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JT中醫基礎理論 筆記

JT中醫基礎理論 筆記

以下是浮雲漫步做的中醫基礎理論筆記, 非常詳盡。

也歡迎其它同學把自己的讀書筆記或者莊子練習心得從本公眾號後台發給我,感謝!

---------------------------------------------------------------------------------------------

前言:課堂夠膽能睡覺 刁客貪多嗜求知

經驗:

最基本的東西,其實是最重要的.

有的時候想不通,或是遇到瓶頸時,回頭讀一些最基礎的經典,才會豁然開朗。

白蘿蔔,外號「人蔘的天敵,補藥的剋星」。

即使成分極近似,三年才長兩根鬚鬚的人蔘,和三個月就長小腿大一根的白蘿蔔,藥性就是不會一樣,甚至會相反。

真正在研習中醫的時候,我們所依循的觀念,是中國人非常傳統的觀念

「氣」的世界的觀念,可以說是「形而上」的。(形而上:後面有介紹)

不要以為「氣」不科學,不要以為肉眼看得到的才叫科學!

中醫像是給身體一個「訊息」或是「能量」

經脈:就是一種「當你活著的時候,用電阻測量器,會測量得出你身體某兩個點之間電阻特別小,特別容易讓電流流過」的現象,那就是經脈。

經脈是跟著他的靈魂離開的,在這個肉身之中,其實找不到它真正的存在。

人有靈魂

答案是「是的」,而且往往更有效。

要醫一個人的病,你為什麼一定要用化學物質去醫?如果你有一種方法能夠去疏導靈魂上面的管道,是不是就可以產生某種療效呢?

病毒的基因排列本身就像是把聲音錄上錄音帶上一樣,它有有形的部分,可是它更有無形的部分啊──你可以把它「消磁」!消磁之後,這個病毒就完全瓦解了。

把脈很好學,只要人多就好。

本草理論

凡是樹木的「根」用了以後,這個藥性多半會往上頭跑;用了樹木的果實,藥性多半會往下面跑!

中藥的作用點不是化學,因為化學是全身均勻散布的才叫化學成分,可是中醫不是,你用了根,因為根要把水分輸到樹頂上去,所以那個藥性往往會作用到上頭;你用了果實,因為果實很想落地,你吃了以後那個藥性多半會往下面跑。

中醫、中藥,要考慮你吃進去的那個藥味,它的靈魂(死掉的生物也不能說『靈魂』了,中醫稱之為『氣性』)處在什麼樣的狀態,就像我們有一味葯,吃了大便就一定會往下面墜的,就是枳實,就是枳樹的果實。

要用中藥,一定要用這種觀念,你才知道這個葯你開了會去到手指尖還是到頭頂。如果你沒有這個觀念的話,你開藥就只有「化學成分」

每一種動植物甚至礦物的生態,都會變成那個藥性的一部份

但,每味葯的藥性都不全一樣的

蘇東坡:我是一等一的好病人,我每次都看三流醫生都看得很好。因為我每次一點點病,就趕快去看醫生,不等它坐大。然後看醫生,醫生還沒有開口,我就乖乖地把我的病情一五一十的詳述,表達得非常之清楚,所以醫生幾乎不可能誤診

(以下內容充滿主觀意念,僅供參考)

課堂守則(1):想睡就睡!

上課上得舒爽,才能持久

課堂守則(2):要做刁客!

凡是人刻意去記得的事情,一定會忘記,這就是人的無奈

學到能夠「問」是非常重要的。

「我知道我自己知道」 的部分最小;

「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這部分更多;

「我不知道我自己不知道」的,這部分最多

「我們人一定要知道自己不知道。」當你有這樣的感覺出來的時候,你才會想要知道多一些,那個靈魂 才會有一種饑渴的感覺

人智有三個層面:

我們從小被教育成要當個無懈可擊的人,被制約得都成了毒癮了,變成當我們有一點點未知的時候,我們就好難過好難過,一定要趕快有一個答案出來才行,如果真的沒有,捏造一個也可以,即使是完全不符合現實的答案,也可以稍稍使自己安心。人多半都是這樣子在活的,所以才會形成或對或錯的「觀念」。

學,就是做學「問」,什麼東西都非要有立即的答案,你就傻了

當你保持一個你不知道的狀態的時候,你的身體會產生一種幾乎像是黑洞一 樣的吸力,在你人生的每一個片刻、每一個點滴,在吸收那個答案。

重要的不是你問我問題能讓我當一個偉大的老師,而是當你很喜歡問問題的時候,你的心是那種很敞開,很有空虛感的狀態,這是非常重要的心情。

第一講:得參體中用 方識身外天

人體解剖圖

人體經絡圖

中醫世家:查古籍,藥材,方劑等

古時候的醫書可能會講說:

你吃這個葯,就不要吃太多青菜水果,免得青菜水果比較濕潤寒涼的藥性把 這個藥性洗掉了。

跟茶相抗的,我曉得的只有兩味葯,其中有一種葯叫作土茯苓,土茯苓在一般中醫的方子裡面是去濕熱的,但它同時也是梅毒的特效藥。

現在的中醫,西方的學說都引進來了,說茶葉裡面有什麼葉酸還是葉鹼的,會分解藥物的分子!

很多人吃中藥, 他會覺得:「我身體已經不好啦,要調理啦,更需要補充纖維質跟維他命C!」於是就大力吃水果,排毒又健康嘛!然後,就把藥性洗得乾乾淨淨。

像這種水果類的、生冷類的啊,甚至很可怕的牛奶啦, 對於很多補藥,都有很強大的破壞力,然後,醫生們就會發現到:「補藥開出去, 好像都沒什麼效?」那當然沒有效,都破解完了啊。


中醫的第一個觀念就是:「人,是有靈魂的。」

「物心不二」── 就是說,有形的這個物質的世界,跟無形的內在心靈與能量的世界,其實是連結在一起的,是我們共同混同擁有的這個宇宙。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是一個舉例詞,以視覺代表你五官能接觸感受到的種種,桌子、椅子、身體,這些叫作「色」。五官能 感知到的東西「色」,跟五官感知不到的東西「空」,其實是一個整體,所以說:「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在我們知道的這個宇宙之上,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宇宙,是我們現在肉體五官的感知力所感知不到的,卻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宇宙,跟我們這個宇宙重迭在一起。

