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氣切寶寶家庭護理完全攻略

氣切寶寶家庭護理完全攻略

GIF

GIF

5個月的早產寶寶元元(化名),出生時呼吸衰竭、重症肺炎,體重僅745克,腦袋只有鵝蛋大,手臂只有成人拇指粗,是名副其實的袖珍寶寶。為挽救這個小傢伙,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全力救治及護理,多次把袖珍寶寶從死亡線上拉回。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通過氣管切開插管都救了回來,但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救活之後難以拔管。」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鍾禮立表示,「做了氣管切開的寶寶要求非常精心的護理,拔管過程需要醫護和家長共同合作,我們的醫護人員在出院前會把護理方法手把手地教給家長,出院之後,家長可以在家護理,我們的醫護人員也會定期上門回訪。一定不要輕言放棄, 要樹立信心,醫患相互合作度過難關。」

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呼吸免疫科護士長彭瑛介紹,要讓氣切寶寶們的專業護理從病房延伸到家裡,主要靠以下幾個步驟——

1

住院期間培訓

住院期間責任護士對家屬進行手把手的培訓,時刻評估其接受能力,直至完全掌握氣管導管的日常護理和維護。

2

出院前建立聯繫卡

出院前護士長彭瑛組織成立專案暢呼吸護理小組,發放健康聯繫卡和健康教育護理手冊。健康聯繫卡包括醫護聯繫方式、患兒科室信息、導管留置長度及廠家信息等,健康教育手冊包括氣管導管的護理相關知識及操作技巧。

3

出院前家訪

出院前一天,責任護士親自上門家訪,對家庭環境消毒布局、器械放置、垃圾處置等進行指導與建議,做好迎接患兒回家的準備。

4

出院當天視頻指導

出院當天,護士會再次電話回訪,通過語音及微信視頻指導評估孩子氣道、管道、體位、飲食等護理情況。

5

一周後家訪

一周後護士團隊會再次派人進行家訪,指導家屬具體操作:比如吸痰、濕化、更換敷料、氣管內滴葯、無菌物品的處置等,並與家屬進行深入交流,及時評估反饋總結。

4月26日,袖珍「氣切寶寶」元元迎來了首次回訪。11個月的她目前已有5.2公斤重,護士長彭瑛帶領的護理團隊對元元進行了仔細的體檢。

彭瑛護士長跟元元的家長強調了家庭護理要點:

氣切寶寶家庭護理要點

1

環境要求:

將患兒安置於安靜、清潔、空氣新鮮的房間內,室溫保持在22-24℃,濕度保持在50%-60%。

2

氣道管理:

濕化器加溫加濕給氧,定時套管內滴葯,根據情況適時拍背、吸痰。

3

氣切口護理:

每日用絡合碘消毒氣切口皮膚,更換愛立敷泡沫墊,保持清潔乾燥。外出時頸部覆蓋紗布,防止塵土、異物侵入。

4

併發症的預防:

胃管注入食物時應抬高床頭,防止誤吸或反流。定期檢查氣管套管固定鬆緊是否適宜,以放入1手指為宜。

5

康復訓練:

邀請行為發育專家對孩子進行評估測驗,根據其實際情況,護理團隊從運動、視覺、聽覺、生活與交往、訓練玩具等方面制定具體的康復計劃,幫助家屬掌握相關康復知識,並定期監測、評估、反饋。

6

飲食營養:

選擇含豐富維生素、蛋白質高的食物,以增強體質。

7

呼吸道護理:

呼吸道護理:預防呼吸道感染,定期複查。

彭瑛護士長介紹,延續性護理是近年來新型的護理模式,通過一系列的行動設計,確保慢病患兒從醫院到家庭都可以接受協作性和延續性的護理。對於氣切寶寶的延伸護理,兒童呼吸免疫科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

彭瑛護士長提醒氣切寶寶的家屬,「一定要堅定信心,在照料的過程中必須細心、精心、耐心,嚴格按照各種無菌原則及操作流程,對於有疑問的應及時與醫護聯繫,如遇患兒發熱、憋氣、呼吸困難,套管位置偏移或脫落等必須及時就醫。」

【同類項】

圖文:周蓉榮 李妍妍

編輯:周蓉榮

審核:周瑾容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只會煮麵條?換個做法,寶寶立馬吃光碟
哄寶寶真的有那麼難嗎?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