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見證歷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立的過程

見證歷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立的過程

天安門廣場是每個人去北京旅遊必去的地方,這裡集中了幾座中國傳奇性的建築。人民大會堂,天安門,毛主席紀念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而每一座傳奇性的建築,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人民英雄紀念碑高達37.94米,總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既高大雄偉又莊嚴肅穆,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而且人民英雄紀念碑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的紀念工程,被載入了史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八個金色大字也將永遠的銘刻在了中國億萬人民的心中。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字,是由毛主席親自題寫的這誰都知道,然而大家毛主席在題詞的時候前後謹慎精細的寫了三幅,還請工作人員給專家們帶口信說「要請專家們多提意見,看看哪一幅可以用,可以從三幅字中提取單個字重新編排,如果三幅都認為寫得不夠好,他還可以再重寫」。

當然毛主席堪稱書法大家,今天我們看到的紀念碑上的八個大字,是工作人員徵求了專家們的意見之後,從三幅字中提取出來,再組合而成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背面,也是由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撰寫的碑文。據說周恩來總理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撰寫一篇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前後總理寫了四十多篇,最後挑選出來自己最為滿意的一篇。

1949年9月30日,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前一天,中國第一次中國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也是在那天舉行。會議全體通過為中國近代抗戰犧牲的人民英雄們修一座紀念碑,就選址的問題與會人員產生激烈的討論,各種建議被紛紛提出。東單廣場,八寶山等都挺合適。

與會人員爭論了半天,沒有統一的意見。這個時候在旁邊一直沉默傾聽的周恩來總理說話了,人民英雄紀念碑最合適的位置應該是天安門廣場。1919年五四運動在這裡爆發,它標誌著中國人民開始對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宣戰。而且天安門廣場擴建後,會成為全國人民政治活動的中心。周恩來總理的分析被與會人員一致通過和認同。

那天晚上的6點,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儀式在天安門廣場鄭重莊嚴的舉行,毛澤東主席為紀念碑奠基儀式鏟下第一鍬土。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彭真同志,在他的指揮下,展開了對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和修建工作。彭振同志面向全國徵集紀念碑的設計方案,為了有更好的方案,歷時兩年全國徵集了240多件方案。

這些方案被上報給中央,周恩來總理批示,以紀念死難的英雄,鼓舞生者,以高大挺拔為原則進行篩選。方案的篩選在各方面專家精心挑選下,慎之又慎的選出了三個相對滿意的方案,並做成模型供全國人民的挑選。後來梁思成給彭真同志寫了封信,這封信被很快的上報給了中央批示。

梁思成,政治家,思想家梁啟超的兒子,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中國著名的建築歷史學家和建築大師,他認為這三個設計方案都有著致命的設計上的缺陷。1952年5月10日,中央成立了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正式成立。

北京市市長彭真擔任委員會主任,鄭振鐸,梁思成任副主任,集全國專家討論,最終確立了紀念碑的大題建造方案。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動工。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由碑身,台座和須彌座三個部分組成。圍繞著三個部分的工作也開始展開。

時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的劉開渠,劉開渠是著名的雕塑藝術家,曾赴法國留學,畢業於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雕塑系。他負責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設計工作,他擬定了須彌座十幅浮雕的設計內容,分別為,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和勝利渡江為主題再加上勝利渡江兩側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的內容。

為了能讓一群雕塑家的風格的設計和統一,促進雕塑的中西結合,把紀念碑的歷史內涵表現出來。劉開渠率領9位雕塑家赴全國各地進行採風。學習我國歷代的著名雕塑藝術從中汲取養分,後來這些雕塑家畫出來170多個浮雕人物圖,做到了浮雕風格的相對統一,又完美的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並且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經過層層的淘汰,又對浮雕雕塑家進行了常達一年的培訓,雕刻組的一百多位雕刻家這才開始正式工作。當浮雕雕刻過半的時候,中央傳來指令,要求大改設計圖,使紀念碑的正面正對著天安門,原來中國的建築都是坐北朝南的風格,設計的時候也考慮到這點,但是從瞻仰和活動上考慮就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正面改為朝北。

而按照紀念碑的設計方案,在全國尋找一塊300噸以上的整塊石料,不能有任何的裂紋和瑕疵。這樣才能達到碑心石15米長,3米寬,1米後的設計要求。關於石料的石質要求要硬,韌,純,細。經過全國性名山大川岩石石質的篩選,採用了山東青島嶗山的九座山峰進行尋找,這九座山峰被稱為浮山。

浮山以出好石料聞名,經過反覆的比對分析,專家們最後確定碑心石以青島浮山的紫百合色花崗岩。而尋找一塊300多噸中的花崗岩毛坯整石確實十分困難的,在浮山開採史上就沒有出現過。當開採文件下達後,浮山迅速的組織了技術工人研討大會,整整開了一周的時間。

最後兩位最有經驗的從十幾歲開始跟著師傅開山,跟浮山打了幾十年交道的老師傅被留了下來。兩位老石匠師傅走遍了整個浮山的所有角落,最終確立了選取了浮山大金頂的一塊原石。為了確保這塊原石的完整性,他們從山下挑水上山用了整整一天時間,不停的往巨石上潑水,觀察確保這塊石頭沒有裂紋。最終確認這個原石的完整性。

他們挖出了五米多深的槽,使碑石凸顯出來。然後在石料的底部,每間隔0.4米用鋼釺打上通孔橫貫底部,在石料長邊上,對向鑿出8個深窩,每個窩裡放入200噸的千斤頂,然後幾十個人用時三個月同時不停地用力捶打巨石,最後把這塊石料從山體上剝落了下來。

當時我國的鐵路平板車皮的載重量大多為40噸,那麼怎麼把300噸的石料運往北京呢?最後對石料進行粗加工,把三百噸中的石料減成102噸,鐵道部門借到了全國載重最重的平板車皮,可載重90噸,最多超總10%。最後石匠又對石料加工了一次,石料94噸加上相關運送的設備和人,整整100噸前往北京的運送途中。

運石專列到達北京後,北京西直門車站,朱德宗司令親自帶隊迎接。三天後石料被運往天安門廣場,施工隊按照設計方案對石料進行最後一次的加工。厚度0.6米,重60噸。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天安門廣場正式落成,雄偉的「天下第一碑」面向天安門巍然屹立。5月1日,首都50萬人齊聚天安門共同見證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揭幕儀式。人民英雄和紀念碑一起永垂不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壷嘟 的精彩文章:

在青海的考古發現 中國四千年前竟然有開顱手術 這太不可思議了
姐夫調戲小姨子,一個女人國色天仙,因為太美竟使得兩個國家滅亡

TAG:壷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