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謹以此文向丹尼爾·戴·劉易斯爵士致敬

謹以此文向丹尼爾·戴·劉易斯爵士致敬

在世界電影史上,有些人天生就是為了表演而存在的,比如本文的主角,丹尼爾·邁克爾·布萊克·戴-劉易斯Daniel Michael Blake Day-Lewis,這位出身於1957年4月29日的金牛座男人,是奧斯卡金像獎歷史上最成功的男演員,連之一都沒有。

作為第一個三次斬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演員,他的表演用「如臻化境」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完全可以作為標準的表演指導教材,告訴小鮮肉們什麼才是一個真正的演員,為什麼他會贏得「千面人」和「變色龍」的稱號,要知道一個真正的好演員是演什麼像什麼,而不是演什麼都只是像自己。

丹尼爾·戴·劉易斯的演藝生涯始於1971年,從英國電影《血腥星期天》中飾演一個街頭小混混開始。之後他那堪稱傳奇的演藝生涯便徐徐拉開了帷幕,自《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獲得廣泛好評之後,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佳作接踵而至,《布拉格之戀》,《因父之名》,《最後的莫西幹人》,《紐約黑幫》,《因愛之名》,《激情年代》,《純真年代》等等無疑不是在世界電影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佳作。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丹尼爾·戴·劉易斯並不是一多產的演員,但是慢工出細活,確實是響噹噹的品質保證,更不要說他三次折桂的經歷了。

1990年,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憑藉那部在任何電影表演討論中都一定會被提及的標誌性作品,諸多同行和影迷奉為經典的《我的左腳》,丹尼爾·戴·劉易斯PK了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亨利五世》),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生於7月4日》),這是靚湯最好的表演作品,但是同樣是扮演殘疾人,二者的表演差距卻不可同日而語,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吧),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為戴茜小姐開車》)和羅賓·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死亡詩社/春風化雨》),第一次斬獲小金人。

為了演好這位先天腦癱的作家,Daniel Day-Lewis在療養院住了兩個月,只是為了模仿病人的行動和神情。在拍攝期間一直坐在輪椅上到處活動,培養創作原型的感覺,包括用左腳吃飯、寫作和繪畫,程度之逼真一度使得他的朋友甚至認為他真的受傷了。還有一次是他不慎從輪椅上摔了下來,摔斷了兩根肋骨,接下來在拍一場瘋狂喝酒的戲份時,並不善於飲酒的戴-劉易斯連喝了六杯威士忌,最大程度的模擬了一個醉鬼,強撐著完成角色扮演。此外,還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就是有人要把布朗拉走,布朗用嘴咬住桌布的那個場景,為了能更加凸顯劇中的矛盾,大神情之所至,即興發揮,真的狠狠地咬住桌角,但為此付出了損傷好幾顆牙齒的沉重代價。

2008年,第八十屆奧斯卡金像獎,他在《血色將至ThereWill Be Blood》中把一個眼裡只有錢,冷血殘酷的石油大亨刻畫得入骨三分,梅開二度,這次戰勝的是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邁克爾·克萊頓》),約翰尼·德普Johnny Depp(《理髮師陶德》),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進退維谷》),威戈·莫特森Viggo Mortensen(《巨塔殺機》)》,與此同時被A.V.Club評選為21世紀00年代十年最佳表演NO.1;

2013年,第八十五屆奧斯卡金像獎,大神再度襲來,憑藉《林肯傳》中幾乎完全復活美國第十六任總統,廢除農奴制的亞伯拉罕·林肯的精湛演出,擊敗了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迫降航班》),休·傑克曼Hugh Jackman(《悲慘世界》),布萊德利·庫珀Bradley Cooper(《烏雲背後的幸福線》)以及傑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大師》),自此之後,幾可封神;

