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灃:如何閱讀《中國哲學簡史》

清灃:如何閱讀《中國哲學簡史》

一、馮友蘭生平及其哲學著作簡介

馮友蘭(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幼年接受中國傳統啟蒙教育,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

馮友蘭曾自擬「三史釋古今,六書紀貞元」一聯,總結自己得意之作。三史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三套中國哲學史著作。六書是「貞元六書」即《新理學》、《新世訓》、《新事論》、《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

《中國哲學史上下冊》分別完成於1931年、1934年,是第一套以西方哲學概念完成的中國哲學史著作。其中許多概念已成為定論,為後世學者所共同接受。堪稱中國哲學史的奠基之作。

《中國哲學簡史》是由1947年在美國賓州大學上課教材編寫而成。此書譯為十多國語言,銷售數百萬冊。是西方各國大學中國哲學史課程必用的教科書,也是西方了解中國哲學的最佳入門途徑。此書最初以英文寫成,中文版由他的弟子塗又光譯出。

《中國哲學史新編七冊》完成於1990年,乃是馮友蘭用生命寫成的哲學大作。在84到95高齡等11年間,以准盲人、准聾子的身體狀態,在每年住院數次的情況下,口述由弟子筆錄而成。

概括而言,馮友蘭哲學思想體系有兩個不容忽視的成果:一個是前期融合中西的「新理學」,前兩本哲學史是其代表作;另一個是後期結合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哲學的《中國哲學史新編七冊》,代表了當代中國哲學思想的高峰。

二、如何來讀《中國哲學簡史》

在了解馮友蘭生平和思想體系的基礎上,閱讀其《中國哲學簡史》有兩個可能的切入角度,其一是邏輯和知識論的理解,其二是生活化的解讀。

其一,所謂邏輯和知識論的角度,是《中國哲學簡史》提倡和承載的中西思維融合的方式,即以西方知識論和思辨邏輯來梳理中國傳統哲學的諸子百家學說,讓看上去沒有聯繫的言論和文章成為一個可以邏輯推理和詳細論證加以解說的思想體系。

哲學的推理,更精確的說,形而上學的推理,其出發點是經驗中有某事物存在,這某事物,也許是一種感覺、一種感情,或別的什麼。從「某種事物存在」這句話演繹出「新理學」的全部觀念或概念,它們或是程朱的,或是道家的。比如「有」、「無」、「道」的概念、「心」「理」的概念,均來源於中國文化對人生和宇宙終極問題的共同思考。雖然他們從未以邏輯和體系化的方式來進行寫作和表達。

這種分析的方法建構出的中國哲學形而上體系,是馮友蘭「新理學」最大的成就。按照這種邏輯分析方法,他在《中國哲學簡史》一書中,分析了諸子百家中尤其是儒家、道家、名家、墨家、法家和陰陽家等思想啟端和發展歷程,包括董仲舒將漢帝國理論化以及受到佛家尤其禪宗思想衝擊下發展出來的理學和心學,以及西方哲學傳入背景下的中國哲學思辨形而上學的建立。

這種方法,馮友蘭稱之為「正」的方法,指出了中國形而上學的對象,也是王國維稱之為「可信的」部分。

其二,所謂生活化的角度,是指「負」的方法基礎上的實踐。所謂形而上學的「負」的方法,就是不可言說和不去說,但是不可言說並不是不能踐行。甚至這種不說的踐行是中國哲學的最高境界,也很自然的佔據中國哲學思想的統治地位。

按照馮友蘭的理解,中國哲學的基本任務,主要並不是增加知識,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馮友蘭把中國人生境界概括為四個層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而哲學思辨所思考的真實,主要應該服務於人生境界的提升。這種境界提升,卻不能僅僅依託思辨知識,而是要將概念知識具象化融入日常生活,尤其是與普通人的生活與勞動相互結合。

比如說「氣」這一素樸的概念,在中國哲學裡,就既是可以呼吸的物質之氣,也是可以升華的精神之氣,既是孟子可養的「浩然之氣」,也是小兒輩爭吵的「負氣」,既是莊子和魏晉玄學家們身物的放浪風流,也是青綠山水和筆端的和合之氣,既神秘又具體,甚至可日用而不知,分化為各種「道」用,如身道、茶道、花道等等,是中國哲學和文化至庸常和「可愛」部分。同時也是人人可講可體悟和踐行的哲學。

按照馮友蘭的說法,人必須先說很多話,然後保持靜默。

我理解,這就是他的《中國哲學簡史》希望傳遞的中西哲學共同指導下的思辨和生活方式。

所以,我們就來實踐下,先聊聊邏輯和知識,然後喝喝茶問問道,打發下生活。

(本文作者清灃,某高校老師,武漢光谷讀書會第3期主持人(領讀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民閱讀推廣小組 的精彩文章:

馮友蘭:借我一雙慧眼看世界

TAG:全民閱讀推廣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