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常有理」、愛犟嘴的孩子,應該怎麼辦?資深老師給您支招

「常有理」、愛犟嘴的孩子,應該怎麼辦?資深老師給您支招

時常有年輕老師跟我反映:中大班幼兒總有幾個愛「犟嘴」的孩子。你說他一句,他就回你一句,總是有理。孩子每每「犟嘴」犟得頭頭是道、滔滔不絕。雖然有時老師批評她,她最終按照教師的要求做了,但是每次都有話說,一副不服氣的架勢。

「常有理」、愛犟嘴的孩子,應該怎麼辦?資深老師給您支招

這樣的孩子總是被冠以「調皮」「不聽話」「搗蛋鬼」「愛犟嘴」的標籤,而且老師批評得越多越適得其反…有的老師循循善誘、耐心說服;有的老師實在沒轍了就告訴家長,請求共同教育;家長往往也束手無策,既生氣又無奈,甚至直言:我們打也打了,說也說了,都不起作用啊……

這樣的愛「犟嘴」的孩子也著實讓老師、家長頭疼。(攤手)

「常有理」、愛犟嘴的孩子,應該怎麼辦?資深老師給您支招

其實,孩子的「犟嘴」有各種不同的情況,教師應當通過觀察發現孩子的行為,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癥結」,對症下藥。也許我們只需要換一個視角去發現孩子,孩子會給我們一個不一樣的答案呢!



治療過程一:觀察幼兒為什麼要「犟嘴」

大家想過嗎?孩子們為什麼會「犟嘴」?我們需要跳出氣憤的情緒,客觀地分析一下,通常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故意「犟嘴」。

就是逆反,故意和你對著干,你說東他偏偏要說西。

第二種情況:無意識的「犟嘴」。

孩子習慣了這種說話方式,不知道這樣說有什麼不對。

第三種情況:「犟嘴」為自己辯解。

成人沒有弄清事實就批評了幼兒,孩子為澄清事實而進行的辯解,但成人往往不會輕易承認自己的失誤,而認為是孩子的「犟嘴」。

第四種情況:怕受懲罰而「犟嘴」。

孩子在犯錯後,怕承擔責任,更怕成人的批評或懲罰,於是「犟嘴」,對自己做的事情死活不承認。

「常有理」、愛犟嘴的孩子,應該怎麼辦?資深老師給您支招

治療過程二:正確看待幼兒的「犟嘴」

所謂「治病需找到病因」,要想讓孩子不「犟嘴」,就要先了解幼兒「犟嘴」的真正原因,「按病抓藥,治標治本」。孩子們出現「犟嘴」行為,正反映出幼兒發展變化。

1. 幼兒的自我意識的發展。

本質上來講就是:孩子有了自我認識。他們開始不再輕信成人的評價,當成人的評價與自我評價不一致時,他們會提出申辯。從一定意義上講,班裡愛「犟嘴」的幼兒往往是有主見、思維邏輯清晰又愛表達的幼兒,他們一般能夠跟隨教師快速思考並積極回應,這些是值得教師肯定的。

2. 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請老師們回頭想想,小班的幼兒一般都非常「聽話」,幾乎沒有孩子「犟嘴」吧?到了大班,孩子的辭彙量大大增加,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與人交談時,用詞準確,有邏輯性。語言發展好的幼兒甚至可以開始用比較複雜的句子結構、甚至準確使用關聯詞語。

這說明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很好,已經足夠與成人「犟嘴」了。試想一下,是不是班裡愛「犟嘴」的孩子一般都是聰明且口齒伶俐的幼兒呢!

3. 幼兒的學習特點

大班幼兒好學好問,凡事願意「刨根問底」,這也會造就幼兒喜歡「犟嘴」的毛病。大班幼兒對周圍世界有著積極的求知探索態度, 「這是什麼?」「怎麼來的?」「什麼做的?」「為什麼呀」「不是這樣的吧」「我覺得是這樣的」「你說的不對」……

孩子在此過程中會大膽猜想,堅持認為自己的是對的,並會親自驗證自己的想法,渴望得到科學的答案。大班幼兒的「犟嘴」,有時是求知慾的表現哦。由於知識經驗的局限性,他們常常在「頂撞成人」後還自以為有理,不斷據理力爭。這些「犟嘴」的孩子,也許是有個性、有主見、有想法、會思考的孩子,他們不會人云亦云,想像力、創造力那是極好的。不妨多聽聽她的「辯解」,也許還挺有道理的。

4. 成人的影響。

如果一個孩子和教師、同伴說話都是「找理由」、必須自己「過夠嘴癮」的強勢,我覺得有必要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幼兒的家庭生活背景,搞清楚幼兒平時和誰生活,父母的性格、處事方式等都會對幼兒產生影響。

例如:一位媽媽總是爭強好勝,所有事情都佔盡便宜,嘴上更是不饒人,而爸爸又是一位老實的男人,媽媽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就爸爸「犟嘴」,每次都是「得理不饒人」的說到爸爸沒話說。

