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期間,黃百韜為什麼能在碾庄困守12天?原因其實有兩點

淮海戰役期間,黃百韜為什麼能在碾庄困守12天?原因其實有兩點

淮海戰役期間,主要有三場大規模的圍殲戰,一是解放軍在碾庄地區圍殲國民黨黃百韜兵團,二是解放軍在雙堆集地區圍殲國民黨黃維兵團,三是解放軍圍殲國民黨杜聿明集團。在這三場圍殲戰當中,最為至關重要的一場其實就是圍殲黃百韜兵團,因為其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戰略意義,迫使蔣介石放棄了全面退守計劃,為解放軍爭取更大的勝利提供了前提條件。

因為黃百韜兵團在碾庄地區苦苦困守12天之久,於是就有人認為圍殲黃百韜兵團是解放軍在淮海戰役中最難打的一次戰役。今天給大家分析一下,黃百韜為什麼能夠在地勢平坦,無險可守的碾庄困守12天?原因大致有以下兩點。

一是解放軍戰術的需要。黃百韜兵團是解放軍在淮海戰役中的首殲目標,一方面是因為黃百韜兵團是國民黨部署在徐州東部的實力最強的兵團,殲滅黃百韜兵團就相當於砍掉了國民黨軍隊的右臂,能夠一下子扭轉在淮海戰場上的兵力對比。另一方面,就是解放軍希望能夠以黃百韜兵團來調動國民黨在徐州的部隊,使其不能向南逃竄,實現「殲敵於長江以北」的戰略目標。所以,解放軍在殲滅黃百韜兵團期間,在發起總攻之前,只是採取圍困的戰術,而將重點放在了打援之上,也就是尋找殲滅徐州杜聿明援軍的機會,以圖擴大戰果。

二是黃百韜的防守部署。黃百韜兵團被圍困的碾庄圩地區,位於江蘇邳縣境內的運河西岸,隴海路北側,地勢平坦。然而,黃百韜還是極力加強防禦,利用各村莊土台和原先李彌兵團留下的工事,逐村設防,形成圓周形的野戰防禦陣地。以地勢較高的土台為依託,地堡群為核心,壕塹和交通溝縱橫連貫,將每個村子構成具備獨立防守能力的支撐點,防禦的十分嚴密,使得解放軍難以揳入分割、各個解決。而且黃百韜的戰術是以攻為守,在堅固陣地的同時,也常派部隊出擊,黃百韜的這種戰術在作戰初期還是發揮了一定作用。

儘管黃百韜的防禦部署在初期發揮了作用,但是這個部署是建立在固守待援的基礎之上的,固守待援的部署,一是要能夠固守,二是能有效地增援。黃百韜一方面希望實現增援,另一方面又懷疑增援的實現,如果增援得不到實現,那麼固守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解放軍在強力阻擊國民黨援軍的基礎之上,採取挖坑作業逐漸縮小黃百韜兵團的陣地,在總攻發起之後,從四面八方齊插敵人心臟,最終取了全殲黃百韜兵團的輝煌戰果。在碾庄之戰中,人民解放軍打的頑強,打出了氣勢,也付出了很多犧牲。讓我們向革命先烈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十史 的精彩文章:

國民黨為什麼在遼瀋戰役中慘敗?這兩個高級將領要負一定責任
淮海戰役中,杜聿明為什麼不堅守徐州?和一個人有關

TAG:二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