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記憶里的那一片桑葉園

記憶里的那一片桑葉園

初夏的時光清新又溫暖,初夏,也是桑葉茂密的季節。



當我走進那一片碧綠的桑葚採摘園,看到那一棵棵掛滿枝頭的深紫黑桑葚時,記憶瞬間帶我走回了那個充滿歡樂的童年。當時舅媽做養蠶生意,為了業務的需要,便在田園種了一大片桑樹。我和表姐也常常去果園幫忙採摘。與其說去幫忙摘葉子,倒不如說是去摘桑葚吃,小時候的我們都喜歡吃桑葚,酸酸甜甜的桑葚成了我們喜愛的水果之一,看著滿樹的桑葚,真是讓人垂涎欲滴,又黑又大的桑葚更是惹人喜愛,它們的果汁很豐滿,一口咬下去,那酸甜的味道真是讓人回味無窮。每當我們看著對方吃得滿嘴牙齒都變紅,都會不約而同地相視而笑。這天真無邪的笑聲一陣陣地回蕩在我的腦海里,彷彿時光回到了從前。



如今,看著滿枝桑葚的桑樹,也明白了這是一棵全身是寶的桑樹。桑葉,可治眼疾,清肝明目。桑葚,補血養顏,是女人們的補血良藥。桑葚是桑樹的果實,其營養價值很高,早在兩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國皇帝御用的補品。因桑葚子特殊的生長環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長,無任何污染的特點,所以桑葚又被稱為「民間聖果」。



桑葚子含有豐富的活性蛋白、維生素、氨基酸、胡蘿蔔素、礦物質等成分,營養是蘋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種功效,被醫學界譽為「二十一世紀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葚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的功效。桑葚生長時為青綠色,漸漸變為橙紅,成年的由朱紅變為紫黑。未成熟的青綠色桑葚是不能吃的,只有成熟的紫黑桑葚才可以吃。



桑葚也可以用來釀酒,而黑桑葚是最佳的選擇。它是水果酒之中的極品,具有滋補、養身及補血之功效。桑葚酒含有豐富的花青素、白藜蘆醇、氨基酸、維生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和營養物質。



桑葚酒飲用後,不但可以改善女性手腳冰冷毛病,更有補血、強身、益肝、補腎、明目等功效。




中醫將桑樹葉稱為「桑葉」,認為其藥效極其廣泛。桑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及黃酮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材和保健食品。桑葉味甘,苦,性寒,歸肺,肝經,它有清肝明目,疏散風熱,清肺潤燥的作用,特別對眼紅乾澀,眼痛有一定的功效。記得小時候如果因上火引起的眼睛不舒服,媽媽就會去摘幾片桑葉煮開水,晾涼後給我洗眼睛,頓時會感覺眼睛舒服多了。




桑葉也可以用做茶飲料,在中國素有「神仙茶」的美譽,在日本被稱為「長壽茶」風靡全國。桑葉味道可口,無副作用,我國古代養生家曾用桑葉代替茶葉作飲料,藉以長葆青春。很多人認為並感到喝桑葉茶可以減肥。經醫學證實,那是與桑葉「消腫」、「清血」的作用有關。


桑葉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16種氨基酸、7種維生素,還有鋅、錳、鈣、鐵等營養元素。桑葉一般用來治療咳嗽、發熱等內科疾病,亦可用於美容。在許多地方,民間有採用桑葉煮水洗臉,或者把新鮮桑葉搗爛後敷在臉上以達到消斑目的的偏方。現代藥理研究揭開了其中的奧妙:原來,桑葉與甘草一樣,含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成分,可以減少黑色素產生,再加上桑葉內含有的其他營養成分,對皮膚有滋養、修復作用,堅持使用,自然就能達到消斑效果了。


桑葉也稱為「蠶葉」,蠶從出生到破繭成蝶的過程全靠桑葉,桑葉是它們的「生命糧食」,可見桑葉的作用之大。




如今,舅媽也早已沒有做養蠶生意,因而那一棵棵桑樹也早已被其他果樹所代替,但代替不了的是歲月所承載的記憶。儘管時光荏苒,不變的是我對童年的依戀,對桑樹的喜愛。



青青桑葉,紫紅桑葚,在初夏的桑果園裡,我走上去摘了一顆桑葚放進嘴裡,甜甜的滋味像極了兒時的味道,腦海里浮現出一個個我和表姐摘桑葚的畫面,那歡笑聲也回蕩在記憶里,是幸福的,是溫暖的,陪伴著我一路走下去。







<END>



本文由我刊徵稿發表,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能代表本刊觀點。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授權及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tcmrun,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本微信平台長期徵稿,徵稿郵箱cjcmmxinmeiti@126.com,稿酬豐厚,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繼續給大家推薦《

本草食味-一本至味的本草鑒賞圖集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




阿萊編著的《本草食味》精選《本草綱目》中100種可食用的本草植物,它們或可慢熬一碗清淡溫粥,或可沉浮一盞馥郁清茶,或可醞釀一壇酣醇美酒,或可烹飪一碟昧美佳肴……甄選重量植物學家奧托?威廉?湯姆、儒學家細井徇等大師精美手繪作品。書中有關於本草的美麗傳說,也有對本草食用性以及本身特性的精準說明,讓你感受本草植物帶來的別樣溫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平凡的中藥,不平凡的韻味
尷尬的口臭,你需要這個方子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