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厭食、消瘦……你的孩子可能感染幽門螺桿菌!這樣做才不會害了他!

厭食、消瘦……你的孩子可能感染幽門螺桿菌!這樣做才不會害了他!

保健時報

隨身的健康生活指南

據研究,幽門螺旋桿菌(HP)在全球的感染率已超過50%,我國的感染率為40%~90%(平均59%),兒童也很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但我國《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對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處理意見是:不推薦對14歲以下兒童常規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推薦對消化性潰瘍兒童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和治療;因消化不良行內鏡檢查兒童建議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與治療。

小明今年4歲,前段時間總喊肚子疼,有時候還會幹嘔、噁心。最初沒有引起家人的注意,家長以為小明是吃壞了肚子。但有一次,他吐得厲害,家長趕緊帶他到醫院檢查。醫生經過檢查後說,孩子患了消化性潰瘍,也就是胃病,且孩子的幽門螺旋桿菌數值很高。

腹痛、厭食、消瘦是兒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徵兆

首都醫療愛育華婦兒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張艷玲

幽門螺旋桿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這種細菌可以長期生活在病人的胃液中,逐漸侵蝕胃黏膜。感染者會出現泛酸、噯氣、腹痛等癥狀,嚴重的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胃潰瘍、胃穿孔甚至癌變。

幽門螺旋桿菌已經成為我國公眾衛生健康的大問題。據介紹,在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檢出率為 95%~100%,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檢出率為85%~95%,胃潰瘍患者中檢出率為70%~80%,胃癌患者中檢出率約為80%。

而兒童胃病研究方面已經證實,引起小兒胃炎、胃潰瘍的病原菌主要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小兒胃潰瘍中約有1/4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

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為 25%~64.39%。我國是該菌感染的高發區,兒童時期又是感染的劇增期。而幽門螺旋桿菌一旦感染將帶菌幾十年,自然根除率低。

臨床發現,反覆腹痛、厭食和消瘦是兒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三大主要癥狀。所以當孩子出現腹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噯氣、反酸、嘔血、便血、營養不良、便秘、早飽等癥狀時,應該首先考慮到有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千萬不可大意。

由於幽門螺旋桿菌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許多單位已經作為一種員工福利在體檢時開始篩查以防微杜漸。然而,兒科醫生在門診時也常常被強烈要求給孩子做這項檢查,理由是家裡有人發現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更有甚者一些幼托機構和體檢中心,已經打著防病治病的口號,在兒童體檢中推廣幽門螺旋桿菌檢測。那麼,到底要不要給兒童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和治療呢?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不一定致病,沒必要普查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肖園

我國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大國,我國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也明顯高於歐美髮達國家。幽門螺旋桿菌於1979年被發現不久就被釘在了「恥辱柱」上,它可以造成鄰近胃黏膜出現炎症,幾乎在所有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胃裡安營紮寨,絕大多數的胃潰瘍患者和半數胃癌患者中也有它邪惡的身影。

實際上,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後是否得病和很多因素有關係,這包括了不同菌株的毒力差異和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反應。通俗一點講,幽門螺旋桿菌和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等疾病有明確的關係,但沒有必然性。

很多人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兒童當中更是如此。所以除了進行一些流行病學研究外,目前沒有必要在無癥狀兒童當中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檢查,把檢測當做兒童體檢項目更是不可取。

我們和幽門螺旋桿菌並非不共戴天,有研究顯示,兒童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可能降低兒童發生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兒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腹瀉發病率會降低。而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不一定就會導致病變,因此不必見到幽門螺旋桿菌就恐慌。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時不會致病,但卻有高度病變的可能,因此還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發現有病變的癥狀時就需及時進行檢查治療。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來對待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呢?

有胃部病變時需及時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兒科 陳姣

在兒童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髮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有的孩子感染後表現為腹脹、腹痛、打嗝、反酸、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常見消化道癥狀;有的孩子因為消化道潰瘍而表現為嘔血、黑便;有的孩子表現為營養不良和貧血;當然也有的孩子感染後未致病,沒有任何錶現。哪些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需要根除呢?

1.有消化性潰瘍、MALT 淋巴瘤的患兒必須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2.下列情況可以考慮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存在慢性胃炎。

有胃癌家族史。

存在不明原因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

需要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葯。

監護人等強烈要求治療。

3.對於無癥狀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兒,根除治療的最佳時機為胃黏膜萎縮發生之前,不建議重複的根除性治療。

由於幽門螺旋桿菌可以在家庭成員之間傳播,因此患兒全家均應該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相關檢查,並建議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家庭成員一起治療,避免患兒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之後再次感染。

孩子到醫院檢測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時,推薦選用13C呼氣試驗。13C呼氣試驗已被公認為目前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最佳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確認孩子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到底該怎麼治療,應該由醫生來決定,因為感染者初始治療不規範,有可能會出現細菌耐葯。細菌一旦耐葯,治療會比較困難。

在一個家庭里,父母很容易在進餐時把幽門螺旋桿菌傳給孩子。我國大部分家庭都有在一個盤子里吃菜的習俗,使唾液里的細菌有機會通過筷子傳播到食物上並相互傳染。可以說,共餐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重要途徑之一。

口水會傳染幽門螺旋桿菌,多洗手、餐具消毒很重要

泉州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石潤海

為了家人健康,居家進餐應採用公筷制或分餐制。在我國,不少嬰幼兒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與父母(或餵養者)先咀嚼或用嘴吹涼食物後再餵食有關。所以說,孩子的食物,父母一定不要試吃後再餵給孩子。

應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手上細菌是最多的,當然也會沾上幽門螺旋桿菌。平時家長一定要督促小孩多用肥皂洗手,這可以有效避免幽門螺旋桿菌通過手部進入口中。

據研究,幽門螺旋桿菌可在自來水中存活4~10天。要做到喝開水不喝生水、吃熟食不吃生食,牛奶則要在消毒後再飲用。幽門螺旋桿菌有個弱點,就是不耐熱,家中的餐具如果用有高溫消毒功能的碗櫃消毒,就可以把幽門螺旋桿菌殺死,或者洗碗時將餐具放在鍋里用開水煮一會兒也可。

這裡要提醒的是,很多餐館的餐具標明是高溫消毒過的,其實並沒有真正高溫消毒過,就餐者自己用開水涮一涮也很難達到徹底消毒的效果。

因此,如果帶孩子外出就餐,應自帶孩子的餐具。這裡要提醒的是,兒童常用的塑料餐具由於材質相對較軟又極易產生刮痕,更易殘留大量細菌,因此餐具器皿除了要定期消毒外,刮痕嚴重的餐具要及時更換。

當然,對個人洗漱用具的殺菌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牙刷、漱口的杯子應該定期消毒,使用的牙刷每3個月需更換一次,父母的牙刷一定不能與孩子共用。(燕聲整理)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燕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生活中來點葯膳養生,到底靠不靠譜?
孩子常彎腰駝背警惕脊柱側凸,治療不及時會長不高甚至癱瘓!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