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甪直古鎮風光隨拍
甪直古鎮,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距離蘇州只有25公里。甪直古稱甫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古樸的水鄉始於春秋時期,經過兩漢和魏晉的繁榮,在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如今的甪直向遊人展示了古鎮獨特的文化氛圍,小橋密布,流水潺潺,千年古鎮水鄉的風韻不減當年。
到甪直,除了看小橋流水的水鄉風光,更重要的是要去看一看那些承載著歷史的人文古迹,保聖寺就是一處必看的古迹。保聖寺,始建於梁天監二年(503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當時「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到唐武宗時期(845年)崇道滅佛,保聖寺荒廢。之後保聖寺屢有興廢,最盛時期,保聖寺有殿宇5000多間,寺廟規模如現在的半個甪直鎮。保聖寺內現有唐朝的半壁羅漢,堪稱國寶。寺西有唐末名賢詩人陸龜蒙隱居時的遺迹——鬥鴨池、清風亭、垂虹橋等。另外古鎮內的沈宅,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是同盟會會員、蘇南賢達沈柏寒先生的故居,因主人非常富有,號稱沈半鎮。沈宅的精華是樂善堂,其三間正廳是古鎮上最豪華的建築,廳內精美的雕飾令人目不暇接。
甪直古鎮的牌坊
牌坊的另一面寫的是水鄉澤國
甪直古鎮的標誌就是甪端,甪端和麒麟一樣,都是古代先民臆造出來的,用於官場象徵光明正大、秉公執法;用於民間象徵吉祥如意、風調雨順。甪端這裡也就是景區的入口了。
永寧橋
永安橋
沈宅大門
門廳
樂善堂,沈宅的主廳,也是甪直古鎮內最豪華的建築
保聖寺
進入保聖寺大門
保聖寺三絕之一的百年枸杞
天王殿,明崇禎三年重建的建築,如今開闢為古代銅鏡展
天王殿後面是保聖寺古物館
保聖寺古物館,1928年恢復重建的
古物館內的羅漢塑像,唐代塑聖楊惠之的作品,原來有十八羅漢,目前還存留九尊羅漢,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明末清初的大鐵鐘,通高1.8米
經幢,此經幢始建於唐(854年),宋代重立,是宋代石刻精品
保聖寺三絕之——千年銀杏樹,此樹樹齡已經有1500年了
清風亭,唐代先賢陸龜蒙所建,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陸龜蒙因看不慣唐晚期官場的腐敗和黑暗,辭官隱居於甪直,建鬥鴨池、清風亭,親自下田務農,閑來喝喝茶、讀讀書、釣釣魚,江湖人稱「天隨子"「江湖散人」。
清風亭後面就是陸龜蒙墓,陸龜蒙給亭子取名清風亭是取自己「一生清貧,兩袖清風」之意
葉聖陶先生的墓也在保聖寺里,就在清風亭對面
生生農場,是葉聖陶對教育改革而創辦,生生即先生和學生的意思。葉聖陶非常重視讓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在這個小農場他們一起種瓜種豆,既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又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觀念。
葉聖陶墓道上的六角亭
葉聖陶紀念館
這是剛進保聖寺大門右手側的茗香堂,旁邊有幡桿夾石
幡桿夾石,也就是旗杆石,宋代遺物,石高2.81米
保聖寺大門正對著的弄堂
甪直的橋
興隆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
興隆橋旁的萬盛米行,建於民國初年,有鎮上兩家富商合夥經營,是附近十幾個鄉鎮的糧食集散中心。
葉聖陶在甪直執教期間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多收了三五斗》,故事背景就是這個萬盛米行,這篇文章曾被選進小學課本,很多人都學過這篇課文。
耒耕堂,萬盛米行主建築,如今被開闢為農具展
從另一個方向看興隆橋
江南文化園,原來這裡是一個很大的化工廠,為保護古鎮的環境,進行了整體搬遷,搬遷後在這裡建了這個江南文化園。
魯望橋
江南文化園內的新水鄉
江南文化園內的戲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