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畫家蔡志忠:地球上真有「三體人」!

漫畫家蔡志忠:地球上真有「三體人」!

每天十分鐘,帶你漲知識

GIF

作者:王言

初見「老頑童」

萬萬沒想到,對漫畫家蔡志忠的採訪是從魔術表演開始的。

△蔡志忠先生與《文化十分》記者王言

落座後,蔡先生稍稍理了理一頭隨意的披肩紅髮,拿出一副紅色的撲克牌,請我們的記者隨意抽牌,神秘地微微一笑,開始第一場魔術。

不等我們從錯愕、驚嘆中回過神來,他迅速洗牌,對著導演和我又開始第二場、第三場表演。

手上不停,口中念念有詞地一直變了5個不同的魔術,他好像才略微盡興:好啦,你們準備採訪我什麼啊?

這感覺就像老頑童見到楊過後,非要先讓楊過用「黯然銷魂掌」和自己熱熱鬧鬧地打一場、過過招,這才問起來意:楊兄弟,怎地今日來找我啊?

表演魔術時眼神閃現的狡黠、手法的快速靈動、以及先生今年已古稀之年的事實,都讓我覺得這位名動亞洲的漫畫家活脫脫是一位老頑童。

蔡先生的工作室一樓是兩大間敞亮的廳堂,兩間屋子裡陳設不繁,以畫、筆、書三樣東西最多。最吸引人的還是鋪滿桌面、甚至鋪展到地面上的畫作。

△蔡志忠先生工作室

西湖之南有一座叫「滿覺隴」的山谷,因這裡桂花飄香而有「滿隴桂雨」的美譽。我曾在此間一家餐廳二樓的茶室內,見到一幅禪意十足的繪畫:畫面下方一位似達摩般的人物閉眼打坐,一身紅色袈裟亮眼又可愛;身旁一個「禪」字拖著長長的一豎,像一根僧人的法杖、又像一盞筆直的青燈。

那間茶室面積很大,但屋內別無旁物,僅一張茶桌和一幅掛畫,畫風簡潔空明、意境淡然,空氣中桂香清雅、如嗅幽蘭,整間茶室成為我對杭州最美好的記憶。

在蔡志忠工作室里,我脫口驚呼:這些畫我好像見過?!

蔡先生近幾年的畫作基本以此類小品畫為主,既有丹青水墨的大塊熏染,似山似水、似石似潭;又有卡通似的佛陀、菩薩形象,寶相莊嚴而不失幽默情趣;佐以雲氣、飛鳥、小人偶等元素點綴,再有「佛」、「禪」等文字或是一兩句佛語、偈子加以點題,麻雀雖小,意蘊悠遠。

一問方知,我從前見到的畫作正是茶室主人從蔡先生處求得的。

兵貴神速

蔡志忠是以漫畫成名的,早年的《大醉俠》等作品風靡台灣,後來的「漫畫中國諸子百家思想」的系列作品不乏幽默感和思想性兼得的佳作,而且暢銷海內外,成為不少人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扇窗口。

其實,哪怕從沒看過他的漫畫,單是看到工作室里這些可愛的小品畫,就會難掩對漫畫家的欣賞之情;更讓我訝異的是,蔡先生頗有「筆才一二,像已應焉」的境界,寥寥幾筆,人物的形象就躍然紙上,這些畫作創作起來竟似速寫一般快捷異常!

為了配合我們拍攝,蔡先生一共畫了三幅30厘米見方的小品畫,最慢的一幅也只用時2分40秒。令人莞爾的是,他童心不減,一定要求我們認真計時,而且畫完了還意猶未盡地笑道:配合你們採訪我才停筆喔,我一般一坐下就至少畫好10張才起身呢!

