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良知你做主

你的良知你做主

讀陽明先生《與王純甫書》,說到先生自己每有傲視行輩、輕忽世故之心,後來經過謫貶貴州,開始相信孟子「生於憂患」之說。然後先生感嘆:「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也就是告訴我們,無論處在什麼角色、地位,內心都怡然自得,合乎天理。

從反映論的角度而言,陽明先生確實誇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但先生主張解剖自身以推求萬事萬物之理,又不得不說是先生對認識論的新貢獻。他將「吾心之良知」作為「知」,將「至良知於萬事萬物」作為「行」,從而達到體認良知的目的,這比程朱理學是有進步的。

我們經常抱怨我們的工作環境,覺得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渴望自由發揮的平台。這樣的思維方式有一定的積極之處,但如果一味強調外部環境的優劣,不能從自身找原因,長期如此,恐怕會將自己置身事外,就算到時候客觀上給了你配套,你也會無所作為。這就是我們學習至良知的意義所在。

《古蘭經》說,完美無缺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那所有的煩惱、無力和悲催是不是都是自找的呢?「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先生之言乃至理名言。我們得和這個不完美的社會打交道,你怎麼去打交道,其結果有天壤之別。

如果以現行的結算方式,歷史上最富有的人物,排在第四位的是和珅,緊接著第五位的就是劉瑾。劉瑾何許人也?先生同朝大太監。可以說他有多少錢就有多壞,並且深得皇上信任。而先生還得和他打交道,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先生仍然立德立功立言。為何?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也。我們不求立德立功立言,我們能不能至良知呢?

放眼涉外,抱怨多於擔當,戾氣瀰漫校園,負能量充滿我們的生活空間。煩惱、無力,甚至悲催成為了我們工作和生活的主題詞。當我們與500年前的先生對話,我們是不是要問一個問題,你的良知你做主了嗎?校長上任之初就提出學生宿舍改造目標,但一棟學生服務樓的工作,拖了半年施工隊伍仍然不能進場,難道職能部門就都可以把責任推得乾乾淨淨?

不管你在什麼職位上,你都會面對很多邊界條件。再優秀的企業家,也會面對客戶的刁難,供應商的限制,甚至工商稅務公安消防等,到處都是不具備的條件,你可以不作為。你也可以把所有的不利條件變為修鍊你自己的素材。這就是至良知。

至良知不是日行一善。儘管日行一善有莫大的作用,但它不是至良知的真正內涵。至良知也不是把我們所做的工作昭告天下,自己如何居功至偉,那是說大話的人給自己貼標籤。我們先要抵達良知,然後默默踐行。至良知的第一個目標是提升我們的能量,提升我們長袖善舞的能力。第二個目標是提升我們知行合一的境界,成就他人也就成就自己。

我們都希望擁有美好的人生,都希望事業成功。你的良知你做主,這是一切美好的源頭。

2017年4月30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巴陵孟夫子 的精彩文章:

TAG:巴陵孟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