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體檢查出「磨玻璃結節」,該怎麼辦?

體檢查出「磨玻璃結節」,該怎麼辦?


這是一篇讀者投稿,非常感謝作者的分享。



文| 薄櫻鬼

  





作為一名磨玻璃結節患者的家屬,我在這裡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與大家一同分享我在過去的大半年間,與這位「不速之客」的故事,期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或是從中汲取經驗與教訓。



 


也許很多人還不太清楚,標題中的這個名詞代表著什麼含義。但作為「菠蘿因子」公眾號的關注者,或許不會陌生。是的,

肺部磨玻璃結節意味著患者患上早期肺癌的可能性極大。




如果沒有父親的那次體檢,也許我不會那麼早就接觸這個名詞,但也感謝那次體檢,讓我有了亡羊補牢的機會,而不是若干年後痛哭流涕、捶胸頓足或是一籌莫展。



體  檢




家父是去年6月通過體檢的CT檢測出肺部存疑似磨玻璃結節(以下簡稱「GGO」),之後他瞞著我們又去了三甲醫院做了複查,經過放射科醫生的讀片後,結果仍是一樣。




至今我仍記得那個晚上,父親告知了我們這一情況。說實在的,其實當時對磨玻璃結節完全一無所知,並沒有將其和腫瘤進行掛鉤,片面以為是肺部有結節,雖然當時內心也是緊張與擔憂的,但精神上還比較放鬆,準備第二天查一些資料,進一步對這個病進行了解。



感謝互聯網的發達,強大的搜索引擎讓我在兩天內就對這個病症有了全新的認知,同時也給我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因為幾乎可以肯定的是,GGO大概率就是早期肺癌;只有極少部分是處於良性階段的腺瘤樣增長等。




接下來,該怎麼辦?


 


心  態



我始終堅信,在面對任何的艱難困苦與挫折時,保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是決定整件事情走向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對於疾病而言,無論是病患本人,還是家屬,抱著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在與疾病做抗爭時,就已經贏了一半。因為一個良好的心態,能使你的頭腦始終保持冷靜與理性,而一顆清醒的大腦可以幫助你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制定計劃,學習新知識,從而能夠快速形成一個如何對抗病魔的完整的邏輯框架圖。




以我自己為例:通過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基本在三天內就對GGO做到了一個大體的認知。從而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對父親目前的狀況作出一個較為合理的判斷,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的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而且,至關重要的一點是:當掌握了很多專業信息後,可以對家人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父母雖說還未到花甲之年,但對於癌症之類的敏感辭彙還是談之色變,特別是母親,在得知父親患病之後,整宿整宿的失眠,這時候,通過向他們灌輸一些可靠的信息,可以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小的時候,父母是我們的保護神,那麼當父母有一天老去之時,我們也應當充當他們的主心骨,來保護他們了。


 


就  




父親體檢時查出的磨玻璃結節是0.8公分,醫生建議三個月後再複查,屆時再依據具體情況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在前期看了那麼多資料(也包括菠蘿寫的科普文,還買了書,特別感謝菠蘿)之後,也料到醫生會有這樣的安排。只是父親的GGO位置不太好,非常靠近胸膜,所以三個月後再拍了一次CT,雖然病灶並未發生擴大,但醫生仍然果斷地決定進行手術。因為如果等結節穿透了胸膜進入胸腔,那可就回天乏術了。




這裡還是要再提示一下前提自己查資料的重要性。並不是說當你了解了很多相關信息後,就可以去質疑醫生。畢竟現在中國的醫療環境不是很好,醫生與病患間缺乏基本的信任,很多病人看病時,都會和醫生提要求或是日常懟醫生,這是非常不明智的一種舉動。不但會引得醫生的反感,對自身疾病的治癒也並沒有正向的幫助。




前期掌握大量的信息,在我看來的優勢是:

可以更好的和醫生進行溝通。

讓醫生明白,他可以和你進行相對而言比較專業化的交流。很多病人反饋醫生不理睬他們,或是說了一兩句就打發了,其實根本原因在於醫生認為和你說清楚了你也聽不懂,不如不浪費這個時間。所以當你能夠說出一些專業性的辭彙,並且在認可醫生的判斷及建議的情況下,提出自己針對疾病相對專業的想法,那麼與醫生的溝通就會順暢很多。當然這其中考驗的不光是智商,情商的高低可能更為重要。


 


同時我也很慶幸,身在一線城市,擁有全國最好的醫療資源。全國排名前五的胸外科居其三。不用舟車勞頓,不用在醫院周圍蝸居80元一天的小旅館地下室,更不用扛著大包小包,蹲在醫院的角落等待命運的審判。此時此刻,才真切的體會到祖國各地那些遠離家鄉遍訪名醫的人們生活的艱辛與不易。不因病致貧,是一項多麼了不起的民生工程。


 


手  術



我們並沒有和很多患者一樣,找好幾家醫院,尋訪很多個專家。因為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是一定要動刀的。




前期在網上看資料時,經常看到很多病患在手術與否間不斷的糾結,其實大可不必。動刀與否的手術指征,一方面取決於病灶的大小,目前大多數臨床判斷是小於0.5cm,不建議手術,而是三個月-半年的隨訪;若病灶大於0.8-1cm,則建議手術。




另一方面,也與病人的心態有關。記得父親第一次去拍CT,醫生就言明:如果等三個月後再拍一次CT,看看有沒有變化再決定是否手術,心理上是否能扛得住?換言之,會不會在這三個月里寢食難安。從醫生的話里,也能看出很多人心理上的糾結。




我清楚地記得,在父親住院期間,看到另一位醫生正好在幫一位阿姨讀片,當醫生對那位阿姨說,可能需要手術,看起來不太好這句話後,那位阿姨刷的一下,就淚流滿面。搞得醫生一下手足無措,忙不迭地說:不要哭啊,不要緊的,切了就好了,不影響壽命。可見病患在面對類似疾病時,心理負擔都是很重的。


 


術  後




父親動完手術後,醫生根據術中冰凍切片的情況,估計處於微浸潤狀態,具體的還要等正式的病理切片。說實在的,醫生預估的比我原先想的是要糟糕一些,因為如果是微浸潤,則意味著癌細胞已經開始穿基底細胞,比起原位又嚴重了一些。但好在,哪怕是微浸潤,也不用化療,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萬萬沒想到得是,正式的病理報告結果出來:父親居然是原位。哈哈,真是一個不錯的好消息。依照醫生的話說,以後基本可以完全無視這個疾病了。完全不影響生存率,畢竟原位的五年生存率是100%。但保險起見,還是讓父親休息了幾個月。




到如今,父親已經恢復正常生活與工作近兩個月了。

相信過一段時間,就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了。父親應該是幸運的,也希望他的故事能給更多患友帶來好運。


 


題外話


最後的最後,作者想送一份祝福給遠方一位同樣叫菠蘿的朋友。這位大菠蘿朋友,目前正在異鄉為了心中的夢想孤軍奮戰。難免會有艱難困苦的時候,但在這裡想借「菠蘿因子」祝願他在今後的人生中,長風破浪,兼濟天下!不論何時何地,很多人都在關心著你,要加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菠蘿因子 的精彩文章:

27歲,我與乳腺癌的這一年

TAG:菠蘿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