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文人墨客都喜歡吟詠牡丹 而非芍藥?

為什麼文人墨客都喜歡吟詠牡丹 而非芍藥?

《本草綱目》說:「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稱『牡』(意謂可無性繁殖),其花紅故謂『丹』」。

牡丹之歌

 蔣大為

蔣大為 

00:00/02:11

啊 牡丹

百花叢中最鮮艷

啊 牡丹

眾香國里最壯觀

...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對於中國人來說,牡丹代表著榮華富貴,是當之無愧的「國花。」

中國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將牡丹作為吟詠的對象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天下真花獨牡丹。--歐陽修《洛陽牡丹記》

一年春色摧殘盡,再覓姚黃魏紫看。 --范成大《再賦簡養正詩》

篔簹竟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韓愈《答張十一》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王維《紅牡丹》

簇蕊風頻壞,裁紅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別一年春。--元稹《牡丹》

芍藥花與牡丹花從外觀上看相似度極高,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吟詠牡丹的作品遠遠多於芍藥,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先下結論,芍藥在中國古代的花卉意象中地位屬中等或中等偏上,也沒有那麼不堪。但其正面意象和出現次數遠遠不及牡丹。有人稱「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

這大概和芍藥代表的難以忽視的女性意象分不開。

相比牡丹,芍藥葉片小,複葉多,微風吹動,搖曳生姿,芍藥層層疊疊掀起花海葉浪,故謝堯仁《詠芍藥》:「免笑花無骨」,言其隨風之姿,綽約無儔也,謝靈運「紅葯當階翻」,盡態極妍萬種風情,在一個「嬌」字。令人想起面帶醉酡的女子。

劉禹錫曾經說過「芍藥妖而無格」,比起牡丹來說,芍藥代表的意向更加小氣而無格調。

牡丹呢?

凡花必有女性意象,但不如芍藥濃厚,只作為襯托和點綴。

遲開不爭,端重大氣。這一點拿寶姐姐來說明更加合適吧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吉祥文化、喜慶文化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內容,而牡丹繁榮興旺、富貴吉祥的文化內涵恰恰與此相吻合,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並湧現出許多以牡丹為題材的詩詞文賦、書法繪畫以及其它藝術品。

據不完全統計,歷代牡丹詩詞約有10000餘首,與牡丹有關的小說、戲劇、影視、故事傳說更是不勝枚舉。

此外,牡丹的形象也以各種形式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並被廣泛運用於建築裝飾、衣物服飾、生活用品、流通貨幣、窗花剪紙……

四月份,牡丹已開,艷驚全城。

文字為 酷萌萌 原創 圖片來源於網路,轉載標明出處

End

真 實 地 記 錄 傳 承 者

【向祖先的智慧致敬 向堅守在文化傳承路上的人致敬】

長按二維碼 關註 ·「壹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脈 的精彩文章:

什麼樣的魅力 能吸引四面八方的朋友匯聚這裡

TAG:壹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