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華篇—深度解讀吉州窯

精華篇—深度解讀吉州窯

靖康之亂迫使宋朝廷南下,在浙江臨安即杭川別立新都,建立了南宋王朝。

中國政治中心的南渡,帶動了江南經濟的發展,

原來相對落後的南方諸省,徹底擺脫了「斷髮紋身」的南蠻形象,

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開始蘇醒,開始了近二個世紀的繁華局面。

江南經濟的發展表現為各個領域:

緙絲中心移到了湖州和松江,制鏡中心移到了湖州和饒州,

江南工藝美術更大的改觀表現在陶瓷業上,南宋修內司官窯、南宋郊壇下官窯、南宋龍泉窯南宋景德鎮窯,

南宋建陽窯都顯示出勃勃生機,地處贛中的吉州窯更是以不斷湧現的創意使之成為異軍突起的南宋名窯。

千年窯火永和鎮

吉州窯因州而得名,位於江西省中部的吉安市,南距井岡山一站之遙。

吉安在歷史上是江西重鎮,產生過歐陽修,楊萬里,文天祥等名人,

至今流傳著「隔岸兩宰相,五里一狀元,十里一布政,一門五進士」的民謠。

吉州窯分布於清澈見底的贛江西側

其中永和窯是吉州窯系中最具代表性的窯址,因此歷來又習慣於把永和窯稱為吉州窯。

永和窯在永和鎮西側,以鎮名冠窯名。

永和鎮距吉州市區約5公里,沿贛江而建。

歷史上的永和鎮歌舞昇平,盛極一時。

五代時已辟二街三市,至南宋因窯業興起更盛。

「錦繡鋪幾千戶,百尺層樓萬餘家。」

千年窯火使這個江南名鎮長盛不衰。

永和鎮外的窯址有十來處,最有名的稱為八大窯嶺。

由於常年燒瓷,廢棄的瓷片窯具堆成八個山嶺,稱為「窯嶺」。

在這些見證永和鎮昔日輝煌的窯嶺上,滿地是殘瓷標本,對於研究陶瓷的人來講,真有如入寶山之感。

鎮外到處是大大小小的水塘,淹沒在綠蔭茂盛的樹叢中,這些都是當年挖掘瓷土留下的泥坑。

水塘周圍是用棕褐色殘破匣缽鋪就的田埂,在陽光下閃爍著點點的亮光。

千年古鎮今何在?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在一個初夏探訪了永和鎮,想尋覓這千年的窯火。

今日的永和古鎮似乎停以了時間的步伐。

老鎮全都是明清建築街上,街上幾乎不見人影,兩側已坍塌的門樓和拱斗挑檐還記錄著當年的繁華。

南宋黑釉剔雙鳳紋梅瓶

但時過境遷,到處的斷壁殘垣已表達了在新的經濟運行模式中這個千年古鎮的無奈。

推開灰暗斑駁的柴扉,齊腰的雜草長滿了院子,有些牆上依稀還能見到文革時期甚至紅軍時代的標語,只有偶爾的狗吠聲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寂。

南瓷北相吉州窯

宋元吉州窯和景德鎮窯,南豐白舍窯等同處江右,在制瓷原料,

制瓷的工藝和作品風格上卻大相異,更接近北方磁州窯風格,

造成這種南瓷北相的原因是當地特殊的地理位置。

黑釉彩繪雙鳳紋盞 宋(公元960~1279年) 1975年江西省吉安縣永和窯址採集,現藏江西省博物館

地處贛中的吉州窯地下有著豐富的瓷土資源,以贛江東岸青源山為多,

綿延達幾十里,當年取土而形成的水塘底部仍有粘性白泥。

易於採集、易於加工是吉州窯的便利之處。

但瓷土品質不高,呈色灰黃或土黃,含有明顯的砂粒,又是吉州窯瓷的重要缺陷,

因此無法燒制出宋元景德鎮窯琦白瓷晶瑩剔透的風格。

根據吉州窯地區的資源狀況,瓷匠們開始走自己的創作之路。

從宋元吉州窯產品看,更接近的是北方磁州窯產品,

這就引發了另一個話題——北方磁州窯技術的影響金兵南下後,大批中原瓷匠到長江以南避難,

估計有一支到達古州附近,用北方磁州窯技術,用吉州原料燒瓷,

這就形成了吉州窯的風格特徵,而且不少產品都是對磁州窯亦步亦趨的模仿。

南宋釉下彩繪開光鹿紋瓶

白地褐彩是北方磁州窯的大宗產品。

在製作上磁州窯在土黃色的胎上先塗一層白泥(稱化妝土,以改善窯胎體的粗糙表面和增加白度),

然後用含鐵的釉料描繪再施透明釉,這樣器物表面飽滿光亮,神完氣足。

宋元的吉州窯完全是移植了這種工藝,採用含鐵釉科在胎體上繪畫的方法,

惟一的不同是胎體上沒有一層化放土,釉色灰黃,更具質樸之感。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南宋吉州窯白地褐花三足爐

