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前總統夫人的葬禮,讓我們看到東西方葬禮的天壤之別

美國前總統夫人的葬禮,讓我們看到東西方葬禮的天壤之別

2018年4月21日,美國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的葬禮在休斯敦聖馬丁教堂舉行。看過的人也許不禁要驚嘆:原來葬禮可以辦成這樣!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何岸

一位美國前總統夫人去世的訃告,

美國政要們開心出席葬禮,

第一夫人梅蘭尼婭·特朗普和奧巴馬比鄰而坐,相視一笑

……

追悼會現場

還不止這些,那些曾經相互攻訐的政敵與對手,這次都「歡聚」在這場葬禮上,一切都讓媒體大跌眼界:原來葬禮可以辦成這樣!

4位總統、4位第一夫人在芭芭拉·布希葬禮上的合影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

這場葬禮的女主角是美國第41任總統老布希的夫人、第43任總統小布希的母親芭芭拉·布希

參與者包括四位美國前總統、現任第一夫人,以及1000多名哀悼者。

小布希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布希走進教堂

圖片來源:美國福克斯新聞網

一場歡樂的葬禮

其實芭芭拉?布希本人完全不相信她的葬禮會吸引大批人來參加,她甚至讓念悼詞的兒子前弗羅里達州州長傑布?布希提前準備好了這麼說:

「長話短說,別拖延時間,大家已經聽夠了致辭。還有,最重要的,別哭哭啼啼的。要知道,我和這些人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了。」

然而,事實證明,她想錯了。

這個她生前經常禱告的教堂,這次聚集了1000多個為她送別的人。

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的喪禮在休士頓一座聖公會教堂舉行

坐在拋光橡木長椅上的是四位美國前總統:丈夫喬治 ?布希和兒子小布希,貝拉克?奧巴馬和比爾?柯林頓。

芭芭拉經常這麼低估和自嘲自己,她嘲笑自己的年齡、皺紋和體重。

她把自嘲變成一種藝術。

這場她為自己設計的葬禮,也是她一貫風格的體現:

只是一個在高聳的彩色玻璃窗教堂里的樸素儀式。

沒有華麗的花言巧語,甚至也沒有一絲傷感,就像芭芭拉?布希本人一樣。

祈禱和祝福結束後,小布希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布希,後面跟著老布希和芭芭拉的8個孫子,他們慢慢把祖母的棺木推到主通道。

全場響起了芭芭拉精心選擇的讚美詩:《歡樂,喜悅,我們崇拜你》。

這本是一場極盡哀榮的西式葬禮,卻成為了一個充滿擁抱和親吻的老友聚會。

幾十年來,為美國作出了戰爭和和平的決定的高官政要們,從巴拉克?奧巴馬到希拉里和柯林頓,從前國務卿賴斯到布希助手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和前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從梅拉尼婭?特朗普到米歇爾?奧巴馬……

儘管他們政見不同,但在芭芭拉?布希的葬禮上都露出了微笑,一起與唱詩班高歌讚美詩。

尤其是梅拉尼婭?特朗普,鏡頭下的她看起來很溫暖,比起她剛剛操辦完畢的法國總統夫婦訪美一行,她顯然放鬆很多。

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亞·川普

當教堂里「歡樂、喜悅、我們崇拜你」的歌聲結束時,哀悼者從長凳上走出來,送別芭芭拉?布希。

她被安葬在得克薩斯大學校園內的喬治?布希總統圖書館。

哀悼者用溫情幽默的方式,回憶起並慶祝了一個女人的一生。

中國人的葬禮記憶

一場歡樂的西式葬禮,讓媒體捕捉到的儘是輕鬆詼諧的葬禮上的各種小細節:

一篇引發聽眾陣陣歡樂笑聲的悼詞;

望著講壇上致悼詞的傑布?布希,老布希和小布希笑得肩抖不止;

小布希轉過身回頭,給老朋友們一個熟悉的俏皮話;

梅蘭尼婭?特朗普與巴拉克?奧巴馬的江湖一笑泯恩仇;

這是一場充滿了親情回憶、歡樂、幽默和敬意的葬禮。

葬禮居然可以辦成這樣!

