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雄》——文化輸出視域下電影的全球貿易

《英雄》——文化輸出視域下電影的全球貿易

一、導言——電影業與文化輸出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里,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放映了影片《火車進站》,標誌著電影的誕生。電影產業發展至今,已然成為藝術殿堂中極具活力又富有現代性的一支。電影是商業、藝術與現代科技結合的產物,具有經濟與社會文化雙重屬性。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電影國際貿易日益頻繁,電影本身的文化屬性在全球化浪潮之中不斷凸顯。國際化的影片,不僅是單純的商業事件,更是國家進行文化輸出、傳遞文化價值的重要手段。優秀的國際影片,就是一國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當今國際市場中,美國以其成熟的電影產業模式,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優勢。在此背景下,中國電影如何「突出重圍」,一直是國內倍受關注的重大命題。功夫片一枝獨秀,其他題材成績平平,是中國電影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國際市場中面臨的窘境。我們可以單靠一聲「我打」的橫練功夫讓世界看見中國,但絕不能止步於此,讓「我打」變成中國唯一的聲音。

如何通過電影傳播我們的文化,達到文化輸出的效果,既需要產業層面有精良的製作、優秀的宣發,更需要文化層面對電影的深刻認知。

《英雄》的橫空出世,創造了2002年華語電影的票房奇蹟,也為中國電影的文化輸出提供了經典的範例。

為了更好地從文化輸出視角對影片進行分析,本文將從電影的國際影響力,受眾的認可與接受程度以及電影對文化的表現力三個維度作具體分析。這三個維度互為依託,在文化輸出的過程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二、電影簡介

《英雄》是張藝謀執導的武俠電影,由李連杰、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於2002年12月14日在國內上映。

電影主要情節如下:戰國後期群雄並起,秦國雄霸一方。為一統天下,秦王發動了對六國的討伐戰爭,激起了各國俠士的不滿,紛紛伺機刺秦。三年前,刺客殘劍、飛雪刺殺秦王,但在最後時刻,殘劍選擇放棄,此舉令兩人生怨。三年後,俠士無名也加入到刺秦行列。他練就了一身最為上乘的功夫,十步之內,可擊殺任何目標。

長空為讓無名接近秦王,佯敗在無名劍下。無名求助殘劍、飛雪,遭到殘劍拒絕。赴秦路上,殘劍以兩字相贈無名:天下。並解釋說秦王不可殺。飛雪再也不能理解殘劍的勸阻行為,殺死殘劍後自盡。

無名受秦王召見,取得了十步於秦王的最高規格。他抓住機會刺向秦王,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無名最終放棄。他以社稷蒼生為由,要求秦王一統中國,結束經年戰爭和歷史恩怨。秦王驚魂未定。無名死於秦兵矢如飛蝗的箭雨之中。

三、電影的國際影響力——票房與獎項

為了通過電影傳播自身價值觀,實現文化輸出,首先需要影片具有國際影響力。一部電影在國際上受眾的總量與分布情況,是其決定其文化輸出效果的前提與基礎。而衡量商業電影在國際市場上成功與否,影片的全球票房與收穫的獎項是重要的指標。

《英雄》中國內地票房達2.5億元人民幣,斬獲2002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全球票房共計1.77億美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影片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和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獲得多個國內外電影獎項。

在幾部題材相似、時期相近的華語影片中,由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無疑票房表現更佳,該片於2000年12月在北美上映。最終總票房成績突破2億美元,北美市場票房過億,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部超過一億美元的外語片。而《英雄》北美票房收於5371萬美元,在總票房的表現上也稍遜一籌。但相比起2004年《十面埋伏》北美票房堪堪突破千萬美元,2005年《無極》北美票房66萬的撲街成績,《英雄》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全球市場的票房成功,賦予了《英雄》進行文化輸出的可能性。

四、受眾認可與文化表現力——從評分與影評說開去

想要通過一部電影傳播自身文化,達到文化輸出的效果,獲得優秀的票房成績是基礎,而觀眾的認可與接受度,則是能否達成預期效果的關鍵所在,這部分內容具體表現為電影的口碑。《英雄》播出後口碑兩極分化。在國內市場,許多人認為《英雄》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爛片」,張藝謀已然江郎才盡,最終豆瓣評分僅6.9分;但在國際市場,雖有《卧虎藏龍》珠玉在前,相似的武俠題材難免審美疲勞,但《英雄》最後仍然交出了較為滿意的答卷,IMDb評分7.9分,爛番茄新鮮度達到95%,這樣的成績在國際華語電影中已屬優秀。

電影網站的評分,從宏觀層面反映了各地區觀眾對影片的基本印象和認可度。但數字並不能全面反映人們對影片的看法,為了進一步了解觀眾眼中的《英雄》,我們接下來從影評入手進行分析。

其實我覺得還可以,至少視覺上是過關的。——徐小花

While I wasn"t very much engaged in the story, what really got to me were the insane battle scenes, scenery and overall style of the film. Worth watching.——Wildaly M(儘管我並不是特別能代入這個故事,但真正吸引我的是其中刺激的打鬥場景,畫面以及影片的總體調性。值得一看。)