我一下想起蔡先生自傳里的一段記載:

我自己連續做了整整157星期記錄,

平均每天畫4.7頁漫畫,

等於一年畫14本122頁的漫畫書。

當年高效漫畫家的作畫手段也被運用到了禪意小品畫中來,我對此有些不解:漫畫是快餐文化,但對於修身養性、探求完美的繪畫藝術,為什麼還要追求這種驚人的速度呢?

「無論做什麼都一樣,要自我要求。就像我每次畫畫,我一定要求自己今天要畫得比昨天更好,今天要畫得比昨天更快。你只有越畫越好,越畫越快,才會變得很厲害。要是越畫越慢,慢慢地就不畫了。」

——蔡志忠

禪意畫風背後竟有一股極強的好勝心,一股苟日新、又日新的勇猛精進。

繪畫結束後,我們布設下一個拍攝場景,蔡先生則一隻一隻地收拾畫筆。我從旁靜靜觀察,竟突然醒悟過來:他選筆、收筆的時間比繪畫用時還長!

細數了數,在作畫之前,他選定了14支筆,有鉛筆、水彩筆、毛筆、蠟筆,筆的顏色又分黑、紅、綠、白、藍等,他作畫之時就只用了桌上擺好的這14支筆。

所以,他選筆的過程就是打腹稿、構思內容的過程。而準備工作一旦就緒,就只需要把數十年的積累、數十年的習練迅速畫出來,把「胸中之竹」一揮而就為「手中之竹」。

功夫在詩外

或許大凡名家,都是「功夫在詩外」吧?

在蔡先生的自傳中,他說自己9歲時就已經明白這個道理:

「我與別人不同的是:打從一開始便知道漫畫最重要的是故事內容!畫畫技巧只是呈現故事的工具,漫畫只是故事的手段、故事的語言。」

所以他從小就「看盡了所有自己能接觸到的書」,並不斷提高自己「創作故事的本事」。

我疑惑道:很多著名畫家對自己的評價往往和後人不同,比如明代大才子徐文長說「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而大畫家齊白石也說自己「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您好像對自己的評價也不把繪畫才能放在第一位?

△齊白石《河蝦圖》

蔡先生道:「我這人,畫一點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裡面的思想。我99%的時間在研究內容,比如漫畫諸子百家,99%的時間都在研究道家思想是什麼、禪宗思想是什麼、儒家思想是什麼、國學思想是什麼,只花1%的時間去畫出來。」

內容為王的道理說來簡單,但蔡先生所學之博,和他對自己各項才能的排序還是令人大吃一驚:

現在的我,最厲害的是物理,然後是數學,還有橋牌(他和棋聖聶衛平聯手參加過多次國際橋牌比賽,拿下過一百多個國際橋牌比賽的獎盃),再是禪宗思想、道家思想研究,接下來可能才是動畫、漫畫吧。

「三體」智慧

在整整一面牆的大書架下層,擠滿了兩層的文件夾,那是蔡先生研究現代物理、空間解析幾何、微積分、中外歷史、佛像畫像等各種「雜學」的筆記。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筆記並非浮光掠影式的摘錄、抄寫,而是有邏輯、成系統的學術筆記,內中還有不少他獨家的物理學發現。

在讀蔡先生自傳時,就看到他對光、對時間等物理概念的專文論述,以及他對諸多艱深物理問題的解答。比如「目前實驗所量赫伯常數所得出的宇宙年齡約在80~120億年,比宇宙中最古老的球狀星團還要年輕,這是為什麼?」「超光速的迅子到底存不存在?」「宇宙的維度是四度還是超過?若有超出之維度應該如何測量?」等等。

如果不是這些筆記中繁雜的公式、文字旁許多五彩圖案和卡通人物的點綴,我幾乎忘記了它們是出自一位漫畫家之手。

我們的記者誇讚蔡先生頗有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全能」風範,他卻像受到冒犯似地擺擺手:達·芬奇很多物理認知都是錯誤的,他的很多科學猜想都是不著邊際的,我給你們舉兩個例子吧,比如......(這裡的省略號不是我懶惰,請原諒我一個從中學開始就頭疼數學物理的學渣實在聽不懂吶)