如果我們想找到一個詞來詮釋什麼是演員的職業修養,那大概就是丹尼爾·戴·劉易斯了。

今年,我們又看到了這位男神的新作《魅影縫匠Phantom Thread》。

影片中,丹尼爾·戴-劉易斯飾演裁縫Reynolds Woodcock,一位被認為是50年代英國時尚界的標杆。他是一個天才的裁縫,一個對於完美有著偏執追求的「高定」匠人。倫敦的各路名媛貴婦都以定製Woodcock的衣服為榮,包括貴為公主,從受洗時的衣服開始,每一季的衣櫥都是由他的作品填滿。

他將自己的作品視為生命,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他也會將自己對這件衣服的感情縫進針腳之間,變成只有他自己知曉的秘密。工作上的精益求精為他帶來了富裕的物質生活和上流社會的尊崇。

而在生活上,他更是一個近乎偏執的人。這種偏執不僅體現在對於自己外表的精心修飾,更是在他內心深處對於媽媽和姐姐的依賴。無數女人匆匆走過Reynolds身邊,直到一個叫Alma的女人出現,才徹底征服了他。

最開始,在鄉間餐廳偶遇的Alma僅僅是身材符合Woodcock的標準,是一塊好的模特料子,但她源源不斷地給Woodcock帶來創作的靈感,最後成為了他的繆斯和情人。但同時,橫亘在二者之間巨大的家庭背景差異,性格差異,生活方式差異使得在甜美的蜜月期度過之後,Alma開始給Woodcock一成不變如同瑞士鐘錶般的生活帶來了未曾預料的變數,這種變數意味著破壞和不安,而他也開始厭倦Alma,就像之前其他的女人一樣。

不過Alma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子,或者我會更願意相信,她比其他所有曾經走進他生活的女子都更加勇敢,也更加愛他。一場始於餐桌的愛情在幾番扣人心弦的博弈之後,變得岌岌可危。最後卻又在餐桌上,Alma用一個能帶來疼痛卻不會致命的蘑菇卻讓兩個人重歸於好。看到這時,心裡不禁想大概只有這樣的女子才會配得上他吧。

最後,皆大歡喜,我喜歡這個大團圓式的結尾。如果選擇用四個字來形容兩人之間的愛情,那就是相愛相殺。情場如戰場,老司機沒有騙我。

憑心而論,《魅影縫匠Phantom Thread》(雖然我還是更喜歡那個叫做《霓裳魅影》的譯名)在丹尼爾·戴·劉易斯長達幾十年的表演生涯中,並不是他最優秀的作品。但這部關於兩個絕對控制狂的愛情故事,成為了丹尼爾·戴·劉易斯的息影之作。

聽到這位表演之魔宣布退休消息的那一刻,心裡竟然多多少少有點欣慰。不是為了惋惜那些和他同台演藝但是被他無情碾壓的同行,比如《血色將至》裡面扮演傳教士的保羅·達諾就曾經被他不瘋魔不成活的表演嚇個半死,而是為了這位用全部生命在演戲的演員,終於可以走下舞台,回歸到只屬於他自己平靜的生活中。

作為一位體驗式表演的大家,其實每次丹尼爾·戴·劉易斯在為觀眾奉上精彩演出的同時,自己同樣會深深的陷入到角色中而無法自拔。每一部電影殺青之後,他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緩釋角色給他帶來的「傷害」。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拍完一兩部戲,他就會神秘消失在大眾視線當中,躲在一個不為人所知的角落獨自「療傷」。

比如九十年代末,他就曾被人發現躲在義大利一個小鎮上,學習做鞋子,而與此同時,全世界都在為他的表演或沉醉,或癲狂。而這一去,就是五年!在喧囂浮躁的演藝界,超級巨星的一周幾乎等於普通人的一年,他需要如此之久來進行「療傷」,同樣從一個側面角度反映了他為了成功塑造每一個角色所耗費的心血有多少。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向丹尼爾·戴·劉易斯爵士脫帽致敬!

謝謝你奉獻的所有精彩演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溪虎堂 的精彩文章:

一座城·一部電影·在布魯日

TAG:深溪虎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