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業互聯網提速遭遇四大梗阻:資金標準安全人才

工業互聯網提速遭遇四大梗阻:資金標準安全人才

工業互聯網提速遭遇四大「梗阻」

2017年11月,國務院出台《深化「互聯網+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2018年2月,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設立。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已經到來,這是我國探索製造業智能化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必須緊緊抓住。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由於缺資金、缺標準、缺安全和缺人才等行業痛點的存在,工業互聯網在我國製造業中的滲透率仍較低,部分中小型製造業企業轉型意願不強,行業布局仍面臨諸多「梗阻」。專家指出,應以問題為導向精準施策,通過樹立行業標杆形成示範效應、搭建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資源池增加技術供給、制定數據格式和介面國家標準、強化信息系統和數據安全「兜底」等措施破解發展難題,推動工業互聯網布局。

工業互聯網迎戰略機遇期

生產線的工人數量從160人降到51人、換型時間從45分鐘降到9分鐘、信息化品質控制點從6個增長到108個……得益於設備互聯、人機互動帶來的高效協同,位於廣州南沙的美的空調智能工廠通過使用全智能生產線,實現效率和品質的雙重提升。

「智能製造的優勢顯而易見。雖然我們的工人數量在遞減,但是我們產品的峰值卻在遞增,產品交貨期在遞減。」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南沙工廠總經理汪小進說。

如今,美的集團將這套智能製造系統打造成工業互聯網平台推向市場,已應用到家電、汽車、零售、紡織服裝等八個行業的50多家企業。與美的一樣通過工業互聯網幫助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實踐方興未艾。

「工業互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構建起數字化工廠,助力更多製造業企業扶『雲』直上,提質升級。」美雲智數智造雲事業部經理陳昕樂說。

工業互聯網是生產領域的一次革命,其核心是通過數據應用與智能連接,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創造精準供給。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我國探索製造業智能化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必須緊緊抓住此次機遇。

「目前全球工業互聯網仍處于格局未定的關鍵期、規模化擴張的窗口期和搶佔主導權的機遇期,需要國家在戰略層面統籌推進,與發達國家基本同步部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說。

我國在2017年11月發布了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國家戰略,隨後包括江蘇、浙江、廣東在內的多個製造業大省也出台了實施方案和扶持政策。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仍面臨巨大挑戰。目前,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正在重塑全球產業新格局,美、德、日、法等發達工業國家較早意識到這場由互聯網點燃的數字化革命將為製造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正從國家戰略層面加速推動工業互聯網平台向全球拓展,搶佔工業大數據入口主導權,整合各方資源構建產業生態,鞏固壟斷地位,這對我國製造業的數據安全乃至國家安全均造成巨大壓力。

中國電信廣東分公司工業解決方案中心經理李芳說,在WTO規則下,國外先進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進入中國在所難免,「加快培育發展本土工業互聯網平台,完成國內市場布局已迫在眉睫。」

行業快速布局仍面臨痛點

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起步較早,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面臨差距,主要表現為關鍵基礎能力不足、生態構建能力不足和保障支撐能力不足三個方面。《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工業互聯網在我國製造業中的滲透率仍較低,行業布局仍面臨缺資金、缺標準、缺安全、缺人才等諸多「梗阻」。

——成本高等因素導致中小企業轉型意願不強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地區在推廣工業互聯網的過程中出現企業不急政府急的「一頭熱」現象,不少企業仍在觀望。多位業界人士反映,這種「觀望」主要是由成本問題、技術成熟度問題、新技術應用模式還在探索期等多方面因素導致的。

「製造業天生不是數字的,而是物理的。工業設備數字化改造和數據聯網是第一步,但這往往意味著巨額資金的投入。」陳昕樂說。

據了解,設備數字化改造需要的前期投入較多、回報不明確、相關補貼不能及時到位讓很多企業不敢輕易嘗試,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而政府現在的扶持模式多為事後補貼,「很多企業不願意在設備數字化改造及『上雲上平台』上增加投入,而更願意把錢投入到對供應鏈、現有產品的簡單技術升級上。」陳昕樂說。