吉州窯的產品大多根據自身資源情況在學習中有所創新。

磁州窯中的黑釉鐵斑是著名品種,利用黑釉中灑落上去的高鐵質釉料窯變成條狀或塊狀棕色斑紋,自然而又動感。

宋代吉州窯玳瑁碗,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

吉州窯因原料不同,在模仿黑釉鐵斑時用醬黃色牲塗抹,稱玳瑁紋,

條紋長的稱虎皮紋,因醬黃釉高出黑釉釉面具且有濃淡變化,反映了另一種風格。

南宋玳瑁斑鼎式爐

類似的創新還反映在仿建窯黑釉上。

福建建陽黑釉碗的內壁因條絲狀的自然窯變稱兔毫,

吉州窯則是在黑釉上噴洒條絲狀其他釉料,

形成灰藍相間類似釣窯釉色的窯變紋,成為吉州窯標誌性的釉色。

宋代吉州窯「兔毫盞」

南宋吉州窯鷓鴣斑盞

十二世紀的江南是典型的農耕社會,亦工亦農的勞作方式,使吉州窯完全根植於農業經濟中。

這種特點使吉州窯的瓷匠用質樸的農村生活來滋養瓷業的藝術趨向,帶有濃郁的泥土芬芳就成為古州窯的個性特點。

吉州窯燒制的大多是農村中最普通使用的碗盞、盆碟、香爐之類,單純的陳設瓷很少生產。

南宋吉州窯綠釉刻花蕉葉紋如意形枕

產品中有一類雕塑器,都是各種小動物和人物塑像,這些大概是江南農村小孩子的最足珍貴的玩具。

模印刻劃或黑彩題寫的象棋,歷來有不少出土,應是耕樵的農人茶餘飯後在樹蔭或院落中的消遣玩物。

各式各樣的宋元捏塑動物玩具

看著這些七八百年前的舊物,能清晰地描述出當時贛南農村的生活和娛樂場景。

農耕生活給吉州窯瓷匠們以長足的源泉,他們的靈感、手法均來源於他們的生活。

各式各樣的宋元捏塑人物玩具

在吉州窯中,最成功的裝飾手法是剪紙貼花和木葉紋。

剪紙是中國民間常見的藝術形式,一張紙一把剪刀就能在婦女的手上創造出一個藝術天地。

剪紙貼花吉語紋盞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975年江西省吉安縣永和窯址出土,現藏江西省博物館

吉州窯是民間窯廠,並無太多的清規戒律,窯業以戶為生產單位,婦女大多參與制瓷,文獻中有(舒)「翁之女號舒嬌,尤善陶」的記錄。

婦女一般參與彩繪,施釉等較輕的工作。

當時婦女又擅長兼職,理所當然地把剪紙引入瓷表裝飾,

早期的剪紙貼花多為鞋花,帽花即為婦女發明剪紙貼花裝飾的有力證據。

南宋剪紙貼花三鳳紋碗

早期的剪紙採用漏花印板方法,即將剪紙貼在白胚上,外施黑釉,再揭去剪紙,成為黑地白花效果。

南宋吉州窯剪紙貼花龍紋盞

稍後,瓷匠門又在剪紙貼花的細部加以彩繪或刻劃,使圖案更傳神,

以後又發明了多色剪紙貼花技術,紋飾和地面釉彩繽紛,把剪紙貼花的裝飾功能發揮到了極致。

南宋 吉州窯剪紙漏花褐釉盞

和剪紙貼花相比,木葉紋似乎帶有幾分書卷氣。

在漆黑光亮的碗心,有一片金黃或紫褐的樹葉,若隱若現,似有似無,使人想雲遮霧障的秋月,給人以遐想和深思。

南宋 吉州窯木葉盞

最初也許是無意之中樹葉落到了胚胎上,燒成後顯示的葉脈紋引發了匠人的靈感,開始了木葉紋裝飾。

南宋(公元1127-1279年)木葉貼花盞,1996年江西省上饒市南宋開禧二年(1206年)趙氏墓山士

他們把桑樹、柚子樹的樹葉浸泡發酵,除去葉肉,使葉的經脈更加清晰,

然再貼在碗中燒制,宋人以黑釉碗鬥茶,這些木葉紋的黑茶盞應更能激發文人雅士的幽古之情。

南宋乳白釉「本覺」款碗

此件乳白釉碗出土于吉州屋後嶺。

內底款書褐彩「本覺」兩字,這是本覺寺興建時的實物例證。

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吉州窯留下的作品並不多,而且毫不顯赫、毫不張揚,就如自身質樸無華的風格。

宋代吉州窯天慶觀瓶 廣東省博物館藏

當國人在追求艷若桃李的清三代官窯瓷時,海外的藏家們卻不遺餘力嵬集著包括吉州窯在內的古代名窯

——他們為之折服的是文化積澱,這些不能不引發起國內藏家們的反思

——中國收藏家缺的是什麼?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明清瓷器「葡萄紋」寓意
收藏瓷器:該如何判斷其價值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