金庸筆下最「笨」的大俠靖哥哥的父親郭嘯天曾經和東邪黃藥師的弟子曲靈風有一段對話:

郭爸爸說:「我小時候聽爹爹說,一個人不論學文學武,只能專心做一件事,倘若東也要抓,西也要摸,到頭來定然一事無成。」

曲三道:「資質尋常之人,當然是這樣,可是天下盡有聰明絕頂之人,文才武學,書畫琴棋,算數韜略,以至醫卜星相,奇門五行,無一不會,無一不精!只不過你們見不著罷了。」說著抬起頭來,望著天邊一輪殘月,長嘆一聲。

在大劉的科幻巨作《三體》中,地球人在面對三體人碾壓人類的先進科技時,在面對反物質發動機、水滴、智子這些「天外之物」時,也曾絕望地「長嘆一聲」。

△劉慈欣《三體》

站在蔡志忠工作室內,被這些畫作、獎盃、文件夾環繞,我真切地感覺到蔡先生就像「無一不精」的黃藥師再世,就像一位活生生的「三體人」。

蔡先生對自己的超高智商充滿了自信:「幾十年來,我還沒有遇到比自己智商更高的人。」他的自傳也毫不客氣地取了一個霸氣十足的名字:《天才與巨匠》。

讀書與記憶的獨門秘笈

當蔡先生談到自己的思維方法和讀書方法時,我好像明白了一點他如此天才的原因。

蔡先生讀書與繪畫一樣,最大的特點就是快!

這種快不是翻書的速度快,而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強。

常人看書就像買了毛坯房就馬上買傢具,或是面對一塊建築空地就先買傢具。因為你不知道房子的具體結構、布局,所以看到質量上乘、模樣精美的傢具就會想著「先買回家再說」。這樣一來就會買回一大堆雞肋,對高質量的家居生活非但無益,而且費時佔地。

蔡先生讀書就像建好了房屋,而且是完成了精裝修後再去購買傢具。要添置的家用物品都在清單上條分縷析、清清楚楚,這樣就能快速採購、精準採購;如此「採購」還有一大好處:杜絕了「無用功」,哪怕是再漂亮的花瓶,只要和現在的客廳裝修風格不搭調就絕對不買!

蔡先生說:「看書要整理出系統,因為同一類型的書,可能超過一千本,甚至超過一萬本,一般的讀者看書就是逐字去掃描文字,其實看書不應該是這樣。一般的讀者看一本二、三十萬字的書,要花一個禮拜,我看二、三十萬字的書大概只需要花三個鐘頭,因為需要看的部分很少,自己在大腦裡面已經建立了架構。」

你看,這個「整理系統」、「建立架構」的過程就是蓋房子、裝修房子的過程。

很多人讀書有一大困惑,就是記不住。感覺讀過一本書,沒過多久就忘了書中大意。

在採訪中,我感覺70歲的蔡先生思維清晰,記憶力驚人,經常對某年某地的某事,甚至某事細節說得清清楚楚。細問之下,發現他有一門獨家記憶法。

首先是篩選有效信息,最大限度節省腦力:

他說:「我常常對助理講,不需要的垃圾資訊請不要告訴我,我不想知道。因為大腦裡面可以放的東西不太多,當你把沒有經濟效益的資訊放在大腦,真正擺上你需要的東西時,就非常地少。」

這個說法和柯南道爾筆下的大偵探竟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福爾摩斯探案集》中,初相識的華生對福爾摩斯竟然不知道地球公轉的道理感到震驚,但福爾摩斯卻淡定地說:「即使我懂得這些,我也要儘力把它忘掉。你要知道,人的腦子本來像一間空空的小閣樓,應該有選擇地把一些傢具裝進去。只有傻瓜才會把他碰到的各種各樣的破爛雜碎一股腦兒裝進去。這樣一來,那些對他有用的知識反而被擠了出來;或者,最多不過是和許多其他的東西摻雜在一起。因此,在取用的時候也就感到困難了。」

