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商鞅變法」發生地秦都櫟陽在列

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商鞅變法」發生地秦都櫟陽在列

原標題: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商鞅變法」發生地秦都櫟陽在列


在重啟5年的陝西西安櫟陽城考古發掘中,考古學家終於清晰揭露了迄今為止最早的包括浴室、壁爐、灶等在內的秦漢宮殿生活區,確定了秦都櫟陽和「商鞅變法」的具體位置。這也意味著,人們在考古學上找到了秦以來2000多年政治文明、建築文明的一個重要起點。


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勘探、發掘確定了「二號古城」「三號古城」,並在三號古城內發掘確定了多座大型宮殿建築。


4月10日,「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召開。通過評委會的無記名投票,包括櫟陽城考古在內的10項考古項目最終入選去年「十大考古新發現」。


櫟陽不像咸陽那麼有名,但一件深刻影響秦國霸業和中國歷史的重要事件正是發生在這裡,那就是「商鞅變法」。據記載,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秦國的首都從陝西鳳翔的雍城遷至櫟陽,至此,櫟陽成為了新的「秦都」,存在約35年。期間,發生了著名的「商鞅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為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秦漢櫟陽城是西安附近除秦咸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都城,也是漢王朝的第一個都城所在地。據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秦漢櫟陽城考古隊領隊劉瑞介紹,戰國時期秦獻公、秦孝公,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欣、漢初劉邦都曾以此為都城,在高祖七年遷都長安後,櫟陽仍被作為漢太上皇居所及死後陵邑所在地。

經過發掘,三座分屬於秦漢、西漢中期以及戰國至西漢前期的古城呈現在世人面前。這三座古城年代上下承接,遺存豐富,建築規格高,勾勒出櫟陽城數百年間的沉浮。對古城遺址的發掘,也為研究秦漢帝國早期都城宮殿建築提供了充分的實物材料。



「三號古城」內出土的鳥紋半瓦當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是新疆地區發現的第一個具有明確地層的舊石器遺址,完整保留了人類從舊石器時代中期至距今3500年前的生活痕迹。對於新疆舊石器時代考古來說,這是一次極具突破性的發現。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


在通天洞遺址距今4萬5千年的人類活動遺迹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石製品和動物骨骼碎片,骨頭為兔、羊、驢、犀牛、棕熊以及鳥類的遺骸。這些骨骼的發現,說明當時生活在這裡的人類主要以狩獵為生。一些骨骼有被敲碎和劃開的痕迹,專家推斷,極有可能是古人「敲骨吸髓」食用動物骨骼的油脂以補充體能。


通天洞遺址出土的一些遺存顯現出典型的莫斯特文化特徵。莫斯特文化類型屬於歐洲、西亞、中亞和東北非的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此前在中國發現很少。在過去很長時間裡,中國一直缺少能夠與歐洲、西亞同時期遺址進行對比的考古發現,現在通天洞遺址的發現填補了資料空白,為東亞人的起源、擴散路線等問題提供了證據。


2015年至2017年間,陝西考古研究所在高陵楊官寨遺址聚落外進行發掘時,發現了一處大型墓地。經過研究,這片墓地被確認為國內第一個廟底溝文化時期的墓葬。墓葬群規模空前,總面積達9萬平方米,墓葬總數超過2000座。考古隊領隊楊利平認為,它的發現,為研究渭水流域史前時期葬制葬俗、人種學、人群血緣關係、聚落形態、社會組織狀況等提供了實物依據。


除了秦漢櫟陽城遺址、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以及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之外,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還有山東章丘焦家遺址、寧夏彭陽姚河塬西周遺址、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河南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吉林安圖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和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這些入圍的項目體現了中國考古的多元,在遺址類型上,這些項目包括聚落、城址、洞穴、宮殿、神廟等;在時間跨度上,則涵蓋了從舊石器時代到秦漢,直至明末各個時期的發現。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一年消失公司近百家、有人月入20元,這個被互聯網捧紅的行業怎麼了?
Facebook史上最大數據濫用曝光,法興「大空頭」再發聲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