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為父母,你安全嗎?

作為父母,你安全嗎?

傳奇

 傳奇

王菲 

00:00/04:56

1

你了解你孩子內心的想法嗎?你的孩子願意主動和你分享ta的事情嗎?當你的孩子遇到生活或學習上的困難時,會找你幫忙嗎?你被你孩子從「求助資源清單」中除名了嗎?

如果你的回答都是「是」,恭喜你,作為父母,於 你的孩子而言你是安全的。如果你的孩子回答是「否」,那你將失去對孩子的影響力,也無法給予你孩子幫助或人生的指導。

那做安全型父母到底重不重要呢?答案是:非常重要!

2

前段時間,海口13歲女孩遇害事件後,我相信各界家膽戰心驚,現在各個學校安全教育講座也紛紛開起來了。安全教育刻不容緩,但我們只是顧著給孩子們灌輸安全意識,卻忘了:我們若是於孩子而言是安全的,那孩子的危險係數就會大大降低。就算孩子遇到危險,也會化險為夷!怎麼這麼講呢?

給大家分享一個我曾遇到案例吧。某學校初二女生,被當地掃黃組掃黃時逮捕,被逮捕時她正與兩位30多歲的成年男性同時進行性交易。因為工作關係,我跟進一些後續問題的處理。原來開始的時候女孩因與母親賭氣,與網友早戀。誰知網友居心叵測,第一次引誘她到酒店開房時,就然後錄下她裸體的視屏。從此要挾她,讓她賣淫。女孩不敢聲張,更不敢和她的父母談及此事。女孩賣淫長達半年之久,賣淫對象多是中老年男人,有一次一人,也有一次多人,這半年期間她曾墮胎一次。而女孩所發生的這一切,她的父母均不知!女孩說:她非常害怕,也非常無助!現在被抓了,終於可以解脫了。其實她曾經想過報警,但最終怕事情暴露而放棄。我問她:為什麼不和自己的父母求助?她說:我怕,我怕我媽媽打死我!

甚至她在派出所里,仍然害怕一會應該怎樣應付她的父母。

在派出所里,女孩的母親不斷地指責女孩和自責,站在那裡抱頭痛哭,女孩瑟瑟地坐在角落,顯得那麼的孤立無援而又透露著濃濃的害怕。被迫賣淫與墮胎而言,她更怕的是被自己的父母知道,所以在她有限的求助清單里,沒有她父母的名字!

3

或許看到這裡的朋友們,覺得這只是個案。

再和大家分享我一個學生和我分享過的一件事情吧,那女生我暫且叫她小依。某次周末,班裡四個非常要好的姑娘相約一起逛街。逛了一下午,她們買了一把漂亮的透明雨傘和一個非常可愛的杯子。因為能一起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四個人的都一樣,她們整個下午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一回到家,小依迫不及待地向自己的母親分享自己的戰利品。小依手舞足蹈,正想酣暢淋漓地向母親表述自己愉悅的心情時。誰知正在忙碌的母親來一句:「你怎麼又買些不實用的東西呀?」小依覺得特受打擊,瞬間沒有了任何交談的願望,她與母親的交流戛然而止,內心覺得堵得很。周一回校時,四個姑娘互相交流回家後與父母交流的感受。四個姑娘中,只有一個姑娘的媽媽讚賞了她們的戰利品,還讚美了她們的眼光獨特。其他三人,均被不認同。更可怕的是,姑娘們和我說:「我再也不想過多和我的父母講自己的事情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講得越多,被打擊得也就越多。」小依說她非常羨慕那個被母親認可的女孩。她說這話時顯得十分之落寞。

4

第一個案例可能比較罕見,但類似於第二個案例卻十分常見。

如,孩子考試考差了,躲著你、說謊、擅改分數等等,是不是在某些家庭里常上演;孩子在學校里被欺凌,作為家長,是不是往往總是最後一個知道事實的真相;甚至被性侵了,都不敢告訴父母!所以才有那麼多被性侵、被虐待、被脅迫做壞事、等等案例,孩子乖乖就範,還幫著壞人保守秘密的案例,看著痛心,卻無能為力!