我們的肉體活在這個有形的世界,我們的靈魂也活在那個跟我們現世迭合的另外一個向度的宇宙。

我們的辨證系統有所謂的「五臟辨證」、有所謂的「六經辨證」,甚至還有「八脈辨證」。

用五臟去辨證的時候,你還有一點物質的基礎可以看。

肝陰虛,就是肝血不足,西醫院驗個指數,也有可能驗到說,這個肝藏血量如何如何、肝功能如何如何

六經的方子,它的運行偏在能量的世界,藥效通常比五髒的方子快些。

一個人六經虛損太久之後,他會連帶到八脈也虛損

基本上,一般人的奇經八脈,也沒有太多氣在流通,八脈,是練功的人元氣充沛到十二經都已經盈滿了,那是給你能量更上一層的時候用的,人一旦進步得夠,就連靈魂也會形成新的架構。

到了六經,你就知道:你已經在靈魂的網路上做事情了,你的開藥手法,醫療,看診,都脫離肉體的身體,而開始走那靈魂上的經脈了。

如:要看這個人少陽經有沒有邪,你就問說:嘴巴苦不苦啊?咽喉干不幹啊?耳朵痛不痛啊?身體側邊壓了痛不痛啊?然後就會知他這條少陽經有沒有邪氣,再開出葯把他醫好, 因為,少陽經走在這幾個部位

六經辨證,是我們目前醫「病毒性疾病」以及醫「紅斑性狼瘡」、「癌症」最有效的一條路。因為癌症的能量會沿著六經傳,你能夠把癌症的那個靈氣破壞掉的時候,癌症在你身體裡面就會停止生長,它會變成像死掉的癌細胞一樣。

病毒跟癌症,都會沿著人的十二經脈走,所以只要用六經辨證的方法找出它在身體的哪一條經脈上,一開藥就可以抵制住。

醫感冒,是一個人醫術要提升的基本功,因為人人都常常在感冒。如果你依《傷寒論》學會醫感冒,越醫越熟,葯越開越准,把六經辨證的感冒,醫到很熟練之後,五六年後的某一天,你會忽然曉得癌症要如何醫了,因為道理相通。

紅斑狼瘡之類的病,是六經經氣之絕。有一條經叫作足厥陰肝經,從腮腺旁邊通到睾丸,經氣已經虛到極點,才會一路死下來,從死腮腺開始,一直死到死睾丸,最後你的身體發現你的睾丸已經是死的了,就派出白血球把它分解掉,西醫說:「自體免疫失調,你的免疫系統在攻擊你自己。」不是免疫系統在攻擊,是你的組織先死掉,它才攻擊的。所謂「死掉」,也不用完全死,是指在身體裡面,它的生命力已經不能和全體到達調和的狀態,我們的免疫機能就會把它認作「異類」來攻擊。

扁桃腺是足少陰腎經的一頭,那你會扁桃腺亂髮炎,就是因為少陰經開始虛了,就一直虛虛虛虛到底,然後就腎絲球壞死。所以是完美的六經辨證圖像。


一個人會腎經絕、會肝經絕,若不是吃太多西藥被毒成的,他一定是長期活在某種不良情緒之中

腎經要絕,一定要那個人同時一天到晚在害怕一些事情,而且又活在一個他完全不甘願待的工作或著生活崗位上,這樣腎經才會絕。

很「好辯」的人,肝經就沒有,因為最傷肝的事情就是對事物的強烈控制欲,它的發作就是人會生氣。

要補腎經、肝經,需要那個人變成一個從內心世界都不會跟任何人有意見衝突的人,然後在生活處境中,又完全不會害怕、不用緊張,不必活得鬱郁不得志。

這種病,它包含著整個情緒系統在裡面的,五臟跟情志的問題

很多病都要身心雙管齊下,「心」的部分實在是太重要了。

圖中這個「八脈」,什麼「神」的,那又是什麼東西?

經過一番修練,把你肉身裡面那些物質的儲存的能量,轉化成「氣」的能量, 這叫「練精化氣」。然後再把氣的能量,再提升它的內容,使它變成一種類似靈魂一 樣的東西,那後那個靈魂可以離開身體出來散步,這是「練氣化神」。

「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這三個步驟,叫作「三花聚頂」

中醫基礎教材一開始就要跟大家講人體怎麼樣跟天地互動。


有形的物質的東西,我們稱它為「陰」;無形的能量的東西,我們稱它為「陽」。

比如說

如果血是「陰」的話, 那運化你全身的氣就是「陽」

如果你的肉身是陰的話,那你的靈魂就是陽

陰陽是一種「表記法」,用來表記東西的象徵符號,就像我們中國人會用《易經》來表記這個宇宙,宇宙中每一個現象給它一個陰陽的二元計算機符碼,可是它都是表記法,不是「絕對」,是「相對」的。

永遠都是「相對的存在」

「體」就是理論,「用」就是實效。

體用合一,「理論」與「實證」的結合,就是「科學」。

中醫歷代留了下非常多不同的看法跟觀點,必需靠著病人的實際狀況來檢證自已的觀點

真假,我們要用我們的身體來檢證的。

宇宙中是有法則存在著的。我們能夠模索到多少就算我們有「福報」或是說有「善緣」。

關於宇宙的法則,我們能夠實踐、體驗越多,我們的人生會越幸福。

當你對於很多很多的真相有進一步的認識的時候,你就會活得很快樂

天人合一,物心不二,你不要以為物質跟能量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眾說紛紜(都是推測)

《黃帝內經》的奧秘,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奧秘,到今天為止,沒有一個醫生可以追過那個境界的。


目前為止我們擁有的中醫,《傷寒雜病論》,《黃帝內經》,真的不是人智可以到達或感知的東西!

《莊子》中的心理學,也至少比現代的心理學進步好幾百年......

