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請你們放手好么,管到什麼時候才是頭?

父母,請你們放手好么,管到什麼時候才是頭?

由於最近每天日程安排較緊張,抽出寫文的時間都沒有,難得有個安靜的晚上,把這兩天所看到的聽到的事,一起分享探討。

例一

最近一則新聞對我觸動很大:6旬母親跑三地為37歲碩士女兒相親:人品好離異都行。4月19日,河北石家莊,一大媽替女兒相親。她說女兒37歲,本科畢業於中傳,研究生畢業於中戲,太有自己想法了,從來不喜歡富二代。為找到合適的,她還去過北京和廣州尋找。大媽稱只要人品好,離異的也接受。我很想問這位媽媽,您辛苦拉扯大的女兒,培養她成才,出人頭地,最後所有的投資變得怎麼這麼廉價?不禁想問,你們把自己的女兒當男生養,要求他們從小優秀,獨立,有思想,最後卻要在結婚的時候讓女兒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大家閨秀,你讓哪個孩子能做到?在你們眼中,孩子是有多恨嫁?

例二

前兩天一位好朋友也講了講她和她媽媽的故事,女兒嫁給了一位家庭較為普通的男生,已經在杭州付了首付買了房,女孩媽媽為了保證自己未來的生活,不惜以女兒的幸福為代價,要求對方再拿禮金,最終嚴重導致家庭關係失調,直接影響到了夫妻之間的感情,那麼您這要女婿借錢也必須給彩禮的節奏么?媽媽們早幹嘛去了,如果您希望那樣,幹嘛不直接教育您的女兒一定要找個有錢的,幹嘛要面子的說你找個自己喜歡的?到頭來各種挑剔和不滿,您女兒結婚是幸福自己而不是滿足面子。家長們,你們從孩子的出生到讀書到找對象到結婚到生子到操心孩子的孩子,請問你們自己的人生呢?

例三

最近微博中被刷屏的,90後一些人還沒結婚,有一些都已經步入離婚的行列。90後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相對家庭富足,成長的較為順利,但還需依靠父母,特別是在經濟上不獨立,導致父母時常擔憂焦慮,婚前把關、婚後干預使矛盾激化。婚姻家庭諮詢師徐磊曾說過「希望90後小夫妻的家長能放手,孩子已經是有完全行動能力的大人了,就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經營婚姻生活,盡量別去攪合。」

孩子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學會與孩子分離。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孩子會在1.5—3歲會出現一種分離期明顯特徵,所以想去幼兒園在這個時期會跟媽媽起衝突,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哭鬧控制不住。這個時候大人最好的方式是:「不帶敵意的堅決、不帶誘惑的深情」。如果在這個關鍵時期,父母做不了堅決,以後吃苦必然是雙方。父母一定要牢記,成長道路上有些非走不可的路,即使是撞破頭也會想去走的路,因為你們也是這樣的,你們能夠成功必然也是吃過這些苦才悟出的道路,所以希望孩子不要順延了你們的道路,一直不允許做這不允許做那,但其實一直被庇護的孩子,永遠無法擁有自己真正的人生,無法正確的自我認知,一直在做你們的影子,一直在做你們期望的孩子。其實你們只需做好引導,選擇權請交給孩子,不然孩子永遠也無法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我認為最好的父母應該看著孩子的背影自我成長的,是在法律和道德底線的範疇之內,任孩子發展,給予寬容和支持,鼓勵孩子發現自我,找到適合自己的特長。請尊重你們自己,也尊重你們的孩子,孩子不是物件不是商品,不是你們交易的籌碼,不是你們發泄的對象,不是實現你們自我價值的附屬品。父母們,求你們放手,你們管到什麼時候才是頭?

最後以胡適在兒子出生後,曾經在日記中寫下的句子做結尾。「我想這個孩子自己並不曾自由主張要生在我家,我們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裡糊塗的給了他一條生命。況且我們也並不曾有意送給他這條生命。我們既無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為有恩於他?他既無意求生,我們生了他,我們對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

E

N

D

後話

整篇文章可能有點針對父母了,因為是站在孩子的心理立場來寫的。當然,我知道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讓我們少吃苦,為我們好。這是個相互理解的事,或者是換位思考的事,不是說父母說的不對,而是所站的角度問題,我們都該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這個孩子我會怎麼做,當然作為孩子要去思考父母會這麼不安的原因。所以再分享一位朋友做的很好的例子,我朋友是對剛結婚的小夫妻,父母老是擔心他們不會做菜,工作太忙沒法料理家裡,但是這個女生就做的很好,女生由於工作是自由職業,所以可以有閑工夫每天整理打掃,親手下廚,學習廚藝,父母有時偷偷來檢查,發現沒有需要擔心的地方,看著他們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的,自然放下心來,慢慢地也放手讓這對小夫妻自己生活。

父母們,孩子沒你們想像中的弱小。以前有句話說,學會示弱的媽媽,一定能培養出一個能幹的兒子。每家每戶都在找尋一個平衡點,多與父母溝通,知道原生家庭出現的問題,學會解決,祝你們都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阮欒鸞 的精彩文章:

TAG:阮欒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