我們總是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孩子不告訴父母呢?父母肯定會幫助他們的!為什麼?因為父母在他們心裡是不安全的,他們寧可輕信他人的言辭或解決方案,而不輕易求助於傾心於他們的父母。

如上面第一個案例的女孩,若求助於父母,那個逼迫她賣淫的男人早就被判了強姦罪!哪還會有後面的傷害? 因此,個人覺得安全教育的第一步,是應該怎樣做一個安全型的父母。

5

若要做安全型的父母,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孩子和你分享所有的事情時,莫著急著否定、評判、指責、審問等。

應該表示出對他們的接納。可以用不干涉的方式表示接納,當孩子在專註於某項活動時i,父母若不加以干涉、放手不管就是一種有效的表達接納的非語言方式。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經常通過干涉、打擾、接手、檢查和介入香孩子表達不接納。例如我們的孩子要在家裡舉辦一場生日會,我們可以不插手就是一種很明顯地傳達了對孩子的接納的行為。讓孩子按照自己喜好舉辦屬於自己的生日晚會。孩子會非常感謝你,甚至會主動和你探討生日會的細節內容。

用語言表示接納。不管孩子和你分享什麼,先和孩子說句:「孩子,謝謝你和我分享這些,我非常願意聽。」如第二個案例中,小依的媽媽就是著急著評判與指責,所以小依媽媽失去了女兒和她分享快樂的機會。好的事情都難以分享了,那壞的事情更不易!所以可以理解第一個案例中的姑娘為什麼那麼害怕自己家人知道她的事情了。

其次,使用「邀請對方多說一些」的交談方式。可以明確地傳達了邀請對方繼續談話或者說得更多。例如我們可以多用以下的句式表達:

「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

「我們來討論一下吧。」

「 這似乎對你很重要。」

「 繼續說,我聽著呢。」

「聽起來你似乎對此有什麼要說的。」等等

這些開啟法或談話邀請,能很好地幫助孩子與你溝通。它們鼓勵孩子打開話匣,或者繼續交流下去的慾望。它們還能把話語權留給孩子。這些開啟法溝通方式,孩子會感覺受到鼓舞,與父母更加親密,敞開心扉,並傾訴他們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同時,運用這些開啟法,也傳達了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

如:「你有權表達自己的感覺。」

「我尊重你以及你個人的想法和情緒。」

「我真的想聽聽你的觀點。「

」你的主意值得一聽。」

「我希望和你建立親密關係,希望更多地了解你。」

你想想我們若以這樣的態度面對孩子,孩子還會反應不好嗎?當孩子感覺到自己充滿價值、受到尊重、備受重視、被接納,感覺簡直就太好了吧!孩子還能不向你暢所欲言嗎?

再次,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也就是積極傾聽。

孩子的感受和她們一起的行為有直接的聯繫;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如果想讓孩子有好的感受,那就是接受他們的感受。孩子的感受被接納了,他們才能開始集中精力改變自己的情緒或面臨的困難。

幫助孩子面對感受的四個小技巧:

1、全身貫注地傾聽。

我們可以嘗試一下面對這一個不停地刷手機的朋友傾訴自己的困惑時,感受一下自己能否繼續述說得下去?這就可以明白全神貫注地傾聽的魅力了。

2、用「哦.....」「嗯.......」「這樣啊.....」來回應孩子的感受。

給大家來個案例吧:

孩子:有人偷了我的新鉛筆。

媽媽:哦?

孩子:我去洗手間的時候,它還在課桌上呢。

家長:嗯。

孩子:我已經第三次丟鉛筆了。

家長:噢。

孩子:從現在開始,我離開座位的時候,把筆放到課桌裡面就不會丟了。

家長:是這樣啊。

家長以關心的態度,使用「哦......""嗯.....」「是 這樣啊.....」這樣簡單的話來回應孩子。孩子就能在敘述的過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從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決的辦法。

3、說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是想讓孩子擺脫不好的感受,不管我們的態度多好,孩子也只會越難過。

其實父母若說出孩子的感受,當孩子聽到這些話,心裡會感到安慰,會感覺有人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因此,更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再來個案例:

孩子:我的小海龜今天早上死了。

家長:哦,是嗎?真沒想到。

孩子:我還教它玩遊戲。

家長:你們在一起挺開心的。

孩子:它是我的朋友。

家長:失去朋友是挺難過的。

孩子:我還每天給它餵食。

家長:你真的是挺關心那隻小海龜的。

家長準確地解讀了孩子的情緒----孩子的內心感受,並緊緊跟隨著孩子的情緒,所以孩子傾訴的願望就越強烈。那麼家長就能更加清楚孩子的內心世界。

積極傾聽會影響孩子,變得更加願意傾聽父母的想法和主意。如果父母首先傾聽孩子,孩子更容易敞開心扉,接納父母的意見,這無形中就增強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因此,當父母抱怨孩子不聽他們的話,很可能這些父母在傾聽孩子說話的時候也做得不好。

其實,只要孩子願意說,我們就擁有協助他們的機會。孩子願意和你敞開心扉,那也就意味著你對於他而言是安全的。 敞開心扉,就意味著你可以走進他的心,能走進內心的,那你對於他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

做一名安全型的父母太重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兒16 的精彩文章:

別讓你孩子的原生家庭成「晚癌」

TAG:簡兒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