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我只是個比女傭貴一點點的女教師

我只是個比女傭貴一點點的女教師







每日

8

點,文化早餐

   

?

 

點擊 

 

拾文化 

 

關注 

置頂公眾號


情感

  |

 

新知

  | 

 

文化

  |  

生活

  |  

摶物館


來源

|路上讀書

id:lushangdushu






A:你讀過《簡愛》嗎?


B:啊,那是一本貧民窟女孩奇遇記?


A:……



《簡·愛》這本書講的可不僅僅是愛情。




雖然寫的是一個家庭女教師的故事,但折射出那個時代女性群體的地位。





一句話來說:

這是一本女性主義先鋒著作。







 01 


 家庭女教師




說到《簡·愛》,首先要佩服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想像力,要知道,寫這部小說的時候她還沒嫁人呢。


 

但也不能說這本小說毫無現實依據,

因為夏洛蒂和小說里的簡都干過一個相同的職業:家庭女教師。





 


1839年,23歲的夏洛蒂到有錢人家裡擔任家庭教師;而在此後的1841年,她又重新干回了這個行當。

 


跟現在的家教不同,中世紀的女家教可不單單是給你的孩子突擊數理化、背背英文單詞,而是要負責照顧7-12歲的孩子的日常生活,還要教他們的生活常識和社交禮儀,如交往禮儀、餐桌禮儀、親戚稱謂等等。


 


但這還是最基本的,此外,她們還要教孩子們英語、算術、地理、歷史、法語、義大利語、唱歌、鋼琴、小提琴、跳舞、縫紉……

(此處應來一段rap)


 


簡直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跟現代比較相似的是,當時的家庭教師也分「兼職」或「全職」。


 


「兼職」指的是,有自己的住所,每天只需抽幾小時到僱主家裡去上課,跟現在的家教差不多。


 


不過更典型的是「全職」,也就是住在僱主家裡,全天候與學生生活交流,沒有自由時間,必要時還得幫忙做做家務活。


 


而《簡·愛》里的簡,就是後面一種。


 


 02 


家庭女教師的歷史


 


其實家庭教師這一職業,早在中世紀的英國就出現了。


 


那時候教育費用昂貴,生源分散,只有貴族才有受教育的權利。把一堆金貴的,而且生活不能自理的熊孩子送去學校生活,自然是不切實際的,於是便催生了家庭教師這一職業。


 


15世紀前期,由於只有牧師或者教士比較有學問,並且男女不平等,女性的受教育權利不被重視,所以,當時的家庭教師大多數是男性。


 


而到了15世紀,貴族家庭為了培養自己的女兒成為淑女,以便日後嫁戶好人家,於是就加緊了對女孩子們的教育。




加上當時面向中上層社會的寄宿學校、教會學校的出現,培育出一部分有學識的年輕女性,她們氣質溫婉,比男教師更有親和力,自然受到學生青睞。





 


19世紀,中產階級崛起,教育問題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重視,家庭女教師的需求量大幅上升,這一行業進入全盛時期。


 


行業的曙光來了,就能翻身做主人了嗎?


 


太天真了。


 


說白了,在當時,家庭女教師的地位,只比普通女傭好那麼一丟丟。


 


 03 


家庭女教師的待遇


 


在興盛時期,一名家庭女教師的薪資每年平均下來,只有20-45英鎊

(據說最高能到100英鎊,但很罕見)。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上面提到的女傭,一年能賺10-14英鎊,而一個女管家則每年可以賺到40-50英鎊。


 


但是在當時,很多女教師就是憑藉這份薪水養活自己,還要支撐家庭。所以如果你生在19世紀的英國,翻開報紙,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報道:




多蘿西婭小姐,54歲,主要在蘇格蘭人家裡當家庭教師,幹了30年。從1811年到1838年她母親去世,她一直是母親及家裡其他年幼成員的主要供養人……


 


當時,一個普通家庭,每年需要150-200英鎊的生活費。而女教師的工資,只能讓其在穩定生活的邊緣徘徊。更悲催的是,她們沒有所謂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所以生病沒錢治,退休也沒保障。


 


此外,她們還要面臨學生成年後,自己被解僱的問題。這時候只能騎牛找馬,趕緊另謀出路。





 


更令她們不爽的是,明明自己都屬於中上層的階級,本來都受過良好教育,是大家口中的淑女,理應受到尊重。可是她們卻受雇於人,地位低下,被貴族看不起,處於矛盾兩難的境地。


 


有一本叫《法國中尉的女人》的書就提到:




1857年,倫敦郡有8萬名妓女,成千上萬的妓女都是失了業的家庭女教師。




由此可見,這個職業有多憋屈。




 04 

 


她們的愛恨情仇


 


就算不是在19世紀,家庭女教師這個居人籬下的職業也往往帶著強烈的矛盾性:

它要求女性保持優雅溫婉,同時隱藏內心的本能和情緒。





 


正因為這種克制與放肆、平靜與狂暴的結合,也使得許多著名作品以此為題材。


 


比如經典電影 《音樂之聲》,就描述了活潑好動的修女瑪利亞,被派到喪妻的海軍上校家中當家庭教師的故事。不過,好在最後有個happy ending,為兩三百年來備受委屈的家庭女教師們畫了一個美好的幻夢。





 


而在張愛玲的《多少恨》中,也講了這樣一個家庭女教師愛上男主人的故事,但由於張奶奶的虐心筆力和封建社會的故事背景,最終才子佳人的完美結合終究敵不過世俗的扼殺。





 


回到《簡·愛》,跟上面的兩個故事相比,夏洛蒂的故事則顯得更為尖銳。


 


夏洛蒂賦予了簡·愛一種反抗精神,讓她勇於挑戰傳統,沒有消極地迎合社會環境,也沒有輕易妥協。





 


這也與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有關,前面說過夏洛蒂曾兩次擔任過家庭女教師,但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次任期都只持續了幾個月,最終都因無法忍受這個沒有尊嚴的工作而回到家中。


 


關於這段經歷,她曾經這樣說過:




私人教師是沒有存在意義的,根本不被當作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


 


於是在文學創作中,夏洛蒂將強烈的我意識投射到書中,用自己的文字作為手中利劍去控訴社會環境。




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學校的條件越來越完備,社會階級的分化也日趨平緩,家庭教師這一職業也漸漸淡出人們視線。


 


但《簡·愛》永遠不會過時,它提醒我們所有人,

曾經有這麼一些普通的女教師在為生活抗爭,更提醒我們要永遠不要忘記為女性地位而鬥爭。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點擊直達



·

 有哪些歷史人物是被段子毀掉的?



·  

妹妹,你臉紅什麼?


·  看見這小腰,這臉蛋兒,我屏住呼吸……








要不要  

  和  

分享到票圈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中國十二時辰的優雅味道
適時出現的不是王子,就是騙子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