更為明顯」。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上述3家地產公司近期的股價下跌,為大股東增持創造了良好的機會。記者統計發現,近期,這3家公司的股價均處於下跌趨勢之中。其中近2個月來,光大嘉寶跌幅為28.2%,濱江集團跌幅為24.4%,萬通地產跌幅為19.22%。從行業整體來看,近期,約85%的房地產公司的股價都出現了下跌,中潤資源、華夏幸福和華聯控股近2個月的跌幅均已超過了30%。

除了前文提及的地產股,還有43隻被大股東增持的個股,近一年來股價都出現下跌。跌幅超過20%的個股高達25隻,其中山鼎設計、福星股份、光大嘉寶、順威股份、雨順電子、廣東明珠以及廣澤股份的股價均創下了一年來的新低。

這也就意味著,從增減持的布局來看,超跌股成為4月大股東增持的主流。在釋老毛看來,超跌只是一種技術形態,投資者在選擇時還需要根據基本面的情況加以參考和甄別。

為此,記者根據2017年業績表現進行篩選,以上25隻跌幅超過20%,且被大股東增持的上市公司中,有21家都在2017年實現了盈利,其中有13家公司的利潤實現了同比增長(附表),吉林化纖、花王股份和廣東明珠的漲幅最高,分別為269.08%、163.78%和123.77%。

股價上漲卻為減持鋪路 中泰化學業績變臉慘遭減持

雖然大股東增減持的數量整體出現了下滑,不過,與增持相比,大股東減持的數量和金額相對較多。截至4月24日,有86家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減持,減持金額為45.79億元,其中軍工、醫藥以及製造業等市場表現較好的個股成為了大股東減持的重災區。

4月以來,受利好消息刺激,醫藥板塊最高漲幅為3.95%,軍工板塊最高漲幅7.96%,而製造業中被減持最多的計算機行業,4月板塊指數的最高漲幅為4.71%。但是上述3類行業在回暖之際,行業上市公司卻遭到了大股東的減持,醫藥行業有4家、國防軍工有4家,計算機行業有11家。

值得注意的是,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東誠葯業的大股東,趁公司股價大漲之機,在未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的情況下,急切地進行了減持。4月11日、4月12日和4月13日,東誠葯業第三大股東美國太平彩虹以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了282.95萬股,占公司股份的0.4%,減持金額為2570萬元,三次交易均價分別為12.55元、12.71元和12.65元。記者發現,美國太平彩虹的3次減持都是在東誠葯業大漲後,股價位於近期高位時進行減持的。在公司股價長期以來處於低迷的情況下,美國太平彩虹選擇在醫藥板塊上漲的契機下進行減持,其獲利了結的意願昭然若揭。

與以上大股東在利好推動公司股價上漲後進行減持不同,中泰化學的大股東則不惜在股價下跌時減持公司股份。根據中泰化學發布的關於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公司股份的提示性公告顯示,公司大股東浙江富麗達分別於2018年4月10日、4月11日、4月12日和4月13均進行了減持。中泰化學共被減持了4127萬股,減持金額為4.85億元,是4月以來減持金額最大的公司。與此同時,中泰化學的股價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從2018年2月以來,公司股價便一直處於下跌趨勢中,並不斷創下2017年7月以來的新低。

中泰化學2018年一季度「業績變臉」,成為了浙江富麗達不顧股價下跌還進行減持的直接導火索。4月9日晚間,公司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公告顯示,修正後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4.17億元—4.37億元,盈利同比下降40.22%—37.35%,這與一季度業績預告中凈利潤同比下降9.68%—29.75%相差較大。公告中說明了業績修正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及銷售策略庫存部分商品所致。但是,無論解釋如何,公司業績惡化是大股東次日便進行減持的直接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刊財經 的精彩文章:

場外期權業務戴上緊箍咒 中信中金國信遭遇衝擊
獨角獸「減肥上市」說明了什麼?

TAG:紅刊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