西醫是一種開發中的醫學第三世界等級的科技,三十年前的仙丹是三十年後的毒藥

中醫,早在兩千年前,所有的副作用都已經記載得很清楚了。

以一個安全的角度,當然要選擇這種在兩千年前就已經發展圓熟的醫學啊。

第二講:天地有情萬物還相系 是非無謂吾人豈獨生


人類生命所共同擁有的一個生命周期,就是中國人說的「感應」。

中醫認為,如果你哪裡化膿,那個擦了你的膿的紙,全部都要放在一個竹簍子,放在屋檐底下陰乾等到你的傷口全部復原之後,再一起拿去丟掉或者燒掉。如果在你的傷口還沒有復原之前,你的擦膿的紙,被太陽曬到,傷口就會很容易發炎;如果丟到臭水溝,就會很容易腐爛。即使是離開你身體的膿,都仍與你的身體有一定的共鳴存在。

這是中醫的一種傳統觀念,是一種「感應」。不過這裡只介紹一些人體跟大自然周期之間「感應」的規律性。


一開始學中醫,你要百發百中,你就得學《傷寒論》,因為張仲景這部書是臨床驗證的東西,所以幾乎沒有瑕疵,到達絕對的領域。

往往會把《黃帝內經》當作是我們學習中醫的最後一塊糖果,留待最後再來品嘗它的味道。

等到你把《傷寒論》跟它的另外一半《金匱要略》,這兩本書學完了、用熟了、有醫術了,這個時候你再去看《黃帝內經》,你才能夠從裡面發掘出它真的能夠啟發你的部分。否則的話,就算《黃帝內經》整本背下來,其中仍有許多話語是我們不能理解的。

先來看看《皇帝內經》兩篇不一樣的定義

〈上古天真論〉一開始是講:

遠古時代的人,沒有像我們現代的人那麼多煩惱,所以都活得很久,現代的人心情都很差了,心靈保養不好,所以身體保養也很爛,於是,頂多活一百歲就算了不起了。我們現在是已經墮落的人種,於是,人體觀也就得重新洗牌,這個世代的人類,生命周期不再與古人一樣。古時候那種活幾百歲甚至千歲的人類,已經不復存在了。所以需要教一個現代(黃帝時代)的新版本

黃帝問岐伯:「人老了生不出孩子,是怎麼回事啊?」

岐伯就回答:「那是因為人的生命有個普遍性的周期,過了那個周期,人體的某些機能就停止了」於是,他就舉出女子跟男子的生命周期:

女生的生命周期,基本上以七年作一個單位;

男子的生命周期,以八年當成一個單位。

所以男生的青春期,比女生的晚兩年,是正常,因為女生的生命周期跟男生的不一樣。

他說:「女孩子七歲的時候啊,因為腎氣比較旺盛了,所以呢,她可以把乳牙丟掉,再長新的,這是因 為她的腎氣開始活動了。」

「腎氣」基本的觀念

:「腎氣」好像是你這一輩子來到世上,隨著你的靈魂來到你的肉身,帶著的一個類似電池的東西,讓你能夠在這一輩子裡面,把那裡面的能量慢慢拿到肉身來用。這個能量,是不屬於這個人世間的,是你的靈魂帶來的

如果小孩子在懷胎的時候,媽媽太不保養,這小孩子先天不足,那他腎氣會比較弱。

腎養得好的人,即使是中風都有辦法長回來,因為腎上腺中的幹細胞可以支持你的腦細胞去修復它自己。可是一般人會中風的時候,腎已經很差了

女人二七,就是十四,天癸至。

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中,壬癸屬水。這個「天癸 就是「天上的水」

在這個時候,上天又幫你灌溉了一次了,於是呢,你的任脈通了。

任脈就是身體前面這一條啦,從舌尖到下體。太沖脈,是人體裡面在正中間的那條脈。當這兩條脈開始通的時候,女性的朋友就會開始有月事了。

二十一歲,腎氣已經均勻分布了,腎氣穩定了以後,就會長智齒,「真牙」是智齒。

四七二十八歲,這個時候,是身體最壯的時候。

五七三十五歲,就很可憐了

人的足陽明胃經,走在人的臉部,是關係到人的美容最重要的經,因為它在臉頰上繞得最多。那如果你的脾胃開始衰了

其實西醫的研究也說,人的衰老,是從消化器官開始老,因為消化器官的耗損最大──當你消化器官的力量不夠好的時候,你的足陽明胃經的脈氣就不夠啦,不夠了的時候,就變「黃臉婆」,臉開始枯黃了。

六七四十二歲的時候,那不只足陽明脈衰,三陽脈都衰了。

三陽脈是陽明、少陽跟太陽

頭部越來越失去了美艷動人的光澤。因為人的手足六條陽脈都會上到頭,所以當陽氣不太能通到頭的時候,你的頭自然就看起來沒有那麼漂亮了

七七四十九歲的時候,比較根本的任脈跟沖脈都不夠了,於是她的月經就沒有了。

男生也是一樣

肝主筋,筋就是那種好像肌肉之外像是橡皮筋一樣勒在你身體的東西──到五十六歲,都鬆了。

十六歲的時候開始具有生殖的能力;

二十四歲的時候,身體比較強健,然後長智齒;

三十二歲的時候最壯;

四十歲的時候腎氣衰,男生的話不注重美貌,某方面不行了,於是就說他牙齒跟頭髮不行了;

六八四十八的時候,就更難看了;

七八五十六的時候,肝氣衰

八八六十四腎臟衰,然後就整個人都不行了。

「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寫(瀉)。」

腎這個東西就等於是你其它的髒的銀行,所以你的人從開始機能旺盛到機能完全衰退掉,主導權都在你的腎。

那有些人,七老八十,還生出孩子,那是怎麼樣?

凡事,總是有例外的。


講上一篇古文的意義:

女生的月經,如果你是一個正常的人,差不多四十九歲收工。如果你五十四歲五十五歲還有月經?

這種周期也是有例外的:

小總結:一方面是在講「周期有例外」這件事;一方面是講,中國人的醫術還真是了不起,有很多很多特殊的案例,都寫在書里。

第一個可能性,是你先天腎氣非常旺,

另外一個就是可能身你體裡面有長東西。因為有長東西的人,他的周期會被凝滯住,會變得比較慢,有可能是腫瘤。

醫書裡面有講過一種女性,叫作「有仙人骨」的女性,就是天生是練武奇才那種有慧根的女性。那樣的女人月經來了之後,會以「季」為單位,一年只有四次.

要看這個咳嗽是哪一臟受什麼氣造成的

比如說,是肝受風還是肝受寒,還是肝受濕......五臟跟六腑加起來,然後各 乘以五(風暑濕燥寒火六氣,中暑不算,扣掉,剩五種),像九九表一樣,非常的複雜。

「中國人醫咳嗽有五十幾種方法?」

中醫可以辨證到極精確,把它分類分到非常細

補腎是很重要的。

腎的力量很關鍵,「先天之氣」帶動了整個人的榮盛跟衰萎。

「後天之氣」就是脾胃之氣,也就是你消化吸收營養所得到的東西,那是出生之後才開始攝取而得到的,所以我們稱為「後天」之氣。

先天之氣的腎,和人的身材有沒有關聯?