這兩則影評分別是豆瓣和爛番茄的高贊/精選評論。國內外的觀眾對於《英雄》視覺效果都較為滿意。張藝謀在故事中運用奇幻的色彩,宏大的敘事場面,營造出出瑰麗深美的視覺奇觀,將張藝謀式的畫面美展現地淋漓盡致。這其中蘊含著中國美學的獨特神髓,通過影片給了全球觀眾以震撼與享受,潛移默化間使世界了解武俠之美、中國之美,達到了文化輸出的效果。

相較於對《英雄》視覺表現共同的讚譽,國內外觀眾卻在故事本身和影片內涵方面產生了極大的分歧。就影片故事而言,許多中國觀眾認為故事較為簡單,機械的聯結使得各個層次相互割裂開,拼湊感太強;而在國外觀眾的評論里,《英雄》的情節複雜而令人滿意,層層推進後的結局令人嘆為觀止。

這種分歧的產生來源於文化上的差異。中國觀眾對於武俠故事理解較為系統,金古梁武俠故事在中國已是膾炙人口的作品,而國外觀眾對於武俠的理解,還僅限於那些無視萬有引力,飛來飛去的神奇中國面孔。《英雄》的故事,對於口味挑剔的中國觀眾而言顯然不夠令人滿意;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西方世界眼中,《英雄》正是這樣一塊他山石,將絢爛多彩的武俠世界呈現在他們眼中。

文化輸出視域下《英雄》故事的選擇,全球化是張藝謀制訂劇本的重要標準。影片的全球化與本土化本就是具有天然矛盾的命題,而如果影片的目標市場不僅是東亞儒家文化圈,還要推向西方世界,這一矛盾就更為凸出。如何使得西方能夠理解,本土觀眾亦能認可,甚至可以說是國際電影貿易的核心命題。

《英雄》在題材選擇上,體現了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刺秦」的故事由來已久,在電影中已是司空見慣的橋段。前有《秦頌》(1996)《荊軻刺秦王》(1999)在國內大熒幕上出現,《英雄》仍然選擇刺秦題材,對於國內觀眾無疑有引起審美疲勞之嫌疑;但在國際層面上,經典的刺秦題材十分典型,可以很好地表現中國武俠文化。張藝謀在制定劇本時也正基於全球化的考量。而從另一方面,《英雄》在刺秦的大背景下創設了一個架空的故事,無名長空殘劍飛雪,都不是真實的人物,最終無名放棄刺秦的結局,更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殘劍飛雪為了無名刺秦而死,與荊軻刺秦中樊於期甘獻頭顱,以利行刺的橋段出於一脈。同樣的刺秦題材,《英雄》卻講出了新意,講出了高度,傳統與創新的融合在影片中表現地淋漓盡致。

從影片故事往更深處挖掘,便要觸及到影片的內涵,這也是國際電影文化輸出的核心所在。《英雄》最後的故事裡有這一情節:無名去往秦國途中,殘劍在地上寫下「天下」二字,勸阻無名刺秦,這也成為影片層層遞進後傳達的終極意義。故事中的幾個刺客,都背負著各自的國讎家恨;秦王征伐六國,為人暴虐,俠客刺秦更具有合理性。但是最終無名放棄刺秦,這樣別出心裁的安排,蘊含了豐富且深刻的文化符號。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之中,個人英雄主義式的「俠以武犯禁」往往為人歌頌,然而在「天下」代表的大同宏願面前,「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無私精神,才是民族精神的主流與象徵。而電影中的天下象徵的不止於民族國家的集體利益,甚至也不是「國家利益」可以輕易囊括的,它所輸出的天下觀,是超越武俠,超越政治,超越國家而直指人類社會核心的重大命題。

《英雄》於2001年8月11日開機,距離美國「9.11」事件恰好一個月。張藝謀在談及《英雄》現實意義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自己認為今天的世界充滿了戰爭的威脅,尤其是我們正拍著電影就發生『9.11』這種事件,這樣的一種人和人之間的敵意,我要消滅你,你要消滅我,鬥爭不知道哪一年會結束,我們由此就討論到中國武功的概念,討論到一個俠客,他是不是只要武藝高強就可以了,差不多也是借這樣的一個信息傳遞一個現實意義,希望人們在看完後,不要只認為是一部很美麗的古裝電影,打來打去,他們如果多想想,也許還有另外的意思,也許跟我們現實的世界有一點類似。」

《英雄》輸出的天下觀,表現出了中國文化的深層內涵。西方的觀眾未必都能看懂,中國的觀眾也未必都能接受,但這都不妨礙《英雄》成為文化輸出的一面旗幟。震撼的視覺效果,經典的電影故事與深刻的核心觀念,是它走向國際的三柄利刃,輔以好萊塢成熟的商業模式作支撐,最終促成了《英雄》的成功。

參考文獻:

《敘事電影到奇觀電影的演變:以張藝謀為例》 司雯雯

《:新世紀的隱喻》 張頤武

圖文:陳宇軒|編輯:七瘋 |審核:順法自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創案例庫 的精彩文章:

TAG:文創案例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