同樣,李芳在面向企業的實際服務過程中發現,部分製造企業更在乎近期的投入產出,「比如廣東某刀具生產企業,至今仍是人工生產線,企業負責人雖然覺得工業互聯網是個很好的方向,但眼前設備改造投入過多,所以暫時沒有『上雲』的計劃。」

此外,相比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更注重技術的可靠性、穩定性,因此技術成熟度成為眾多製造業企業決定是否「上雲上平台」時的一大考慮因素。

另外,工業互聯網作為一種新技術,它的應用模式還在探索中。「對製造業企業而言,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歸結到一點,就是要滿足企業的原始需求,即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不解決這一點,企業的積極性不會高。」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處處長蔣鯤說。

——標準不統一導致數據採集難度大

「沒有源頭端的數據採集,發展工業互聯網就是一句空話。」博創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製造首席工程師黃土榮說,數據採集是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前提,也是現階段的一大難點。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數據介面、格式標準不統一導致數據採集難的問題的確存在。

據介紹,我國製造業裝備種類繁多、生產廠家眾多,由於缺乏行業通用的標準體系與關鍵標準,使得不同廠家不同類型設備的通信介面與功能參數各不相同,且裝備與製造管理系統也缺乏統一的集成機制,造成設備與設備、設備與系統之間互聯互通操作困難,制約了加工系統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生產智能化的進程。

「以注塑加工領域為例,歐洲在塑膠機械中較早開始在設備中集成數據通信協議,也推出了生產設備與製造信息系統的集成標準,相比而言,我國在這一行業領域不具備完備的標準體系。」黃土榮說。

此外,目前很多工業互聯網平台服務商是由沒有製造業基礎的IT公司轉型過來的,在國家標準沒有制定的情況下,其在平台研發、推廣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不同行業、裝備數據埠、格式不一致的難題。

除了國產設備生產廠家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之外,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還有另一個難解之題。目前國內很多高端製造裝備多是從國外進口,而這些進口設備的數據介面和數據格式有自己的標準,封閉性比較強,只對本產品系列的垂直系統開放,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使用此類設備的國內製造業「上雲上平台」造成困難。

——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依然存在隱患

「只要在自己家的設備里安裝一個晶元,便可以實現遠程監控和數據採集,甚至可以做到遠程的診斷和修復,那這類晶元的安全性誰來保證?」記者在調研中多次聽到這樣的表述。在企業看來,工業互聯網的安全問題,既抽象又具體,多位受訪人士對「上雲上平台」後信息安全會不會有隱患表達了擔憂。

「工業信息安全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是工業互聯網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五所信息安全中心主任劉傑說。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我國工業互聯網加快建設和發展,在開放、互聯和智能環境下,網路和信息安全保障尤為重要,網路安全威脅已從信息安全擴展到工業生產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範圍,進入到「大安全」的時代。

「過去網路病毒也許只是控制一部手機,今天就有可能控制一家工廠,甚至一個區域。」劉多這樣形容數據系統安全在工業互聯網時代的重要性。

劉傑認為,現階段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系統安全,二是數據安全。

在系統安全層面,劉傑認為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的信息安全保障面臨著嚴重挑戰,表現在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隱患越來越突出、工業網路安全產品和服務適應性不高、工業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需強化。

在數據安全層面,目前我國尚未對數據進行立法,行業里通行的安全承諾也只是以「君子協議」的方式存在,主要是靠行業的自律機制來保障,缺乏強制性監督。

「可以說安全隱患一日不消除,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就難以真正發展起來。」蔣鯤說:「我們希望通過『白名單』機制引導一些大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服務商能夠先邁出這一步,逐步健全對數據安全的監管機制,直至將來通過『數據立法』。」

——人才儲備極度缺乏 招錄比例甚至不到1%

業內人士指出,發展工業互聯網所需的既精通工業技術又懂信息技術的跨界融合人才極度缺乏。

「缺工業互聯網人才,是企業最頭痛的問題之一。」黃土榮說。博創近幾年正加速從注塑裝備生產企業向注塑行業智能化平台服務商轉型,並在2018年初推出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由此,博創加快了人才引進戰略,在2018年初組建了專門的招聘團隊,面向海內外招聘工業互聯網領域高端人才,但結果並不容樂觀。