這並不是西式葬禮第一次觸動國人。

上次的歡樂記憶還是被譽為「電影大年」的1994年的喜劇片《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海報

葬禮可以成為喜劇片的元素甚至片名,這一點突顯了中西方文明的不同之處。

在《阿甘正傳》、《真實的謊言》、《本能》等佳片扎堆的1994年,電影《四個婚禮一個葬禮》獲得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甚至拿下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原創劇本兩項提名。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穿插了幾場各有特色的婚禮和葬禮場面。電影落幕,嬉笑之間,觀眾感受到的是在面對人生危機時,西方人幽默自嘲的處理方式。

從小到大,每個中國人都會參加無數次葬禮、追悼會,直到最後一個屬於自己的葬禮。

或舉國上下、全民哀悼的國喪;

或大操大辦、鑼鼓喧天的紅白喜事;

還有八寶山殯儀館裡的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除了懵懂兒時對於民間葬禮的恐懼與好奇外,成人後的每一次葬禮無不令人充滿了壓抑與悲痛的記憶。

民間葬禮儀式

記得有一年,因為單位連續發生多起過勞死事件,筆者當年赴八寶山參加同事追悼會之頻繁,讓人感到自己快被那低回的哀樂、窒息的氛圍抑鬱了。

無限循環的哀樂,千篇一律的悼詞;

格式化一般的生前簡歷,格式化一般的死後待遇,

這就是中國人享受的體制內中式葬禮的規格與範式。

披麻戴孝、送湯出殯、哭天搶地、喇叭嗩吶,

則是殘留民間的傳統中式葬禮儀典。

試想一下,如果換成芭芭拉?布希的葬禮,整個人是不是不但不壓抑,反而是被治癒好了呢?

這就是中西之間葬禮儀式折射出對生死理解的不同。

中西之間的葬禮差異

葬禮是人類對超越死亡的外在儀式,中西方皆有。

受不同的地理環境、歷史傳統、宗教信仰影響,不同的葬禮儀式體現了迥異的中西方文化。

中國傳統葬禮披麻戴孝,白色是主色調。

而白色在西方則象徵純潔,是婚禮用色的主色調。

西方葬禮主色調是黑色,其莊重、肅穆契合正式場合嚴肅心情的需求。

芭芭拉?布希靈柩移出教堂

受儒道教影響,中國的傳統葬禮涉及用具主要有壽衣、紙制物品、棺材。

而深受基督教影響的西方葬禮,用具主要與宗教活動相關:聖水、 蠟燭、十字架。

中式的葬禮儀式,會有鑼鼓嗩吶、耍獅子、唱大戲。

葬禮越風光、花錢越多、哭嚎聲越響,被視為子女是否孝順的標準。

整個中式葬禮儀式,處處體現了儒家思想長幼尊卑的影響。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上下尊卑等差之愛」構建了中國人的倫理秩序,千年不變。

西方葬禮的典禮儀式則是「亡者彌撒」的儀式。

基督教義下,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的轉折。

葬禮中的彌撒是對復活與永恒生命的期待與渴望。

受全球化影響,傳統的中式葬禮越來越多受到西式葬禮的影響,火葬、簡化葬禮成為越來越多中式葬禮的選擇。

摒棄傳統葬禮中封建落後的習俗固然值得肯定,但流於表面、將葬禮辦成格式化的做法,不僅是傳統文化的遺失,更是對親情、友情的漠視。

中國先賢說過,事死如生,傳承逝去的親人的優秀品質,是最深刻最活潑的悼念。

儒教所構建的倫理秩序,在全球化影響的剝蝕之下,中式葬禮不僅丟掉了皮,還失卻了魂。

悲欣交集,事死如生

怎樣面對死亡,每個人有著自己的答案。

1942年9月,弘一法師用「悲欣交集」四個字給出了他的終極答案。

他並囑咐:如在助念時,見我流淚,並非留戀世間、挂念親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

這是他在圓寂前寫下的最後四個字。

弘一法師

這裡的「悲」字,不是「悲傷」或「悲哀」,而是「慈悲」。

在大眾念佛聲中,弘一法師安詳地往生了。

時年63歲。

是悲傷還是喜悅?

慈悲還是偽飾?

生命這趟旅程,你選擇怎樣的開始、怎樣的終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哥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鬥士李敖去世:罵了一輩子,風流了一輩子,精彩了一輩子
白宮內鬥再升級,特朗普最疼愛的伊萬卡要被趕出權力中心?

TAG:華哥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