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馬克思!助青年讀懂新時代

互聯網+馬克思!助青年讀懂新時代

2017年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聯盟教學觀摩活動暨張健華工作室啟動會議。天津工業大學供圖

「從『枸杞養生』,到『佛系』,再到突然爆紅的『養蛙』,其實都是人們對負面情緒的一種輸出和以『放棄』姿勢進行的自我保護。」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是不是在順其自然的同時,也應該多一些『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勇氣。」

「在上下求索的道路上,我們可以把『佛系』當作一片樹蔭,暫時調整一下步伐,平靜一下心情,然後,抖抖塵土,繼續上路。」

……

近日,在天津工業大學鄧鵬老師的思政課上,日語1602班孫佳琪、郝雨婷、蔡舒琪、王嘉琦四位學生的題為《「佛系青年」:你可以既追求風花雪月,又以天下為己任》的小組講課「引爆」課堂。

對於這樣立意新穎、論據十足的學生講課,「張健華工作室」的「80後」骨幹教師鄧鵬副教授讚不絕口,毫不掩飾地直呼:「聽這個小組的講課,是一種享受。」

每次正式上課前,一個學生小組6分鐘左右的主題講課是鄧鵬的思政課雷打不動的「慣例」,學生們可以標新立異、談古論今,暢所欲言地宣傳主旋律,弘揚正能量,而這也成為天津工業大學推進思政課創新教學的生動實踐,深受同學們喜愛。

學生也要當「主角」

「教學手段比較單一,教學親和力有待提高」「教學流程比較粗糙,缺乏創新,對激發學生學習主體性重視不夠」「教輔內容有待更新,用舊案例闡釋新理論」……這些都曾是高校思政課長期面臨的問題。

知乎上有個話題,叫「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傳統的思政課」。網友「燕戟命歸人不還」表示,他不喜歡思政課的原因是,感覺有些思政課老師像是活在以前,用昨天的東西教育今天的人,但是從未考慮過現在和未來。

縱觀全國高校,思政課被冠以「枯燥」「無用」「沒意義」等標籤的並非孤例。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迫在眉睫,如何創新立德樹人的形式,讓高校「思政課」成為學生喜愛的課?

天津工業大學積極思考並努力探索,2017年2月,「張健華工作室」作為天津市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被授予牌匾,而這正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的生動實踐。

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堅持教研學訓協同共建、骨幹教師協同共生、學生分層協同共育、經驗成果協同共享的理念,致力於建立「信息化」的適應理工科學生特點的「互聯網+」型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話語體系……「張健華工作室」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尋找著新路徑、新方法。

「思政課不應該是老師的『獨角戲』,而要體現老師和學生的雙主體性。」鄧鵬認為,思政課教學應當摒棄傳統的應試思維,解決考試與學習錯位的問題。堅持尊重學生主體性的理念,而課堂小組講課的形式,能促使同學們相互趕超,他們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極大提升。

今年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加強高校的思政工作」相關問題指出,樹立正確的思政觀,不能把思想政治課和專業課割裂開來,不能讓思政課脫離學生具體的成長環境和過程拔高起來。

設置情景教室,因材施教,將思政理論與專業知識相結合,是張健華工作室創新思政課教學的良好方式,比如「學院張素珊老師給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生上思政課,以模擬新聞發布會形式展開,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鄧鵬告訴記者,一堂思政課上,有人扮演新聞發言人,有人扮演記者,有人扮演攝像……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這樣的思政課課堂既具有趣味性,又能夠讓學生運用政治理論知識對社會特點話題加以深入分析,反響熱烈。

「互聯網+思政」立體化教學

如今,「95後」是大學生群體的主力部隊,同時,「00後」們今年將參加高考進入大學學習。微博、微信等社交網路平台深受他們喜愛,也成為他們表達自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學生們的思想很新潮,有時候覺得自己有點『落伍』了,所以他們推薦的一些視頻我有時也會去看,與時俱進嘛。」鄧鵬說,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僅僅局限於課堂之上,自己平時遇到一些比較值得關注的文章或話題也會轉發到微信群里與學生們分享。

怎樣和學生走得更近一些?投學生之所好,將現代教育技法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讓思政課注入互聯網基因,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感染性」,是「張健華工作室」的老師們探索思政課創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微課、慕課、微視頻、flash動畫等現代網路教學媒介,以其超越時空限制、聲畫並茂等的優勢,極大地增強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說服力、感召力,更易被學生接受和喜愛。

「把扁平化課程轉化成立體化情景,實現課程設計從平面化到立體化的轉變,改變傳統課程『重老師講、輕學生聽』的現狀。」鄧鵬告訴記者,通過這些現代教育手段,學生主動融入思政課程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

在課堂外,「張健華工作室」的老師們主張用手機課程APP、微信、微博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網路教學媒體平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拓展學習,在自我探究中提升認識。

2016年,鄧鵬帶領學生獲天津市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公開課大賽並列第三名(天津市二等獎)的好成績。天津工業大學供圖

此外,一年一度的天津市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公開課大賽,是「張健華工作室」的老師們十分鼓勵學生們參與的一件事情。2016年,鄧鵬帶領胡月凡、王集林等學生以「『一帶一路』是和平絲路」為主題參加了比賽。

搜集資料、撰寫文稿、拍攝講課視頻,同學們凝心聚力只為做好這件事。當時正值國慶前夕,本以為會止步於複賽的同學們驚喜地收到了決賽通知,「有些同學已經買了回家的票,因為比賽又退了,整個國慶期間,我帶著大家相互探討、不斷完善講稿。」

「比賽把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熱情調動了起來,而這個過程也正是他們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過程。」鄧鵬認為,這有助於引導學生形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實踐認同。2017年,「張健華工作室」成員楊永利等兩位教授分別帶領谷源、陳澤等學生獲得了天津市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公開課大賽的一等獎。

工作室主持人張健華教授在為學生上課。天津工業大學供圖

經過一年多創新探索,「張健華工作室」根據學生個性特徵和職業規劃,優化組合教學模塊,構建了線上線下、課內課外、院內院外、校內校外相結合的新型個性化「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網路教學」的教學模式。

「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教學方式,我們對考試評價方式也進行了大刀闊斧改革,從知識、能力、情感、行為四個維度,實施分類考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天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健華教授告訴記者,教學模式改革和考試評價方式創新協同聯動,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和日常行為的考核和綜合評價,在增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效果認同方面成效顯著。(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限制前女友人身自由 一男子非法拘禁被拘役
林徽因:老北京真是舉世無匹的傑作!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