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鳳祝:伊斯蘭是否屬於歐洲?

黃鳳祝:伊斯蘭是否屬於歐洲?

伊斯蘭是否屬於歐洲?

黃鳳祝

歷經五個月的組閣談判,默克爾領導的新一屆大聯合政府於三月中旬宣告成立。為了避免重新大選,默克爾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向執政盟友做出了「痛苦」的妥協,其中之一就是把內政部長之位交給了基督教社會聯盟主席、前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在難民問題上,澤霍費爾與默克爾長期意見相左。新部長上任當天,即高調提出「伊斯蘭不屬於德國」,要求重新建立邊境檢查機制,阻止非法入境,同時限制穆斯林難民申請家庭團聚。澤霍費爾的言論與德國政府的一貫主張相悖,在德國社會引發了一場大辯論。

關於伊斯蘭是否屬於歐洲,在德國政界早有共識。在2006年9月舉行的德國伊斯蘭會議上,德國前內政部長、現任聯邦議會議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uble)就曾提出:「伊斯蘭是德國的一部分,也是歐洲的一部分」。2010年10月,德國總統伍爾夫在德國統一二十周年紀念日發表講話時重申這一觀點:「基督教屬於德國,猶太教也屬於德國,這是無可置疑的,但如今伊斯蘭也屬於德國」。

針對澤霍費爾的發言,默克爾在德國議會發表執政宣言時特別指出:「毋庸置疑,我們國家的歷史傳統受到基督教和猶太教的規範;目前約有450萬穆斯林生活在德國,因此伊斯蘭也是德國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民意並不認同默克爾的觀點。德國《焦點》(Focus)雜誌三月公布的民調顯示,74.3%的德國民眾認為「伊斯蘭不屬於德國」。基督教社會聯盟的議會黨團主席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也公開與默克爾唱反調:「我們的文化植根於基督教和猶太教,未來我們要繼續保持這一傳統,因此無論以何種形式,伊斯蘭都不屬於德國」。

德國憲法賦予公民信仰和居住的自由,澤霍費爾要求限制穆斯林難民申請家庭團聚,有違德國憲法的基本原則。基社盟高層近期頻繁發表挑釁性的言論,主要是基於選舉政治的考慮。2018年9月,德國巴伐利亞州將舉行議會選舉。自1949年建國以來,基社盟在該州選舉中一直保持絕對優勢。但是,隨著難民危機的演變以及恐怖主義事件頻發,民粹主義力量在歐洲迅速崛起。在2017年9月的德國大選中,基社盟的得票率大幅縮水,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以第三大黨的身份進入聯邦議會,改變了德國原有的政治生態。默克爾主導的寬容的難民政策被認為是導致基民盟和基社盟支持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澤霍費爾提出「伊斯蘭不屬於德國」,主要是為了爭取右翼選民,從德國選擇黨中奪回失去的選票。

關於伊斯蘭是否屬於歐洲,在學術界存在爭議。歷史學家卡爾滕施塔德勒(Wilhelm Kaltenstadler)在著作《歐洲的猶太-基督-伊斯蘭文化》中指出,歐洲的科學和哲學受到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歐洲文化不單是基督猶太文化的綜合體,也是猶太-基督-伊斯蘭文化的綜合體。公元十一到十三世紀,東西方貿易和十字軍東征促進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古代典籍經由阿拉伯文轉譯為拉丁文,使歐洲人重新接觸到古希臘的哲學思想。伊斯蘭文明在數學、藝術、音樂、建築、醫藥、農業、天文和航海等領域的成就,為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科學和哲學發展打下了基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抓住時機》(Seize The Moment)一書中也曾指出,當歐洲處於中世紀的蒙昧狀態時,伊斯蘭文明正經歷著黃金時代,幾乎所有領域的關鍵性進展都是穆斯林取得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人們之所以能夠看得更遠,是因為他們站在穆斯林巨人的肩膀上。從這一意義上說,伊斯蘭文化是歐洲文化的一部分。二戰之後,歐洲大陸勞動力匱乏,大量穆斯林以客工或移民的方式進入歐洲,穆斯林人口所佔的比重不斷提升。

近幾年,隨著難民的大量湧入,穆斯林移民的融入問題日益凸顯,有關歐洲社會伊斯蘭化的擔憂不斷蔓延。德國《焦點》雜誌主編克羅諾斯基(Michael Klonoysky)認為伊斯蘭教不適合歐洲有八大原因:一、伊斯蘭教試圖規範人的整個生活方式,使個體失去自我;二、伊斯蘭教不同於佛教,不能容忍其它宗教;三、伊斯蘭教壓迫婦女;四、伊斯蘭教阻礙創新;五、伊斯蘭世界停留在一百年前;六、伊斯蘭化將導致歐洲退步;七、伊斯蘭思想容易被恐怖分子利用;八、伊斯蘭教需要進行宗教改革,否則其落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很難融入歐洲社會。

為了解決歐洲民眾和穆斯林移民之間的矛盾,德籍敘利亞裔政治學家惕比(Bassam Tibi)提出「歐洲主導文化」(Europ?ische Leitkultur)的概念,尋求在二者之間建立價值和規範共識。斯洛維尼亞哲學家齊澤克認為,容忍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大量難民湧入歐洲時,歐洲的文化傳統應該發揮主導力量,與那些違背歐洲人道主義的生活習慣進行抗爭。齊澤克的觀點在歐洲思想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於人道主義的精神,應該同情難民,接收難民,但是反對穆斯林將其生活方式帶入歐洲;現代伊斯蘭的思想不屬於歐洲,穆斯林移民應該融入歐洲文化。針對移民融入問題,德國前內政部長德邁齊埃(Thomas de Maizière)曾在2017年提出建立「主導文化」的十點計劃,旨在確立德國社會的主導價值,要求移民歸化認同德國的核心價值觀。但是這一主張遭到哈貝馬斯等學者的反對。哈貝馬斯認為,用主導文化對個體生活進行規範,有違德國憲法的基本原則:在一個民主國家,多數不能決定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

基於納粹大屠殺等歷史記憶,有關宗教問題的討論在德國常常被打上種族歧視的印記,但是禁忌與迴避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德國的伊斯蘭問題專家、以色列裔學者曼蘇爾(Ahmad Mansour)指出,默克爾的結論和澤霍費爾的觀點皆過於籠統,缺乏實質內容;德國需要突破禁忌,對伊斯蘭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和區別化的討論。他認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不屬於德國,伊斯蘭屬於德國的前提是認同民主與人權。從這一意義上說,曼蘇爾的觀點並沒有突破「主導文化」的軌道。

根據美國皮尤中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德國約有495萬穆斯林,如果保持2014-2016年的難民湧入速度,到2050年德國穆斯林人口的比例有望達到19.7%。德國聯邦議會議長朔伊布勒指出:民眾必須接受穆斯林人口不斷增長的事實,我們無法阻止歷史的進程。隨著穆斯林人口的增長,有關歐洲社會伊斯蘭化和伊斯蘭歐洲化的討論未來將更為尖銳。

(原載:明報月刊2018年5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哲學 的精彩文章:

黃鳳祝:浮士德與資本主義的結盟

TAG:第一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