蔡先生記憶法的第二個訣竅是建立好自己的知識坐標系,通過已知事件去展開聯想:

比如他講記憶年份,就只記兩位數字。例如要記某人出生在1855年,就只記他出生在鴉片戰爭後15年;要記1455年,只要記住迪亞士繞過好望角是1488年,所以那是在此前33年就可以了。

他還拿出紙和筆,細細演示他的英文單詞記憶法:

先畫一個笛卡爾坐標,把L、D、P、SP、B、SH、M寫在垂直的軸,平行X軸上寫後續字母ARK,將它們組合起來,就記住了7個單詞,然後再把它們串聯成一個故事:一隻雲雀(LARK)去一個黑暗(DARK)的公園(PARK)透過星星之火(SPARK)在樹皮(BARK)上雕刻鯊魚(SHARK)的商標(MARK)。

等等。

訪談時間有限,我們只能略略一窺蔡先生超強大腦的冰山一角,但這些獨屬於他的思維方法、記憶方法的強大已足以讓人嘖嘖稱奇。

頗有古風

要知道,蔡先生於15歲就放棄了學業,今天卻能熟練地用英語、日語進行交流;他雖然沒有一張「像樣的文憑」,但作家三毛、李碧華,數學教授蔡聰明,舞蹈家林懷民,還有兩岸三地的諸多高僧大德都稱讚他是一位真正的「天才」。

如果非要給這位天才「三體人」雞蛋裡挑骨頭地找找茬的話,我感覺他的愛情觀有點「過時」,有點靜態。

他說:「兩個人相愛總是愛對方當初的模樣,那麼在一起生活後為什麼要要求對方作出改變呢?而現實是,人總是會變,變得和當初可愛的模樣不一樣。」

想起《天龍八部》里的無崖子,文武雙全,多才多藝,相伴的天山童姥、李秋水等也都堪稱奇女子,但他最後竟然愛上了自己雕刻的精美玉像,只有玉石才能一眼萬年,定格美好。

難道藝術家大抵用情如此:只如初見,不問後來;一往情深,不能自已?

如此天才,卻生活極簡。

和滿屋的書、畫、筆相比,蔡先生的生活用品特別精簡,感覺精神世界如此豐富的一個人物質訴求卻如此質樸,頗有良辰孤往、植杖耘耔的古人之風。

他說「一千多平米的工作室,我自己其實只使用了四平米」。

這「四平米」在內屋的一角,這裡有一張3米多長的書桌,四台電腦,一架1.2米寬的中式木床,一床棉被,一個頸枕。蔡先生至今還保持著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習慣,他一般晚上9、10點鐘休息,凌晨1、2點就起床,其餘時間都在思考、讀書、繪畫。

他笑道:「我平日睡4個小時,如果第二天接受採訪或者做節目就會多睡2個小時,說話費神嘛。」

我問:為什麼現在還每天這麼長時間地繪畫、工作呢?

他說:我一生沒工作過。我畫畫55年,但這是我喜歡的事情,這不叫工作,我只是生活。

有人說,杭州城裡現在住著兩位奇人,一位是馬雲,一位是蔡志忠。

我想,蔡先生的奇特,他的天才,他的博學,他的霸氣,他簡樸的生活,他禪意的繪畫,都源自於他的真純。

當年,他孤身從鄉下到台北求職,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報社去,直接請人轉告報社老闆:我已經在你們樓下了,我的作品很棒,要不要下來看一看?

那一年,他15歲。

△蔡志忠送給《文化十分》欄目的畫作

監製 | 任永蔚

製片人 | 石岩

主編 | 紀萱萱

記者 | 王言 焦雯

編輯 | 梁珊珊馬千惠

運營 | 鄧 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TV文化十分 的精彩文章:

TAG:CCTV文化十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