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水紫陶常見的裝飾工藝詳解

建水紫陶常見的裝飾工藝詳解

GIF

建水紫陶為什麼貴?為什麼喜歡建水紫陶的人越來越多?它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以陶為紙,以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創作,它有許多別的陶類無法複製的工藝和泥性。常有壺友問及建水紫陶工藝,這一篇就將建水紫陶常見的裝飾工藝『陰刻陽填浮雕鏤空根藝仿生跳刀』幾種分享給大家,文章數字較多但都是乾貨。

陰刻陽填

單色填泥

其裝飾內容用單色表現,用一種顏色的色泥(多以黑、白、紅色泥為主),在濕坯上畫出裝飾,刻出輪廓,用單色泥填裝飾畫面的輪廓,呈現的出簡約,素雅的效果。容易製作,一次性刻填即可。

(刻出輪廓,單色泥料填充)

(紫泥柴燒單色填泥)

(建水白陶柴燒單色填泥)

多道彩填

又稱彩填,指畫面物像要通過兩次及以上套色刻填才能完成的裝飾方式,有多重顏色表現,需多次刻填完成。優點是色彩豐富,但工藝複雜,坯體薄且刻填過多,重量過大,坯體承受不住容易火裂,坍塌,還有彩泥的濕度和陶坯的濕度不同,收縮率也不一樣,需要反覆壓所以容易變形,導致成品率低。

(建水紫陶多道彩填泥)

(建水紫陶多道彩填泥)

殘貼裝飾

殘貼裝飾也是陰刻陽填的一大代表,以傳統書法為裝飾主題,在未乾陶坯表面畫出所有塊面的墨稿,再講將所有墨塊刻出刻模,使用五色天然陶土色泥,鑲嵌入陶坯裝飾區域,分別再在不同塊面上寫畫上不同的裝飾內容,色區與書體內容之間反覆交替,多次覆蓋,層層迭壓,之後經多道工序技法的綜合處理,形成類似「斷簡殘篇」的表象特徵。

(建水紫陶殘貼工藝)

【浮雕工藝】

浮雕是雕刻的一種,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法,是介於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建水紫陶常見雕刻方式分為三種:干坯浮雕、濕坯浮雕、堆雕

干坯浮雕

一般的建水紫陶浮雕裝飾都是先在濕坯上進行裝飾後雕刻,干坯浮雕是在坯子燒制之後(素壺)上運用玉雕的方式把所需裝飾內容雕刻上去,即使是黑色的坯體被雕刻坯體出會呈現本色紅色(白陶除外)。

(建水紫陶干坯浮雕)

濕坯浮雕

濕坯浮雕會把坯體拉的相對厚一些,先在濕坯上勾勒所需雕刻的輪廓,再進行雕刻,深淺不一使畫面更突出,整體更有層次感。

(建水紫陶濕坯浮雕)

堆雕工藝

堆雕,是在壺身上添加泥料裝飾出畫面,濕坯完成,畫面與坯體是不在同一個面上的,浮雕是在坯體(壺身)的本身器面上進行雕刻;堆雕是添加泥料完成。其實根藝也可算堆雕的一種,只是根藝以枯木、樹根等素材,堆雕多以山水等形式表現。

(堆雕形式)

【鏤空工藝】

鏤空是一種雕刻技術,在壺坯上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鏤刻是創作的最關鍵階段,要求作者施刀的功力、線與面的處理以及各種造型手段的變化,都必須切實服從主題內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機地融為一體。同時靈活運用沖、劃、切、刮等刀法和浮雕、透雕等表現方式,建水紫陶壺坯極易變形,鏤雕不易,成品率極低。

(建水紫陶雙層鏤空)

【根藝仿生】

根藝工藝也成仿生,多於模仿梅花,樹樁等,常見於建水紫陶存茶罐、水缸、茶壺。茶杯上,建水紫陶代表作品浪鬼的仿生壺,該工藝是在建水紫陶濕坯時,添加泥料做出樹根等樣式,用刀片等工具做出樹皮肌理,再用彩泥點綴花朵等,整體仿生、古拙、自然。

(建水紫陶根藝壺)

(建水紫陶根藝壺)

【跳刀工藝】

跳刀工藝多用於紫陶存茶罐上,存茶罐海域一個名稱「茶倉」跳刀技法也多用於造型似古老穀倉造型的茶罐上,跳刀顧名思義既是用匠人專用刀具隨意的在坯體上靈活跳躍,隨興變化的跳刀紋引入,也讓器形的藝術情趣十分美妙。

(建水紫陶跳刀工藝)

(建水紫陶跳刀工藝)

當然,隨著建水紫陶的持續發展,更多的工藝也在不斷的引進,還有膠泥、鑲銀、鑲金等等各種少見的我就不再這裡一一細說,如對建水紫陶感興趣可加我交流諮詢。

·end·

—如果喜歡建水紫陶,我們一起交流探討 —

註:本文為給壺友更好的做對比,部分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陶說 的精彩文章:

TAG:紫陶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