人「陽虛」才會肥胖。那些多出來的肉,其實都算得上是一種「陰實」了。

清朝陳士鐸的《石室秘錄》里有個治肥的方,叫「補氣消痰飲」,都是些補脾補腎陽的葯.

人會變成黃臉婆,就是因為消化系統的衰弱顯現在經脈上面。

男人老了最代表性的特徵,就是「啤酒肚」

脾胃是要把營養輸布到它該去的地方,如果你脾胃的能量差了,營養就不能夠好好地送到該去的地方,於是,該長肉的地方不長肉,不該長肉的地方,肥油堆在那邊。

男生的肌肉,有兩塊肌肉是練不到的,就是剛好在腎臟側邊這兩塊肌肉。

後腰這兩塊肉是肥肥的,這就代表他「外強中乾」,他雖然營養很好,而且也很努力運動乍看很強健,可是其實他腎氣是不夠的。

:從生到死,支撐你生命的力量,是你的天葵,也就是你的腎氣。

:人的身體,是有一個自然的周期存在的

從漢朝到今天,這個周期,是不是還會有所改變呢?

古代女人血比較多氣比較少。

古時候用於女性的葯,因為女性多半是陰寒凝結,所以我們都要用一些川芎、桂枝、香附、當歸這種辛熱走竄的葯幫她活血,可是,現在的女生,你再開這些葯,就會把人燒乾掉。因為她已經沒有那麼多血了,相反的卻是氣比較多。」

古時候的女人是血太多、氣不足;後來,民國以來,血變得少了,氣顯得相對而言的多了;然後現在我們又用冰涼飲料 把那個氣沖刷掉了......剩下來的女人就是一個很虛的,既沒有氣、也沒有血的女人。

當然在變。黃帝的時候在感嘆「人心不古、人肉不古」

:人體氣的部分叫「氣分」,血的部分叫「血分」

講該篇的意義:

一方面是說,我們思想不要那麼狹隘,對同一件事,是可以有很多不同角度的看 法的;

另外一方面也是在說:《黃帝內經》裡面同一件事物還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人,十歲的時候,五臟才算是長好,血氣已通.

十歲以下的小孩, 你幾乎沒辦法把脈,因為他的五臟沒有分化完整,心肝脾肺腎你在脈象上很不容易看出來

「其氣在下」.

或許是因為《內經.素問》第五篇中也有「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這句話

陰不足以攝陽造成的。這種病人,還是有的,但現在不很多。

這種陰虛的所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用民國初年張錫純的「鎮肝熄風湯」有很好的療效,他的書你們可以自己去看,叫《醫學衷中參西錄》,裡面有講他如何在攝陽的療程中克服 肝氣反動的問題,那是很值得人尊敬的研究

如果你是陽虛的「水毒型高血壓」

,用了鎮肝熄風湯,才改善一點點,就會覺得全身、胃部發重發沉,好像鬼壓床,葯再也喝不下去了,那時就要用香港前輩譚述渠的「附子破極限」超大劑真武湯.(具體《傷寒論》再說)

第一點,老了才高血壓。

古中醫的理論:虛的陽才會往上面沖,凝聚得很好的陽都是往下面沉的

陽旺的小孩非常活潑,很容易流鼻血,但陽旺流鼻血,跟陽虛高血壓,是不同向度的事情.

小孩子,陽氣都是凝聚在下半身的,於是乎,會很喜歡跑步

那個時代的「走」 字是「跑步」的意思

當你的陽氣凝聚在下半身的時候,代表你的陽氣很旺,因為越虛的陽越會往上面浮脫,越高密度的陽越會往下面沉。

有許多人持反論,認為高血壓是陽亢,其實高血壓通常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陽虛.

也有人說年紀大了高血壓是「陰虛」

二十歲,氣已經開始瀰漫到全身,於是他就喜歡「趨」,喜歡快走。

三十歲,喜歡以普通的速度走。

四十歲,喜歡坐著。

五十歲,眼睛開始花花的。

六十歲,開始喜歡躺著。

七十歲,皮膚都皺掉了。

八十歲的時候,他的元氣都已經開始離體而去了,於是他「言善 」,就是開始容易講錯話了

其實現在很多人二十歲就已經「言善 」

九十歲的時候,「腎氣焦,四藏經脈空虛」。

百歲,就是已經剩下一個空殼子了,元氣已經都不在人體裡面了,所以你死不死已經沒有太大差別了。

告訴我們:

肉體運作狀況。在《黃帝內經》的審核標準裡面,你就是幾歲的人。

要糟蹋自己的生命力,要在氣的層面老衰,其實很容易的

現在,要找到符合古時候關於實證的敘述的人,還真不容易。偶而才遇得到一個,而四個裡面又有兩個是正在發陽明經高燒才變成實證的。

因為天氣熱,所以一天到晚在吃冰,所以元氣剩下的存量就是七老八十的人的等級,所以一把脈就覺得已經陽虛到如同老人家一般。

放眼望去,就是找不到「實者」。你們之前已經用了很多年的歲月來瀉了,都瀉得很乾凈了,所以就變這樣子,一面倒。

要用瀉藥,必須那個人有些實證


「陰陽與養生」除了講陰陽。其實是在講人體跟天地之間,有一些同進退的相通關係。

《素問》的第二篇的〈四氣調神大論〉

春天

的氣叫作「發陳」,夏天的氣叫作「蕃秀」,秋天的氣叫作「容平」,冬天的氣叫作「閉藏」

「發陳」就是一個老樹榦,到了春天,發出新芽了,從「陳」舊裡面又「發」出新的生命力

有個印象,後面需要從這些字去慢慢找出五行的能量是怎麼運作的

中國人用字,其實是非常精準的,每個字都有它的意義存在。

春天的氣叫作「發陳」

這個時候,天地之氣就像從沒有到有,萬物的活力都開始漸漸恢復

我們應該晚一點睡、早一點起來。然後早上起來在院子里散步,慢慢地走,而且要把頭髮披散。

頭髮披散:因為氣開始流暢的時候,你身體需要有一種慢慢把它疏導的準備動作;