「按規定招聘團隊每天必須瀏覽20份簡歷,每周必須面試20人,但最終能留下的高端人才不足1%。」 黃土榮說。

此外,行業激烈競爭使得該領域人才薪酬水漲船高,出現企業在人才引進上的投入與產出不匹配的現象。在黃土榮看來,這是企業試錯的成本,必須承受。

為此,不少平台企業選擇高薪招聘一些有經驗的退休工人來跟IT專家合作。「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人才缺口如果得不到解決,未來將嚴重阻礙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蔣鯤說。

此外,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的工業互聯網還沒有形成統一平台,且同行業之間、企業之間存在網路壁壘,影響網際打通。「如果單純依靠市場調節,時間成本較高,容易錯失寶貴的發展機遇。」李芳說。

多措並舉推動工業互聯網布局

業內人士指出,經過移動互聯網充分發展,中國在互聯網經濟大潮中已經積累了很多創新成果與經驗,接下來如果在政策上因勢利導,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以問題為導向精準施策,那麼我國的工業互聯網仍大有可為。

陳昕樂等業內人士建議,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和布局一定要根據場景和行業來進行,通過樹立標杆推動有條件的行業和企業先行先試,形成示範效應,逐步帶動上下游企業跟進布局,小網變大網。

「萬事開頭難,降低企業一次性投入成本非常關鍵,尤其是對中小企業來說。」陳昕樂說。

廣東省日前出台11項政策扶持工業互聯網發展,其中有3項與降低企業成本有關,比如採取按需付費、以租代買的模式降低企業信息化一次性投入成本,同時輔以公有雲平台、網路使用不低於30%的降費優惠政策。

「現在的政策就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先『上雲』,讓數據跑起來,待效果顯現後自然能引來更多使用者。」蔣鯤說。

為彌補實力不夠強的企業技術支撐和研發方面的短板,解決專業化人才緊缺的現實問題,多位受訪業內人士建議,政府可牽頭搭建統一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資源供給池,推動製造業企業的平台商和製造企業、互聯網公司、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和技術研究機構開展合作,擴大技術供給。

業內人士指出,只有搭建統一的工業互聯網平台作為「聯通器」,才會助推重點區域製造業的一體化發展,發揮工業互聯網的最大效益。

這樣的實踐正在進行。廣東在2017年已經成立了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我們希望這些聯盟的企業能夠團結起來,形成合力,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共同打造研發平台,營造廣東省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蔣鯤說。

打造資源供給池是一方面,而培育工業互聯網領域專業人才是長久之計。劉多等多位業內專家認為,發展工業互聯網,核心是培育人才,建議要引導對物聯網相關基礎學科的投資和培訓,同時加強對高級技術工人的培養與選拔,打造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專業化人才隊伍。

制定數據標準是推動我國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引擎。業內人士建議,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應及時會同行業相關方制定數據格式和介面國家標準,並積极參与國際相關標準制定,為中國企業爭取更多話語權。

黃土榮等業內人士建議,現階段可以先分行業領域制定標準,待時機成熟再編製跨行業的數據格式、埠標準,其中裝備製造業龍頭企業可發揮積極作用。「這類企業的優勢在於本身是做裝備的,紮根本行業,有比較強的市場話語權,可以在源頭端一次性解決該行業數據標準問題,未來可視時機積极參与相關國家標準制定。」黃土榮說。

另外,有部分業內人士建議現階段國家層面應出台政策,在引入國外機床設備時,要求國外廠商開放數據介面。

工業互聯網加速向各領域融合應用的同時,須用安全「兜底」。劉傑等專家建議要適時推動數據立法,加快網路安全技術研究,著力從數據安全層面和系統安全層面統籌確保工業互聯網安全。

「要通過技術和管理相結合,建立涵蓋設備安全、控制安全、網路安全、平台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多層次安全保障體系。」劉傑說,同時構建工業互聯網設備、網路和平台的安全評估認證體系,依託產業聯盟等第三方機構開展安全能力評估和認證,引領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能力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王擎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開化油菜花賞花期提前 預計3月15日左右就能進入觀賞期
過了元宵就出年 盤點各地花燈上演最後的狂歡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