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是一堆沙還是一盤棋,取決於它

人生是一堆沙還是一盤棋,取決於它

有分析顯示企業員工離職的最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員工對直接上級的管理方法和做事風格不滿意。

二是認為企業在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訂立上的不合理。

那麼用一句話足夠總結,就是——企業和領導欠缺規劃能力

規劃是什麼?

規劃是個人或者組織對於未來所設計的全面、長遠的行動計劃。其中包括對於人生和對於職場的所有考量。

所以員工希望上級領導、企業能夠有的,就是規劃力。

日本明治大學的文學教授齋藤孝出版了一本名為《規劃力》的書。主要講的是規劃力是通過把事情分成先、後、主、次,再適當的使用自身能量的方法。他還著有《學會學習》《深閱讀》等多部書籍,專業是教育學、身體論和交流論。

在這本書中,齋藤孝使用他的專業和經驗,講述了規劃力的作用、操作方法、並且進行了實踐舉證。

我們都明白,公司提拔管理人員,是希望那個部門在他們的領導下能夠做得更好,從而讓企業做得更大。

那麼如果想要把企業做得更大更好,就必須倒逼著企業和管理人員有更加宏觀和有效的規劃能力。

規劃力有什麼作用呢?

高明的規劃力能夠在發現問題的時候立刻就做出調整和復原。因為在危機突發千鈞一髮的時候還能夠做出靈活變通的判斷,靠的就是有從全局出發、有細節部署、有對意外預先準備的規劃力。

而規劃力不好的話,就會給人無法看清前程的感覺,那麼在這種情形下工作,也是無法順利地讓人把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的。我們想想如果人的一腔熱血和滿腔激情沒有辦法用最好的形態釋放出來,再如此惡性循環,人們就自然會產生類似於不完全燃燒的感覺,認為自己被浪費、被消耗。

那麼怎麼看規劃力的好壞?

我們上面提到了,就是分清先後主次。

在猶如戰場的考場,你是按先後順序答題,還是按分數比重和會做不會做的考慮答題?

我們都知道考試如果從頭做,到後面多分大題的時間就會所剩無幾,被時間逼迫得發揮失常、明明記得的卻怎麼都想不起來,也都是常有的事情。

作者表示煩惱不擅長做規劃的人中,多數都是在時間的順序上消耗了過多的精力導致的。他還表示,平庸的人大部分都是根據別人制定的順序依次執行的人。

而擅長做規劃的人,他們能夠分清主次和緩急,知道將最大的能力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例如《拿破崙言行錄》中就有講到:「所謂的軍事學,就是計算在接收的各個地點上投入多少兵力。」

這就是規劃力的體現:構建大框架後,決定把自己的能量怎麼分配地投入在什麼地方。

那麼該如何鍛煉規劃力呢?

作者列舉了11個方法,例如從成品倒推、從小規劃開始擴展、認識到他人的「背後規劃」——就是需要認識規劃的全面性,還有看別人的幕後製作花絮從細節去認識他們的規劃。

我想細說的是「結合意向與材料建造通路」的這個方法。

你的想法和認識就是意向,你掌握的工具就是材料。而在意向和材料之間如果能夠挖掘出一條隧道來讓彼此互通的話,就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門

用《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如何看到不可見,做到不可能》這本書更能理解這個概念。

材料就是科技進步的技術,意向就是硬趨勢。怎麼講?

首先規劃就是針對未來而提出的,那麼我們首先要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

硬趨勢就是一定會發生的,例如生老病死,例如我們使用的產品會越來越輕薄便利和智能,例如網路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那麼我們運用硬趨勢看到了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也能藉助技術的進步這個工具,試問未來還有不成功的道理嗎?馬雲馬化騰為什麼在IT行業爭做先鋒,因為這個行業的發展是一定以及肯定的,如果他們不做,別人照常會做,而別人做了,就可能洗牌了。風險極小而回報很高。

這些,都要體現在你的規劃里。

現在我們談談《規劃力》的應用。上面介紹了作者齋藤孝的專業是教育學和交流論,所以他對於寫作的規劃也是有見解的。

作者建議在寫作之前,把頭腦中和主題相關的信息都倒出來,全部打散之後,將它們區分為三個大的部分,再從中間選出3個最好的。

注意,不是選1個而且選3個,因為選一個必定會想選一個最正經的、挑不出毛病的東西,可那樣做會把一些新穎和奇特的點子丟掉,那樣實在是可惜。而且這樣做首先不會在心理上積累壓力,可以做到想寫哪裡寫哪裡,其次讀者也可以任意地想從哪裡讀就從哪裡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痴心女駙馬 的精彩文章:

TAG:痴心女駙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