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鄉村振興的本意是個啥?

鄉村振興的本意是個啥?

鄉村振興的本意是個啥?

大家都知道,農業生產有其自身的特殊規律。農業中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的不一致,是農民從事副業生產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自然基礎。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健全,農民在大宗作物生產上的勞動強度逐步降低,勞動時間不斷減少,既使得老人、婦女比以往更能勝任日常的田間管理,他們也只是看護並決策耕種收而已,又使得青壯年勞動力獲得了更充裕的外出和本地就地就近就業創業時間。

這是技術進步背景下農業生產規律出現的新特徵,對農民增收具有積極意義。如果能使農民利用好比以往更充裕的剩餘勞動時間,在農村創造新的供給,生產優質綠色農產品,打造優美生態環境,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加工流通、休閑旅遊、電子商務、科普教育、養生養老,滿足城鎮居民新的需求,那意義就更大,是農業農村能夠騰籠換鳥、鳥槍換炮、機器換人、電商換市和空間換地,實現動能轉化,而這也正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本意所在。

特色小鎮的關鍵在於產業、文化、旅遊三產業鏈構建培育

特色小鎮的產業為三產業為主,即「特色產業+文化產業+旅遊產業」。

第一是鄉村特色產業,主要指鄉村信息產業、環保、健康、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

第二是挖掘和保護開發茶葉、絲綢、石刻、文房、青瓷等傳統鄉村文化產業。

第三是,泛鄉村旅遊產業主要是循環農業?創意農業?體驗農業,是「旅遊+農業」、「旅遊+鄉村」、「旅遊+工業」、「旅遊+健康」、「旅遊+體育運動」、「旅遊+科技」、「旅遊+教育」等方面內容。

啥是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中的三農、四心、五避免、六原?

第一是三農,農特,農創,農旅,就是農特產,農創意,農旅遊。

第二是四心,用心留住鄉愁記憶,用心保住鄉村風貌,用心鑄就鄉風文明,用心弘揚農耕文化。

第三是五避免,避免低端化、避免同質化、避免規模化、避免商業化、避免城市化等五大誤區。

第四是六原,追求原房子、原住民、原生產、原生活、原生態,原汁味的發展模式;要儘可能的以「住」為核心,把鄉村旅遊變成住下來鄉村休閑旅遊。

優品優價、一分錢一分貨是所有農產品的出路!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古訓。那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曾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條。農民給農產品用化肥農藥,城裡人給農民微薄的傭金所定製的農產品,是我們對農產品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貪慾所致,只有消費者觀念進一步覺醒,樂意為高品質農產品賣單,真正踐行讓農民的生活也美好的社會理念,再輔助相關部門強力監管的政策,產出來,加出來,管出來,樹出來,講出來,激發農民自願種植名品、優品、良品、尚品的內生動力,讓好產品成為城裡人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優品優價,真心返哺農業,農產品才能跳出「農民被窮死,市民不滿意」怪圈!真正讓農村成為全國人民的心安田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偏安一隅 的精彩文章:

TAG:偏安一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