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

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

Fantasien op. 116 Intermezzo, Andante

 布拉姆斯鋼琴音樂

Elisabeth Leonskaja 

00:00/04:07

「銳讀」,取「Read」的音譯,是情懷販賣機開設的特別單元,希望將自己讀書後的感悟分享給大家,包括但不限於書評、書單、讀後感等。

「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

作者丨蔣方舟

?

我早就記不清「蔣方舟」這個人名是什麼時候出現在我的記憶里的,但直到前段時間、我在整理我在某購物網的圖書心愿單時,我才發現我竟然沒有讀過任何一本這個在我記憶里駐足數年的作家的作品。

從某種程度上,她是個頗具爭議的公眾人物:在「新周刊」擔任特約撰稿人時文風異常犀利,但她自己的雜文和小說卻總被認為「浮於表面、甚至在某些議題的闡述上有些自以為是」。這或許與她年少成名不無關係,以至於她自己也專門寫了一本書坦誠「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然而正如村上春樹所說的那樣,「出色王國的黯然失色,遠比二流共和國崩潰的時候令人悲傷」,這些爭議,也從側面印證了她的才華與作為頭部資源擁有者的光芒。

作為一本小說集,「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以下簡稱「故事」)整本書由九個小短篇構成,但每個故事之間又隱約有著某種聯繫。這種「環環相扣的獨立故事」設定作為一個概念成為了整本書的賣點之一,也成為了讓這本書在豆瓣上只拿到6.6分的「關鍵」——由於不同的人物在不同故事中的性格並不完全統一,這種矛盾容易讓行文的所謂環環相扣看上去很刻意,而損失了酣暢淋漓的閱讀快感。但作為一個「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人,我還是學著從這似是支離破碎、卻又隱約聯繫的故事之中汲取想要的養分。

在蔣方舟擔任卡司成員的一檔談話節目「圓桌派」中,她曾經提到:

當我們想像藝術家時,我們想像的都是大藝術家,我們都以這個大藝術家為參照。但這個社會裡其實大部分的人是小有才華的,而這個社會對小有才華的人而言是最殘酷的。因為一方面,這些小有才華的人已經脫離了庸眾、開始追求不同的東西,但另一方面,他的才華又支撐不了他的野心。

以一個小有才華的人作為第一篇小故事的女主人公,已足以體現作者對「故事」這本書的規划了:一個大齡女青年、一個小有名氣的畫家、一個在感情面前過於患得患失的女孩,集三者於一身的她周轉在不同的男人之間,將閉關多天精心構思的畫作起名「受傷的女人」,但兜兜轉轉到了最後一個故事,她還是回到了最初遇到的那個人。而中間不同的角色又先後以主角和配角的身份出現,這才讓讀者有了扣題的感覺:每個人都是他人世界裡的故事、都或多或少的給別人當配角,但每個人的宿命從大方向而言有並沒有什麼巨大的差別,而是有一個趨向一致的終點。而生活之所以精彩,正是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便會兜兜轉轉回到自己開始的地方。

成功的反面並不是失敗,不是突如其來的空虛,而是提供給你一種還不賴的生活。差不多的繁忙程度,差不多的生活形態,差不多的高朋滿座。只不過,日復一日的生活漸漸散發出一股酸腐的氣味。和你廝混的人也越來越模糊和不體面。彷彿是泳池的水被慢慢抽干,最後只剩下池底枯黃的落葉。

——台北·自畫像

而作為「掏空了之前人生所有體驗與經歷」的作品,「故事」這本書也成為了蔣方舟人生哲學的集中體現。還是在某一期「圓桌派」中,她曾提到,所有的愛情故事都是鬼故事,因為你能從談戀愛的人身上看到他過往所有戀愛的影子。在書中,對「過往戀愛痕迹」的著墨讓人浮想聯翩——畢竟她連把自己在「新周刊」的工作經驗都套入了角色之中,很難想像她本人經歷的感情是比小說內所寫更為柔和還是愈加激烈悲壯。而與前序作品一貫的是,她對童年環境的審視則是一如既往地辛辣與刻薄:透過小女兒的眼神呈現一個在社會上處於絕對劣勢地位的父親形象,這種卑微感所帶來的尷尬與無力讓人心生憐憫:我拼盡全力掙取尊嚴,卻還是被所有人踩在腳底。這種對人性的刻畫固然殘酷,但也讓故事更加鮮活。

