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綠公司年會上大佬們的「相愛相殺」

綠公司年會上大佬們的「相愛相殺」

中國經濟周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賈璇 | 天津報道

責編:周琦

4月22日至24日,2018年中國綠公司年會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1000餘名國內外企業代表、商業領袖、各界精英暢談「智能商業時代——高質量發展與價值創造」。各路商界大咖圍繞企業家責任與創新、智能商業、新零售、人才與組織等議題展開討論。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

新時代企業家要有全局觀、未來觀、全球觀

馬雲

創新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用創新的方式和理念,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這既是時代責任也是商業機遇。越來越多的企業已開始主動適應這一變化,進行戰略和商業創新。

中國企業傢俱樂部主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發表全會演講時表示,當今應該是中國歷史上企業家數量最多、地位最高、營商環境最好的時代。企業家要以家國利益為重、以未來利益為重、以社會利益為重。「新時代的企業家光會賺錢肯定是不夠的,必須擔當起對國家和時代的責任,這種責任我總結為3個觀:全局觀、未來觀、全球觀。」

馬雲說,全局觀就是生態觀,要讓企業生態鏈都滿意,體現平台真正的價值,「讓平台上的人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讓別人強大了,你才可能強大。平台不是獲取更多的利益,而是擔當更多的責任。」

在他看來,未來觀就是必須站在未來思考問題,以技術創新去解決人類未來要面對的問題。真正有未來觀的大企業,不會去創造概念、爭流量、博眼球,而是會追求核心技術。

對於全球觀,馬雲認為,全球化不是國際化,國際化是一種能力,全球化是一種格局。全球化的核心是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創造獨特價值,做當地做不到的事情。企業走出去,要贏回來的不僅僅是利潤,更應該贏回的是尊重。

「如果說過去中國走出去的是人、機器、資金,那麼今天中國走出去的就是信息、服務、價值觀。今天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企業可以說自己在新技術上高枕無憂,也沒有哪個國家或者哪個企業有絕對的優勢、絕對的壟斷、絕對的安全。」

馬雲說,新時代企業家還應該追求「三性」,即可持續性、包容性和綠色性,離開這「三性」的發展就是違背企業未來發展的規律,不參與「三大攻堅戰」的企業,不具備「三性」的企業,即使成功也不可能贏得社會同行、員工甚至孩子的尊重。

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懿宸:

走出去買技術,一定要商業化、市場化、專業化

張懿宸

中國已經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前進的重要引擎。中國企業從最初的產品輸出、資本輸出,到整合全球資源、嫁接中國動力,中國企業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對於中國企業在全球化中的新角色,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表示,中國資本走出去的過程比大家想像得快,在對外投資上也越來越理性。「以中信資本為例,對外的投資立足於自身優勢,根據不同階段做了不同策略。第一階段,大概從2003至2008年,在海外主要投資製造業企業,主要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幫助他們降低成本,把本土工廠搬到中國來;第二階段更多地在於掌握技術;第三階段,近幾年關注國內的消費升級,例如中信收購麥當勞中國業務,公司改名『金拱門』,還意外成了外國媒體營銷的一大範例。」

張懿宸認為,中國資本出去買技術,一定要商業化、市場化、專業化。「有的企業就會大喊國家戰略,把別人嚇怕了,也買不到了。」他介紹,中信資本在過去多年間完成了30~40單併購交易,一半在美國、一半在日本。其中,有30%~40%的交易需要當地政府審批,無一不過關。「中信在收購時沒有遇到審批阻礙的原因在於,大家認為中信是非常市場化的公司。」

對於張懿宸的觀點,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表示贊同。郭廣昌認為,合規文化是全球化里最重要的文化,中國企業要想做好全球化,首先要遵守人家的規則。「要讓別人從靈魂深處認可你是按照全球化的規則來做。不能說對我有利的時候我就按照你的規則來,對我不利的時候我就按自己的規則來,這樣的話是沒人跟你玩的。」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劉永好在回憶布局海外往事時說,中國貨曾經在越南是低質量、低價格的代名詞,讓自己氣憤不已。

1998年,新希望已是中國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在設想全球布局時,新希望將第一個工廠設在越南。「工廠建得不錯,生產的質量也很好,結果產品拿出來根本沒人買,說價格太高了。為什麼高?當地人本能地認為中國貨就只值半價或者1/3,假貨也多,那時候所有中國貨都賣得特別便宜。」

劉永好認為,現階段中國的消費升級需求非常旺盛,但是企業的品牌和技術都不高。「我們拿出50億元與中投、京東等聯合的投資行動,由我們來牽頭和控股,把澳洲市場和中國的消費升級結合在一起,就變成了縱深的發展,形成中國需求和外國資源結合的新優勢。」

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

新零售不是智慧零售、無界零售

高紅冰

大數據和新技術對傳統零售業的重塑已經展開,消費場景、消費習慣、用戶需求、用戶體驗和物流都在發生著重大變化。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的疊加,推動著零售業的上下游和供應鏈系統發生著重大變革,新零售能否締造整個新的商業生態系統?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兼集團政策研究室主任、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認為,實體門店的升級、供應鏈的改造、服務商的湧現,是接下來推動新零售發展的三個主要方向。

