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意如此:活著很好,只因可以好好生活

花意如此:活著很好,只因可以好好生活

浪淘沙

 古箏

於秋旋 

00:00/01:29

那天原本是想研究一下咖啡杯做花器如何插花,拍一組產品場景圖的。無意中看到關於東方花藝和西方花藝的差別,說到,東方的花藝是以最少的枝條營造最大的意境——不知道怎麼去形容,是茅塞頓開亦或醍醐灌頂,是被驚艷到還是一道閃電擊中。總之,我就開始找各種東方花藝相關的信息,買花器,買劍山,撿枝條,從花店順手帶了一束多頭菊花,開始插花。

其實很早的時候,我已經開始插花。在第二家公司時總算是有個像樣的辦公桌,而且上班的路上還經過花店。所以每天上班的時候總會帶上一支兩支,有時是玫瑰黃的、粉的又或者是百合,香水百合、白百合、黃百合,還有滿天星。插在一個簡單的透明瓶子,有時只是個洗乾淨的酸奶玻璃瓶。放在桌上電腦旁,工作的時候若有若無的一縷清香,無意間瞥見的一點兒綠,一點兒粉紅。若是在陽光燦爛的午後,能有那麼點陽光不偏不倚照到花兒上——於是看到的,便多了點東西。

希望。

生而為人,我們也許只能達成力所能及的生活,在各自陷入的深淵裡仰望天堂。但是,只要活著,有一些唾手可得的小美好,總是值得為自己去做。於是高於活著,是多了些許追求的,生活。

透過花能看到希望,得到點兒好心情。但每次看到花店各色各樣爭芳鬥豔的花束,總感覺缺點什麼,也沒有特別的動力能推著我去研究插花。因為,其實我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西式插花。並不是說西式花藝不美,當然是美的。但我知道那不是與我契合的美。畢竟,我生於東方。

直到我那天看到了東方的花藝,那簡單的兩三支枝條,兩三朵小花,僅憑著屏幕的那張圖片,一瞬間已經讓我彷彿坐在一間臨江靠山的閣樓,推開那扇木頭雕花的窗門,看到了江邊的柳樹和岸邊草地上的野花,似有似無地飄來一陣花香,聞到幾聲鳥叫……

東方的意境。

一小盆的景色就是那扇窗戶,透過窗,那一整幅山水畫足可以填滿在這石屎森林裡日益空虛的心靈,讓緊繃的神經鬆弛下來,讓煩躁不安的靈魂得一處安放。

後來我知道那是日式插花裡面的小原流。

圖片為我所喜歡的一位花道老師葉藍的作品

小原流花道是19世紀末,小原雲心創立花道新樣式「盛花(もりばな)」後開創的近代花道新流派,是日本花道三大流派之一。「盛花」即以廣口器皿(水盤)為花器使花材有如盛放在花器中鋪展開來,相比較以前的插花手法均以線條變化為主,而盛花強調面的鋪開方式。如今為大家所熟悉的使用水盤和劍山的插花方式,就起源於小原流。

葉藍老師的作品

日本花道(日語:かどう,英語:ikebana)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其天時,地理,國情,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各流派其特色和規模雖各有千秋,但基本點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這種思想,貫穿於花道的仁義、禮儀、言行以及插花技藝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韻之中。

源於中國,卻發於日本,花道、還有茶道、香道。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民族的昌盛體現在他們的文化。中國歷史上文化藝術繁榮,都處於民族的強盛時期。而文化藝術直接反映著人們在精神層面上的富足或貧乏。近幾十年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比起我們的祖輩,我們是如此幸運地生在這個時代。可是,時代越發展,我們似乎越不安。我們急於成功,急於成名,急於致富,急於得到肯定。然後呢?我們忘了,似乎還有什麼更重要的東西。

生活。

有時候覺得自己很作,一天到晚工作和家庭瑣碎的活兒已經是足夠連軸轉20個小時,但一有那麼十幾二十分鐘的小間隙,總願意煮杯咖啡,放首Lisa Ono的曲子,找個精緻的青花瓷小碟放上一兩顆比利時巧克力,隨手拿本《容齋隨筆》,《半生緣》或是《將飲茶》翻上一兩頁。

這幾天迷上了小原流之後,已經連著兩個星期周末擠上半個小時插兩盆。你說我作也好,幫我解釋為儀式感也罷,這也許是我所理解的生活,讓我覺得飽滿的生活氣息。

葉藍老師作品

因為我覺得,我既這麼努力地活著,便值得如此矯情地生活。這或許是「無用之美」。 我喜歡有人說的這麼一句話,「美是情感的,不是知識的,是欣賞的,不是實用的。它是人生的慰藉,以此來潛移默化消解我們的不安。」

莊子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敖游者也!

人活著不是為了真的無所求,為了創造,更為了好好享受這個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瓷兮魂兮 的精彩文章:

TAG:瓷兮魂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