從不動到開始動,要有點準備動作,就像有些人下水游泳前也要拉半天。

「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

對人要盡量寬厚,要盡量大方,因為春天是生機綻放出來的時候,你的心、你的行為,要合乎這個環境的動向,肝氣才不會鬱結住。

夏天

:「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

「無厭於日」:一整天在那做什麼活兒也不要討厭,因為這個時候天地之間陽氣特別旺,所以天地會頂住你,

當它們會挺你的時候,你就可以讓氣盡量發泄,

「所愛在外」,所以你夏天可以去追求外在的事物

秋天

的時候,氣已經開始收斂了,這個時候如果你不曉得收斂的話,你的氣就會耗損

「使志安寧,以緩秋刑」

因為秋天氣越來越少了,如果你還不讓自己靜下來的話,你就會耗散太多的氣了。

「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如果你那個時候還一天到晚在想東想西,追求外在的事情,那你肺裡面氣就不夠調和了,身體就會變得 比較不好,所以你要開始收斂你的種種作為了。

冬天

:「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如果你有個東西想要去買,你就當作你已經買到了。如果今天早上起來,肚子餓,想要吃個燒餅,那就當作你已經吃了,翻個身繼續睡。

「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

冬天的時候,要靠到溫暖的地方,但不要出大汗,因為冬天的汗從人體裡面排到人體表面,是很耗體力的。如果你糊里胡塗就讓自己出大汗的話,那你的身體就會受損。

四季比較分明的地方,生活就會有這樣的周期出現

人應該跟天共進退才對

思考的問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輩子有很多事情會活得不快樂,什麼小事都會有報應,你今天跟人家多口講一句什麼話,然後那個人聽成什麼,然後去跟誰講,然後接下來就有人跟你翻臉了。

誤解:人要「自然」,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道跟自然都是非常嚴厲的東西,在每個片刻,你的律己都要做得很小心

春天對應肝臟,

夏天

對應

心臟

秋天

對應

肺臟

冬天

對應

腎臟

脾臟之氣是所謂的「土」氣,土氣是、、、四氣交融之氣,所以土氣是出現在季節與季節之間的交替地帶,所以就沒有單獨一個季節算是脾臟

它雖然有告訴你一些生活起居要注意到的事情,四季保養,可是它更花力氣在教你如何運作自己的情緒

如果不知道怎麼調理你的心情,你的身體大概很難好起來。

當我們遇到一件事,心裡頭不能放開,執著於它的時候,我們往往就會為了它拼死拼活,在那個過程裡面,我們的氣也就動亂了,身體也就受傷了。

除此之外,它又用四季來重申一次「天人合一」的概念。

四季脈象

人的脈象,就會隨著四季而換季


中國人的「氣」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

就是說:有一樣東西,我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就稱為「氣」。

凡是不能定義的東西,就留在「氣」這個字的名目底下;能夠定義的東西就拔出去。

人身上,是什麼叫作「氣」?

靈魂,在這裡我是指情緒跟思考的中心的那個靈魂,意識,

現在的哲學會有心物二元論,中國人是三元論,就是「心、氣、物」三元論。

在肉身跟靈魂之間,假設它有一種介面,這個介面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就當它是一種媒介,在我們的肉身跟靈魂之間往來許多訊息的。

在心與肉身之間,不斷地在交流,不斷地有情報在互動

中醫在討論的「氣」,就是在靈魂與肉身之間的介面

「氣」是一個「泛指未確認物體」的集合名詞,所以我們不要傻傻地去定義死 「什麼是氣」。

宇宙間真正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其實我們不知道,所以有人從這個角度去觀察它而形成這樣的論點,有人從那個角度觀察它而形成那樣的論點。

任何專業領域,只有懂的人,才能講到別人懂。

第三講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天地的氣的浮沉其實就是人類之氣的根本,既然春夏是陽這樣發出來,秋冬是這樣收進去,那你當然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來從其根。這樣子的生活規律跟周期,才能跟你生命賴以維持的這個大自然連結在一起。

「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

跟地球同進退,這樣子的養生,才是《黃帝內經》裡面最寶貴的。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你一開始生活中種種該注意到的地方都要注意到,要相信我們是活在非常嚴苛而殘忍的宇宙、這個自然是從來也不可以讓我們掉以輕心的,相信這個事情,然後把自已好好地調理到不要生病。

如果你弄到已經病了的時候,才去治它的話,就好像,口渴才開始挖井,然後,要跟人家打架了才開始去鑄造扁鑽,那都已經來不及了。

我們到達一個大病之前,有好長一段時間是它的醞釀期,如果你能夠在那個醞釀期剛開始的時候,就把它調理好的話,你就一輩子不用吃那個苦了。


「春夏養陽,你就盡量做運動練身體嘛;那秋天就不要動,就是保養自已。

根據環境做一點修正:如果你的夏天,是平均溫度 24 度的夏天,那你真的可以多做運動。可是夏天是 36 度,那 36 度的夏天,要「養陽」就是要

吃補氣葯

養陽當然就是補氣

人在不斷出汗的過程,都會有元氣的損耗,那當天氣太熱的時候,隨著你汗水的一直 流失,元氣也在一直流失。

那我們都說,物質的東西是陰,能量的東西是陽,那當你的氣隨著汗,隨著呼吸,元氣不斷在流失的時候.

秋冬養陰的「養陰」是怎麼回事呢?

秋冬不要笨到去跳有氧運動跳到出大汗,這是基本的。所有那些會令你出汗的運動,秋天、冬天不要做,

因為秋冬你的血脈都密藏在你體內比較深的地方,你要讓它再擴張把汗擠出來,本身就已經很耗血耗氣;

然後汗孔開了,外面的空氣又很冷,你就很容易受風受寒,累積成病根。

一位老師的話:要做『運動』,但是不要做『勞動』

『運動』:你做完之後會覺得身體更好,更健康,更有力量;

『勞動』:做完之後覺得身體很疲倦很虛的。

至少這「運動」你做了一個禮拜,你要覺得你過了這一個禮拜後,你的肉體機能、精神狀態都比之前好。

如果運動做到讓你下一個禮拜活得很萎靡的話,代表這種運動對現在的你來講,還是「勞動」。

或許可以當作我們作運動的一個指標。隨著你的肉體機能的改善,去慢慢調節。所以它並不完全在於運動的種類,而在於你自已跟那個運動調和的能力

「秋冬養陰」,滋陰要怎麼滋?