他介紹,新零售推動的實體店門店升級,主要趨勢不是簡單的線上跟線下組合,而是物理世界跟數字世界合一,是門店的IT系統與物理系統整合在一起,為消費者服務。

目前,數字化開始呈現向產業上游滲透的趨勢。「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不是單純的新零售,不是智慧零售,也不是無界零售。新零售跟製造端、供應鏈緊密相關,離開製造業變革,只是零售店自己的變革,不可能構成生態系統的變革。」 高紅冰解釋說,零售業的變化一定跟上游供應鏈緊密相關,生產製造不再是浙江製造、中國製造,而是互聯網製造。

他認為,未來新零售的服務商會大量湧現。大量服務於商家的服務商,是推動整個業態發展的巨大動力。湧現出來的供應鏈,包括內容、門店、生產、金融等服務商將進一步殺入市場,形成新的零售業變革的動力。

銀泰商業集團執行董事兼CEO陳曉東預計,隨著企業對顧客單人、商品單品的識別能力的提升,人和貨的匹配會越來越有效率,屆時無效庫存將大大降低, 「中批量柔性化定製」的新製造也會隨之而來。「因此,哪些零售要素能給消費者帶去價值,哪些要素能被整合進新零售閉環中,值得我們去思考。」

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也表示,數據確實在指導產品設計中起到很大作用。「依文這幾年管理大約280萬客戶,把他們研究透了,消費者到底是什麼人、在哪裡消費最衝動,產業龍頭企業就有機會在新零售這波浪潮中把企業要素、行業要素整合起來,形成大的運營系統。」

不過,陳曉東提醒,目前零售業還存在著一個核心問題——隨著數據的持續輸入,系統混亂程度在不斷增加,即「熵增」(編者註:熵增過程是一個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這導致本應由零售商來承擔的業務環節,也因為「熵增」而不得不外包出去。

陳曉東認為,新零售正是降低零售系統中混亂程度的關鍵。「數據作為經濟生態里的新能源,正與互聯網技術共同驅動或替換掉零售鏈路中的所有要素,從而降低系統內的混亂,提升效率。」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

好的經理人不是培養出來的

寧高寧

商業已經從信息時代進入數字時代,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更深刻改變了傳統的生產關係。與此同時,企業的人才和組織創新面臨新時代的機會和挑戰。

中化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寧高寧在談及人力資源管理話題時說,好的經理人是選出來的,而不是培養出來的,領導的責任就是選出這些人。

「技能、技巧可以培養,但一個人真正的思想品德、領導力、革命幹勁和創新性等,70%以上都是天生的,是培養不出來的。」 寧高寧認為,不管國企還是民企,小餐館還是互聯網巨頭,一定要有精神,而精神因素受領導人本身的境界影響。

另外,寧高寧呼籲,給奮鬥中的經理人多一點時間。「有時管理人員往往太急,感覺不太好就換掉了。再來一個人做了兩年,不滿意又換掉了。結果前後這兩個人做的是一樣的,也沒什麼多大進步。」

對於人才的看重,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童文紅說,阿里巴巴一路走來,有三個「相信」:對使命願景的相信,對文化的相信,以及始終相信人是整個組織最寶貴的財富。

關於阿里文化,童文紅認為最鮮明的特色其實是簡單、開放。在組織治理上,童文紅稱阿里治理的基調是透明,而透明其實是治理最好的基調。「凡是只要能夠拿到陽光下來,一切都不是問題。」

會場側記

大佬們的「相愛相殺」

柳傳志回憶馬雲「說大話」:你識數嗎?

全會演講主持人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在介紹馬雲時,開起了玩笑:「坊間多次有傳聞,說馬雲先生越長越精神、越長越漂亮。問題是這個傳聞的傳播者是女性居多。」隨後他解釋,這麼說主要是希望馬雲在講話時,不要有壓力,能正常發揮。

而在演講時,馬雲也「懟」了回去,稱其為「尊敬的柳傳志司儀」(編者註:柳傳志主持時自稱司儀),引得現場觀眾發出陣陣笑聲。

柳傳志則爆料稱,10多年前跟馬雲一起開會時,馬雲說淘寶要做到幾千億的規模,當時他覺得馬雲在說大話。「我在想,馬雲你識數嗎?幾千億是什麼數字?結果他居然真的實現了。」柳傳志說,馬雲說話雖然超前,但很有想像力。

郭廣昌調侃劉永好:飼料是誰吃了說好?

在「中國企業在全球化中的新角色」專場中,主講嘉賓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緊隨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劉永好之後發言。劉永好在發言時自嘲比較「土」,郭廣昌認為這個評價不妥。「我從不覺得劉永好『土』,誰要說他『土』我就跟誰急。」

在談及全球化時,郭廣昌又拿劉永好打趣。「很久以前,新希望有個廣告詞說『希望飼料,吃了都說好』。這句話不但在中國很流行,在全球也很流行。我一直想問劉永好,到底是豬吃了說好,還是人吃了說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周刊 的精彩文章:

國際人士看中美貿易摩擦:「中美激烈的貿易爭端可能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賈躍亭造車夢模糊不清 樂視股價連漲兩日

TAG:中國經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