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用了三分鐘!「跨界導演」徐崢就讓半個娛樂圈躺了槍

只用了三分鐘!「跨界導演」徐崢就讓半個娛樂圈躺了槍

傳媒大眼導讀

短短3分鐘,徐崢的演講diss了半個電影圈,也把一個頗具專業意味的問題拋給了大家:導演是否有門檻?跨界導演又該如何才能跨越門檻實現轉型成功?

作者:潘涼涼

來源:傳媒大眼影視測評組

從2012年徐崢導演的《泰囧》票房大賣,到吳京導演的《戰狼2》斬獲56億票房,明星跨界導演撐起「半邊天」。近日,在第九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表彰大會上,徐崢不到3分鐘以「導演門檻」為主題的串講,卻讓半個娛樂圈的跨界導演都躺了槍。

話說不想做導演的明星不是好演員,當大批影視演員、甚至各行各業紛紛拿起了導筒,很多電影人都頗有微詞。作為「什麼人都來做導演」中的一員,徐崢直面質疑,一句「我的朋友說現在導演門檻太低了,做小品的在做導演,說相聲的也在做導演,門檻太低了!」讓郭德綱、小瀋陽、高曉攀等都躺了槍。

的確,跨界導演的成績無論從口碑還是票房來說都不容樂觀,郭德綱雖然在相聲界屬於領頭羊般的存在感,不過其主導拍攝的兩部電影卻都差強人意。就以最近的春節檔為例,郭德綱的《祖宗十九代》雖有眾多大牌加持,但還是因為走腎的劇情妥妥地淪為春節檔的炮灰,豆瓣評分更是一如既往的不及格。

作為跨界導演一員,徐崢顯然是說出了跨界導演作品不盡如人意的缺點,也狠狠diss了一番喜歡論資排輩的行業潛規則。「轉型歷來有之,張藝謀、張黎是攝影師,馮小剛是美術師,王家衛是編劇。」徐崢以這些「大家」的成功,委婉地否定了非科班出身崗位的人轉型當導演就一定不好的觀點,當鏡頭切到了張藝謀、馮小剛的特寫,他們也只能報以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短短3分鐘,徐崢的演講diss了半個電影圈,也把一個頗具專業意味的問題拋給了大家:導演是否有門檻?跨界導演又該如何才能跨越門檻實現轉型成功?

「半路」導演撐起「半邊天」!是「販賣名氣」還是「實力進階」?

曾經,電影導演是專業人士的專屬,而今卻被跨界導演撐起了「半邊天」,越來越多的非科班出身人士坐上了導演的交椅,他們中不僅有演員、作家、編劇,甚至還有詩人、主持人、歌手。

演員跨界當導演更是數不勝數,前有周星馳、姜文,後有徐靜蕾、徐崢、趙薇,他們也在不斷刷新著中國電影票房的最高記錄。今年,黃渤、吳秀波、張家輝等實力演員試水導演行業作品將陸續與觀眾見面。只不過,雖然每年都會有很多跨界導演的作品上映,但口碑、票房的慘敗卻讓人不得不懷疑有利用名氣賣電影之嫌。

吳君如的《妖鈴鈴》最終票房3.63億,豆瓣評分4.3;鄧超的《惡棍天使》斬獲6.9億元票房,但也收穫了一片「惡俗」的指責;王寶強的《大鬧天竺》票房7.56億,豆瓣評分僅為3.9分,本人還因此拿到了「最令人失望導演」獎。值得一提的是,王寶強在親自領獎時還表示:「讓我跟觀眾說一句對不起,這句話在我心裡很久了。這次是欠觀眾一次,我相信經過努力和學習,一定會成為大家心目中合格的導演,也會成為合格的電影工作者」。話里話外的意思再清楚不過,那就是寶寶對他的導演之路還是沒有死心吶!

還有一些跨界導演就更慘了,不僅口碑敗了,連名氣也沒派上用場,票房毫無意外地遭遇滑鐵盧。比如黃磊翻拍自日本同名電影的《麻煩家族》,由於不接地氣,票房只有3232.5萬;蔡康永的《吃吃的愛》票房也只有2729.2多萬;張歆藝的《泡芙小姐》更是慘敗,票房只有1933.1萬,想要收回投資成本都難。

幾年前,張藝謀曾談道,「現在在中國,導演的門檻是最低的,什麼人都可以做導演。」這句牢騷,不僅表達了對爛片市場的鄙夷,還流露出對電影市場資本逐利的無奈。可是要知道,面對票房與口碑成績的雙重考驗,那些坐在監視器前的跨界導演們同樣也是焦灼難耐啊。

所謂的跨界「門檻」其實就一個,好作品!