大魚大肉

陰,就是物質層面的營養,肉質挑好一點的,不要挑那些不新鮮的肉或罐頭、腌製品、有添加劑什麼亂七八糟的,那其實就是在養陰了。

先決條件當然是中國人古時候平常沒有那麼多肉吃,所以必須排一個身體特別能夠吸收營養的時間點,然後好好地讓那些營養素都能夠到身體裡面被你利用。

現在的人吃肉太多的話, 可能就不需要太關注滋陰了

當然秋冬不要動得太多,也是一種養陰的方法,主要就是秋冬吃好睡好,夏天做適度的運動,然後不可以耗散你的元氣


《傷寒雜病論》裡面寫到痛風的理論,跟後代很多醫家講的都不一樣。

後代的醫家,會說痛風是風寒濕之氣侵入人體以至於怎樣怎樣

《傷寒雜病論》對痛風的整個論點就是說:

如果你的腎虛而肝血又不夠的時候,你整個身體裡面的循環機能就會變得很差,循環機能變得很差的時候,淋巴系統的流動也會壞掉,兩個系統的凝滯不通加在一起,才會凝結出那什麼我們一般人說的尿酸的結晶.

裡面雖然有那種臨時治標的葯:痛風一發就立即可以產生鹼性體質把尿酸溶掉的桂枝芍藥知母湯、風寒濕庳一下就趕跑的甘草附子湯

理論上,是告訴你:你要幫他補肝跟補腎。

補肝的葯跟補腎的葯,小建中湯和腎氣丸

中醫的學理是很深奧的要「悟」的

,中醫的敗類,很可能比例上比西醫的敗類更多更多,專科畢業的人,基礎大部分都很差。

所以,自己學好一點!「你家的事,最好你自己 收攤!」你的身體是你自己搞壞的,那你就自己把它搞好,怎麼會是要我買單呢?

如果有一個醫生,心底深處很怕病人跑掉、很想留住病人這種念頭具象化了之後,他的醫術很容易妖魔化的,無論中醫西醫。


「一天」之中人體五髒的周期

清晨會肚子痛,有很大的可能是他的肝不好,所以他在那個時間點,跟肝起共鳴的時候,他身體的不舒服最大。

清晨是氣剛發升的時候,剛好就跟人的

的氣是相通的;

中午太陽最大的時候,跟人的

的氣是共通的,

傍晚是跟

;

半夜是跟

這是單就五臟講。如果是之前講過的,專門運作於六經的病,那就要看十二經脈的循行時間

診病其實有分類的,要把五臟和六經分割開來看:哪一種病比較存在於六經?哪一種病比較存在於五臟?

要先把五臟學穩,再來講六經,不然的話,全部都會混成一團。如果心肝脾肺腎的那些生克都沒有搞清楚,我現在再把六經的系統扣進來,你們會混成一團

五臟

肝膽相表裡屬木,

肺跟大腸相表裡屬金,

心跟小腸相表裡屬火,

脾胃相表裡屬土,

腎跟膀胱相表裡屬水。

六經的世界,這些對應關係又會完全重新洗牌,重新安置:

太陽寒水氣是膀胱和小腸經,

陽明燥金氣是胃和大腸經,

少陽相火氣是膽和三焦經;

太陰濕土氣是脾和肺經,

少陰君火氣是腎和心經,

厥陰風木氣是肝和心包經。

因為它們都對,所以醫療的效果才會那麼好,因為就是有這兩個不同的系統,彼此呼應,人才能夠活,少掉任何一個系統,人體都會失去平衡。


中國人認為「百脈朝肺」,所有的脈都要朝肺臟去的

有沒有一種葯,能讓你夏天過得很舒服呢?

答案是有的。

麥門冬

一種潤肺又清涼的葯

人蔘或是粉光參

人蔘這種葯,在台灣一般日常開藥幾乎用不到,尤其是紅參,太熱,而且那個熱是悶在裡面的熱,所以在台灣用生脈散,我們就把它改成用粉光參,也就是西洋參、花旗參。

都是一種補肺然後又不會讓肺太熱的葯,現在人蔘會太熱,所以我們把它換掉,粉光參就很補氣又不會讓肺太熱。

五味子

是一種很酸的葯,它會把你的氣收住,它會從腎跟肺這二個作用點把你的氣抓住

麥門冬去買那種濃縮的科學中藥,五味子也用科學中藥,粉光參就用粉光參磨的粉, 就不要用科學中藥,依這個的比例來配。

吃了生脈散,

麥冬會作用在你的肺,讓你的肺又涼又潤,然后里面的氣再用參給你補一點,然後,用五味子把這個氣抓住,讓這個氣不要耗散。

夏天就變得比較不會累,因為它把你的肺中之氣守住了。

在中醫的五臟表裡關念裡面,肺主皮毛,其實肺跟皮毛根本就是一體的

人用肺呼吸,人更用皮膚呼吸,你把皮膚全部塗油漆你人就死掉了,就悶死了

所以在皮膚損耗的氣都等於是肺的系統損耗的氣,你補在肺里的葯也同樣會補在皮膚。

吃生脈散的人,你感覺到的溫度會比別人低五度,是可以吃的冷氣機。一次吃二克,可以維持二個小時左右的藥效,吃生脈散的期間就很不 容易因為暑熱讓你的氣散掉。

抗暑的藥效,要自己用粉光參配才能顯出力道,一般科學中藥成方的生脈散用的參太熱了,吃了沒什麼用。

粉光參,即使都是真品,藥性從微涼到頗寒的都有。

一吃生脈散會冒冷汗頭昏。最好粉光參你能先試吃一兩克,確定沒這種反應,再拿去配藥


人的心肺是不可以鍛練的,可以鍛練的東西叫做「肌肉」

那為什麼心肺不能鍛練呢?

心臟,這種肌肉不可以鍛練,練了就會害它壽命縮短!鍛練出肌 肉的心臟叫做心肌肥大,那是病,會早死。

一、肺沒有肌肉;

二、可以鍛練的肌肉都是你要把那個肌肉操練到它的細胞有所破壞,使它長出更強的細胞,這樣子它的肌肉才會更強。而肌肉可以被破壞而長得更強的條件是:「那肌肉是可以休息的」

一般說在「增強心肺功能」的運動,都是在鍛練全身「心肺以外」的肌肉

我們全身上下都有一副好肌肉,一旦我們運動,我們可以動用那些肌肉裡面的能量,而不需要動到太多心肺的補給

讓肺臟不需要瘋狂地從空氣裡面抓氧氣、然後再用心臟打出去給全身

全身你的「心肺以外」的肌肉練得越好,你的心肺功能就越能夠「節省」,這叫做「增強心肺功能」,絕不是去狂操猛練你的心跟肺,千萬不要以為你弄到心跳加快喘大氣那樣叫做增強心肺功能!

那真正心肺的鍛練,我們中國人要什麼?