所有的愛情都是因為鬼魂。過去的戀人都成了一個鬼魂,如雕像一樣佇立在那裡,眼神漠然,嘴巴張開,面對過去那些回憶的碎片,提醒著你是怎麼把一切都搞砸的,你之後所做的一切,都是拚命的逃離這個鬼魂。

——輕井澤·溫泉

令人意外的是,作為一名女作家,蔣方舟對男女之事中男方的心裡揣摩比想像中更為精準。而在某種程度上,相關的描寫不僅在挑戰讀者對慾望的文字表達形式的認知,也間接加強了幾個女性角色的悲情設定。一個被老闆安排給客戶陪睡的秘書,只是因為受到了異常普通卻於自己而言前所未有的關心,主動撲向客戶並「陷入愛情之中」;而男客戶從這腦內花蕊之中解脫出來的掙扎則是細膩到讓人佩服作者的功力。而在另一篇故事中,一對先後選擇去海南尋歡的夫婦同時經歷了偷情失敗,一個不得不回家、燒掉留給另一半的書信靜候歸來,另一個人則赤身裸體被鎖了起來,不知該如何回家是好。這種巧合的設計感很強,卻也增強了荒誕的戲劇效果,也使不同性別角色的屬性得到強化。

女人並不是被男人所傷害的,男人並沒有傷害女人的能力,他們什麼也不懂,如同最簡單的哺乳動物一樣呼吸、獵食、睡覺,行走在草地上、石縫裡。女人被切斷了引力,如同在一部失去重力的電梯里,重重的摔在男人的身上,粉身碎骨。

——台北·自畫像

在「奇葩大會」的一期節目里,蔣方舟在講述自己如何「戰勝了自己的討好型人格」時提到,當今的社交網路將「被人喜歡」這個需求前所未有的放大了,這很容易讓一個人變得愈發為別人而活,而忘記自己最真實的模樣。所有人都變得逃離現實,但總有一天要回去面對真實的自己。正如整本書的概念一樣,九座城市,近二十個人,都想不斷的逃離,卻又不得不回到原地。

回顧整本書,各個角色人設之間的共性其實很明顯是刻意製造出來的,但可能是這個略網紅的書名降低了讀者心理預期的原因,尤其是在按出版順序一口氣讀完蔣方舟的多部作品之後,我傾向於認為,「故事」這本書的質量不僅遠超她的前作,也遙遙領先同類文學作品——這不僅體現在文字的精鍊、精準、精緻之上,更是因為其「共情性」之高,讓讀者不管有沒有經歷過類似的事情,都能主動帶入角色,進而對劇情的合理性實現很強的認同感。正如香港著名媒體人梁文道所說,有些書你之所以喜歡,是因為作者換了一個語言,去講述一個你已經知道的故事。

就打算這樣跟別人斗一輩子。我身邊這樣的人有很多,他們被自己的美德所折磨,對生活倍感絕望,因為他們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耗在批評指責他人的種種惡行,然而他們卻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抱負。他們的生活索然無味,只能幻象自己也能像當權者一樣濫用權力聊以自慰。

——三亞·手銬

私以為,一本書能被稱為好書,應該基於現實,又高於現實。雖然蔣方舟坦言「故事」這本書「掏空了之前人生所有體驗與經歷」,但能將這些過往如此集中的展現在作品之中,可以說她在她的年齡段不僅不缺乏生活經驗,她豐富的閱讀量更是幫助她將筆法修鍊的更加成熟,體現出遠超她年齡階段的精彩。

回到這本書,整條故事線充斥著出軌、外遇、同志等內容,語言描寫也以悲情為基調,讓人多多少少覺得有點壓抑。故事中的人物情節在現實中或許並不常見,但書中的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自己的某個樣子。書中人物逃避各種問題,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解決。雖然「逃避可恥但是有用」,可所有的逃離,終究都逃不過自己。這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真實與酸楚,還有返璞歸真的真理。如高山、如流水,在不同的生命里出現,又在不同的故事裡悄然流淌。每個人都是「自己」也是「別人」,而「自己」的終點,「別人」早已把它寫好。

望有那麼一天,所有人都不用再逃,都能發現自己真正的價值,並找到一個真正欣賞自己的人。

微博/知乎

@可是我是彬彬啊

情懷販賣機

不收硬幣

只收真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彬彬的情懷販賣機 的精彩文章:

「我這種人啊,怕是這輩子都不會擁有愛情了。」

TAG:彬彬的情懷販賣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