要論中國「演而優則導」最成功的例子,顯然非姜文莫屬。奇怪的是,在他身上卻鮮少跨界導演的討論。

1980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姜文,是正宗的表演科班出身。《芙蓉鎮》里的「右派分子」秦書田,與劉曉慶在那段十年浩劫中歷經風雨;《紅高粱》里的「我爺爺余占鰲」,一個能將熱血和激情融於一身的西北漢子,都離不開他淋漓極致的精彩演繹。直到1994年,「演員姜文」才第一次變身為「導演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亮相威尼斯電影節,轟動一時。

高曉松在《曉說》中講到膠片電影的藝術發展史時提到,因為技術的進步,電影拍攝設備的簡單化,導致很多人即使沒有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也能很容易就獲得成為導演的機會,甚至有許多非專業出身的導演拍出的作品更加經典,同時也更為觀眾喜愛和接受。

徐崢當年憑藉電影《泰囧》登頂華語票房冠軍,一時間引起極大關注,堪稱是最成功的跨界導演,並由此引發了一股跨界潮流;導演韓寒在《後會無期》和《乘風破浪》中讓「文藝和商業並存」;趙薇的《致青春》更是影響華語青春片的新熱潮……

要成為一位優秀的導演,肯定會有一個所謂的「門檻」。但這個門檻不是哪個機構定的,而是觀眾制定的,票房固然不是衡量電影質量的唯一標準,而如果非要定義出一個「門檻」的話,那就應該且只能是好的作品。

英雄不問出處,很多方式都能成為通向羅馬的那條大路

其實,要籠統地談導演的專業門檻,對很多熱愛電影的人來說並不公平。新銳導演郝鴻遠認為,導演的專業門檻應該是專業知識,包括攝影、劇作、剪輯甚至美術、燈光等。很多非專業出身的導演並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屬於專業內跨界,他們已在某個工種的技術、能力、專業上表現得十分突出,熟悉了行業的製作流程而最終成為導演。

雖然對於跨界導演來說,往往有自己很難補齊的短板,好在觀眾似乎不甚在意,有趣的故事、人物、台詞才是他們關注的所有重點。韓寒的《後會無期》是其中的典型,即使故事結構鬆散、鏡頭語言生澀,但觀眾依然為影片中諸如「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這類台詞津津樂道。而恰恰是這些段子,使得這種「文學電影」有了一些它獨有的價值和浪漫氣息。

對整個電影產業來講,與其說跨界導演拉低了導演的門檻,不如說在如今這個文化藝術多樣化的年代,學院已經不是電影唯一的殿堂。

拋開拍攝手法、技巧等等,觀眾看重的還是導演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所以類似《夏洛特煩惱》、《煎餅俠》這樣的作品才會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跨界導演沒有專業的培訓,也沒有刻意強調藝術性,反而少了條條框框,故事有意義就拍出它的意義,故事搞笑就讓大家來笑。至少劇本都是自己的,故事都是中國的。

而且,演員在跨界導演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熟悉電影製作流程,多年積累的圈內人脈,讓他們更容易解決電影拍攝過程中的各種技術難題,名氣又使得他們的電影更容易吸引觀眾眼球。

目前,中國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還是吳京的《戰狼2》,來自一個武行出身的演員轉型後的作品。但56億的票房,怕是幾年內都無法被輕易打破了。2018年初的《紅海行動》、《捉妖記2》和《唐人街探案2》三分天下,但隨著《捉妖記2》的高開低走,《唐人街探案2》還是讓跨界的陳思成拿到了33億的票房,成為又一成功案例。

都說「英雄不問出處」,電影作品的好壞並不取決於導演是否為科班出身。隨著電影受關注度的不斷提升,其自身價值與潛力都鼓勵著各行各業的「能人異士」嘗試導演這一角色。而對觀眾來說,只要能夠欣賞到一部好的作品,導演也無非只是那個負責講故事的人罷了,誰會講故事就聽誰的,道理就這麼簡單粗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大眼 的精彩文章:

注意!「撩貓逗狗」將成為主流影視題材
失靈的IP劇,還能上演王者歸來的戲碼么?

TAG:傳媒大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