任何運動,你能不要操到心肺就不要操到心肺。因為心臟 很可憐,它到死不能休息,不能再給它加負擔;而肺臟很柔脆,一操就傷。

「龜息大法」

心臟到死不能休息的東西,讓它跳得越慢越好,打坐練氣之類的,使它越慢越好。

所以這同樣也是運動的基本原理:

走路散步這種功夫,是很可以調勻全身的肌肉的。而且,如果人連續慢 慢走三個小時,很多濕氣寒氣都會散掉,當天睡覺時腳一定都暖暖的。


生脈散,我們說它可以取代心肺功能?

你到藏邊高原發高山症,生脈散一吃就好了,你就會知道什麼叫作「取代心肺功能」

中醫好像跟我們的生活實在是脫節到有一點陌生,所以這麼好用的東西卻人人忘記它的存在。


六一散

滑石加甘草,有些賣青草茶的地方也會煮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沒有中暑的人不要喝

六一散,是「白虎加人蔘湯」的縮小版。

白虎湯會把人的身體裡面淤積的熱氣,趕快排除掉,然後再用人蔘去補元氣、補津液,免得你被晒乾晒傷。

白虎加人蔘湯是比較嚴重的中暑用的葯。

平常就是曬得頭微微一昏、 開始有一點點噁心的感覺,就不用吃到白虎加人蔘湯,就吃六一散就好了。

因為白虎湯裡面是加大量的石膏來清你的熱,而六一散裡面是用少量的滑石,滑石跟石膏是很同類的東西,吃的時候一樣會把你身體裡面的熱帶出來。而人蔘補氣生津的功用,甘草也可以做到一些些,這樣就解決了。

生脈散還可以加炙甘草和黃芪,湊成所謂的生脈保元湯。


「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大體上來講,就是比較屬於能量、比較動態的是「陽」;

比較屬於靜態、比較固著在那邊的東西叫做 「陰」。

把一切大約作一個二元的歸類,來形成陰陽的基本定義。

陰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五臟」和「六腑」相比,六腑是陽,五臟是陰。

四肢跟六腑相比,四肢的動態大於六腑,於是六腑就變成是陰, 四肢是陽

就像這樣子,一種表記法的概念。定義上不說「絕對」。

「陽化氣,陰成形」

中國醫學是一種「氣化」的觀念。

氣化就是有很多東西,我們知道它存在,可是透過肉眼或現有科技不能觀察;可是,雖不能觀察,卻可以驗證。

承認這個世上有我們看得見的有形的東西,同時也承認這個世上有我們看不見的無形的事物,不會因為看不到、不能觀測,否定它的存在。

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

這話不是指人的陽氣,它是指人吃進去的東西。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 酸苦涌泄為陰

辣是一種「味」,所以它會走濁道,就是穀道;

大蒜味道會從小便出來,就是因為大蒜味道較偏在聞得到的氣味,而不是嘗的到的氣味

一個是它溫涼寒熱的葯「性」,

另一個是指它「聞起來的味道」,你會聞得到它的味道,代表它的分子比較活潑,能夠跳躍到空氣中,這種的成分,當然就具有較高的動態,比較偏「陽」。聞起來氣味比較芳烈的的東西, 比較會往上面走;吃起來味道比較重的,比較往下面走。

因為它動態,所以你吃起來會覺的它是辣的。

也就是說,人的味覺是這樣子形成的,不是辣的東西就有動態,而是我們人類身體用味覺在歸類東西。

如果你吃了這個食物是又甜又辣的,那這個藥性就是比較屬於動態的。

為什麼辣是比較動態的?」

所以絕大部分的泄火藥都是苦的,因為,任何會損耗你元氣的東西,身體都要有一個警戒訊號,所以你會感覺成苦味。

葯的「氣味」的「氣」這個東西,可以分兩個層面來說,

除了上下之外,還有所謂的「清濁之竅」

每一種食物偏於氣或是偏於味,對人體的作用點都是不一樣的。

「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支」

如果你吃的東西,它的氣性比較屬於陰而凝聚的,它比較會沉到身體的裡層;

如果你吃的東西比較粗、比較有動態的氣的話,它會比較往末端、往外走。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

比如說「黃芪」,平常用來補氣的,吃了黃芪後,人會覺的比較容易餓,因為胃是腑,脾是臟,黃芪的藥性比較外浮,比較補在胃腑,相對補脾臟就弱些。所以你會覺得容易餓,可是,吃了三天黃芪,胃口就開了。 可是你吃下去以後還是覺得消化能力不夠好,因為它氣味比較向外,比較偏腑不偏臟。

那你要補脾臟的話,可能要找那種比較柔潤多汁、更有味道的,

比如說「白朮」, 它的藥性就比較柔潤多汁一點,還有人說再加一點點西瓜汁、甘蔗汁之類的柔潤甜膩的東西, 或者有人會加一些地黃,反正就是比較陰濁濃厚的那種東西,讓它比較能夠補到脾裡面去。

那當然比較陽的葯偏四肢,比較不夠陽的葯偏六腑。

比如說我們感冒藥多半是比較辛辣的葯,它從體表發汗把病邪推出來;

而補藥都是比較有味道的葯,讓它能夠補進去。那我們說養陽、養陰也是這樣子的。

用腠理跟五臟來對舉

四肢跟六腑相對來講

五臟跟六腑來相比

除了分「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它又講:「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 薄為陽之陰。

嘗得到的味道是陰,如果這味道又很淡,那這樣它還是屬於陰,但它在陰分裡面具有一種動態,是「陰中之陽」,會「通」。

你聞的到那種氣味是陽,若它聞起來很淡,那它是走在陽,可是它陽裡面又有一些輕飄飄的調子,就是「陽中之陰」,不像純陽那麼猛烈。不過這幾句話也不能說是絕對,並不能涵括一切的藥性,氣性方面的溫涼寒熱還是占著主導的地位。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不會的,口乾舌燥牙齦腫嘴巴破,人會很沒有精神。

因為光是這樣上火,就會把你的元氣耗掉了。

內臟正常運動的那個動力,其實就是你的氣的來源。所以,你要把你的內臟保養到都運作得很好、很調和,這樣才會有「氣」,元氣才會出來, 調和的內臟是氣的肥料。

練內功練得太急的話。因為他內臟還沒有練到可以生氣的地步,就強迫讓自己有氣,那種氣會把內臟都吃掉。也就是說,你內 臟必需練成有「少火」的內臟,才能夠拿去練氣。

陽氣越旺,旺到在發炎的話,它會把你的氣消耗掉。

不保養的人,他的內臟一直常年累月,處在一個「微微發炎」的狀態,這個微微發炎的狀態,年紀一到,最先壞掉的就一定是那個臟。一個臟腑長期微微發炎的話,那個臟腑的 生命力一定最先耗盡。