孩子每每看到媽媽得意洋洋的樣子,保不準就會當成「模仿」的對象,學習媽媽的說話方式,自認為這是一種表達方式。

遇到「犟嘴」孩子,不妨先了解家長。

5. 環境的影響

現在電視中的影視作品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因為孩子總是和家長一起看一些家庭倫理劇,尤其是爺爺奶奶在為幼兒選擇電視節目時不會考慮到幼兒的發展,往往就是自己愛看的電視讓孩子一起觀看。記得我的大班幼兒就和我說他經常和奶奶一起看各種「家庭瑣事劇」和「抗日神劇」。

我並不是說電視劇不好,先拋開內容是否適合幼兒,單就劇中都有的「反面人物」來說就是不合時宜的。幼兒的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正在發展,他們往往不能理解劇中的複雜關係,會盲目模仿。還記得班裡原來有幾個女孩在表演區中模仿《甄嬛傳》里華妃娘娘說話,那叫個「頤指氣使」,那叫個「惟妙惟肖」。

因此,遇到「犟嘴」孩子,也要了解他所處的環境。

6. 幼兒個性的展現

幼兒的個性,並不是由先天基因或後天養育單方面決定的,它產生於二者的互動過程。所謂100個幼兒有100種性格,每個幼兒受其原生家庭影響、生活背景的熏陶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性格。

而成人總愛把攻擊性、退縮性、敏感、逆反等行為看成是有問題的,其實這些有可能是性格決定,他們需要成人的更多關注與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交往技巧或溝通技巧,最終成為擁有健康情感的個體。

治療過程三:糾正「犟嘴」的策略與方法

找到了孩子「犟嘴」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對不同的孩子給予不同的幫助。不是覺得「犟嘴」是優點,只是覺得應該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真實需要,然後給予幼兒有效的支持幫助其改善,而不是強硬地制止。

1. 放下偏見,正確對待。

第一類愛「犟嘴」的孩子,源於他們的固執與逆反。

他們固執、想要控制一切,他們總有理由能夠說服你並針對你。在較小的孩子身上,他可能表達不清,就會用噘嘴、哭喊的形式反抗,等到語言發展起來,就會出現各種「犟嘴」和「強詞奪理」。但這種霸道的外表會影響同伴的相處,這樣的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會比較強勢,遊戲次次都想贏,所有事情也都要聽他的,如果自己的想法或意願得不到滿足就會為自己的觀點而辯論。

面對這樣的孩子,重要的是正確評價。當幼兒無理取鬧時,成人要批評他「犟嘴」以求達到自己目的的要求,明確告知其這樣行為是不對的。不要用「淘氣」「不聽話」這種概況的語言來評價幼兒。要具體說明孩子的行為哪些是不對的,而不是在性格和品格上批評幼兒。例如,你總是和老師頂嘴是不對的,你的這種行為我們不喜歡。而不能用「你真是個差勁的孩子,我不喜歡你」「你再頂嘴我就不喜歡你啦」這樣的話語來評價孩子。如果孩子總是這樣被別人說,就會被刺傷自尊心,認為自己比別人差。

2. 針對幼兒的錯誤用詞進行糾正。

在孩子「犟嘴」時,告訴他你如果換一種表達方式,別人會很高興接受。幫助孩子糾正錯誤的用詞或語氣,告知幼兒具體的語言交流方法。而不要一味地指責與生氣 。因為,你的情緒會成為孩子下一次模仿的對象。

3. 共情教育,增強信任與安全感。

愛「犟嘴」的孩子習慣了發號施令,習慣我想控制一切,非常害怕被侵犯,他們覺得只能信任自己。對待富有挑釁性的幼兒,成人要創造同情與溝通的氛圍。在你建立溝通時,固執而喜歡爭辯的孩子可能總想把你帶入爭吵中去。所以,成人首先對於幼兒的辯解表示理解,體驗孩子的情感,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如孩子出現「犟嘴」情況,不依不饒,成人不要著急,勿與孩子爭論。當孩子在固執已見之時,在理解她為什麼固執己見的心情的同時,也要考慮成人的態度和談話方式,和藹地與她接近。如果對其只是一味地申斥,就會適得其反。而如果要一直有著一定要讓孩子「必須聽我的」的想法,那就更糟了。

4. 關注幼兒的需要。

想引起成人的注意,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表揚。生活中被忽視,所有故意做出一些「行為」來引起大家的注意,讓我們更加關注他,並與他互動,而在每次的互動中得到滿足。這樣,我們必須想到,要多給他們展現自我的機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發揮他的優勢,利用能言善辯,鼓勵他參加講故事、播報新聞、採訪等工作,並在任務完成後大力表演其優美的語言。

5. 家園合作,鞏固效果。

「常有理」、愛犟嘴的孩子,應該怎麼辦?資深老師給您支招



圖片來自網路,文字由本文作者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