脈象上面搭到一點尖尖的浮上來,就是發炎的脈

當某個地方在發炎的時候,那個地方就是有一大堆白血球、免疫細胞在那邊大戰爭。戰爭會勞民傷財,只要你某個臟腑裡面一直在上火,它就會一直消耗其中的種種質素,然後那個臟腑就會燒成陰虛。

陰虛

陽虛

就是營養不良

「累壞了」

以西醫的字彙來說,就是某個地方在「發炎」;在我們中醫的講法, 稱之為「上火」

就是說,最好你一年四季都能夠手腳溫暖,最好你五臟六腑都能夠完滿地運作,不要一點動力都沒有,這樣子維持它好好運作的動力,就稱之為少火。

沒有火的稱為死人,生命是在靠「陽」在運作的。

我們身體的整個機能,最好是處在「少火」的狀態,不要處在「大火」的狀態

「少火」

「壯火」

肝火很旺

「人的內臟為什麼會老衰」?

「壯火食氣」

「氣食少火」

「壯火食氣」,一個人長口瘡痛得要命,上火,你說那個人的精神會很旺嗎?

基本的保養守則就是:

你要內髒的功能都很旺,但不可以燃燒過頭到上火。

「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就是你有一具物質的肉身,你的靈魂,才能借著這個肉身產生現象。

你也要有這個動力,你的肉身才夠做出行為,不然就是屍體。

靈魂固定在肉身上面就是「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的一個面向

這是一個普遍化的通則,你可以說它是一具人體和一條靈魂的關係,也可以說是一點能量與一個細胞的關係,它是普遍性的

陰跟陽這個東西,在一個 正常的人體內,其實是「陰陽互根」

陰陽互根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這裡的精不足比較是說五臟裡面的營養都不夠,要補之以味,就是比較滋「陰」的食物。

形跟精來對舉的時候,形比較偏陽,精比較偏陰

形是我們的肉身「看起來的樣子」,長得高不高、有沒有精神之類的;

精是肉身裡面儲存的那些更深一層的營養。

又拿「形」跟「精」來對舉

如果你形不足:長得不壯、黃皮寡瘦、人沒有力氣,就要多吃補氣葯,多吃補氣葯才能夠開胃開飯,才能夠健壯起來。

如果一個人他的精不足呢?

所以我們在有些時候要挑聞起來芳香的東西吃,有些時候要挑吃起來有味道(不是咸)的東西吃,看身體的需要。

這只是一個大原則,關於日常中怎麼用,還有很多空白地帶,後面通過學習再加深理解


一味葯怎麼分陰陽?

滋陰葯如「地黃」,地黃含有大量的鐵質等補血;

吃大魚大肉有很多蛋白質,補陰;

山藥有女性荷爾蒙、甘草近似類固醇......

都有成分可以講

凡是這味葯是中國人所謂的「滋陰葯」的時候, 你送去做化學的檢驗,一定可以找得到它的「有效成分」。因為「陰」就是「物質成分」

「測不出來」就是「陽」的部份:

這個葯到底有多補氣?吃了以後會增進幾年功力?測不出來那個成分

因為陽的部份是如此的曖昧,所以我們從化學成分的角度去看一味葯就會不準。

後來人工種植的附子,種到第三代,從前吃了說會補到七孔流血暴斃的大熱葯,現在的附子農煮了當洋芋在吃

當它失去了那個生長環境、生長周期,它的藥性就已經不一樣了。

可是白芷的化學成分,驗出來都是會促進黑色素生成的成分,所以僅看驗出來的成分,你就會覺得中國人拿它來美白是一種不符合事實的迷信。可是它真的有效!

中國人的一些最代表性的美容葯,都是疏通臉部經絡的葯,白芷、白附子是通足陽明胃經的葯,藁本是通足太陽膀胱經的葯,

如果以治病而論,它們是頭痛葯、是治療臉部中風的葯。

但也因為它們能疏通臉部的經絡,所以可以讓人的臉部恢復活性、容光煥發。而這些,都是它們「陽」的部分,從化學成分是驗不出來的。

:最代表性的美容葯是「白芷」,敷了臉會白。

:從前的附子,能夠在冰天雪地里開花,有一股陽氣穩固它的能量,吃了很補。

有兩種水果是蠻傷身的,一種是蘋果,一種是草莓

再也沒有水果比它更壞了,久服會「束百脈」、「細百脈」、「閉百脈」, 一身功力盡失,簡直就是武俠小說中的「十香軟筋散」

它們的成分都很營養、都很好啊,可是它們是一種沒有子房、直接從花托長成水果的東西,所以它在生長過程裡面,就是缺了一段氣。而少了那些氣,就會變成:你吃它的時候, 你吃蘋果一口,蘋果也吃你一口,它會吃掉你的氣(功力)。

中國歷代本草書,你去查蘋果 (林檎),就會發現

很多東西沒辦法用化學成分論是非,因為很多對身體很有破壞力的東西,化學成分都是非常健康 的。

中藥裡面有一味葯,我們說是最平和中正的,就是

得糖尿病的人,就是要吃精米。

當你什麼地方需要那營養的時候,你要調整那個食物的精粗,它才能去到該去的地方,甚至一個細胞膜都還要這樣子挑食的

因為糖尿病就是細胞裡面的糖不夠,於是那些細胞發了瘋似地拉警報,然後全身就提高血糖,好讓它吃得到,可是那細胞還是吃不到糖。

這種時候,人就需要吃蓬萊米,最精的蓬萊米。蓬萊米吃了分解成糖的時候,因為那種米具有陰柔之氣,所以能夠引導糖份到細胞裡面去。

米的精粗不一樣,它氣的運行方式就不一樣。所以古時候的平和中正的米,是再來米類的糙米。

米是中藥之中,最不偏寒、不偏熱、 不偏陽、不偏陰的食物。

你說它真的不偏,這要看米的品種

精米的氣太陰柔,只守中,不走四肢,所以每天都要喝一碗味噌湯來代替這個東西,讓它能夠運行到位,不喝味噌湯的話,一感冒, 手腳都快要不能動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跟著JT學莊子 的精彩文章:

《念住呼吸與禪定》摘抄
隨緣,是最好的命-莊子白皮書

TAG:跟著JT學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