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沃興華書展停辦的致歉信

沃興華書展停辦的致歉信

前兩日,一封來自沃興華的致歉信在網路上流傳引起書界的關注。

致歉信內容如下:

沃興華致歉

"沃興華書法展"原定於5月5日在四川成都開幕,聽說有許多相識和不相識的朋友屆時要前往觀看,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由於各種原因,展覽不能舉辦了,我很無奈,只能向大家表示歉意,望相互轉告!

如果大家對我近期的創作感興趣的話,可以看我為配合展覽而做的新書《書法的形式構成》,這本書比較全面表達了我對傳統的認識和我對創新的訴求,天下高明知我罪我,請事斯,請事斯。

沃興華

2018.4.26

形式構成——沃興華書法展原定將於5月5日在四川省博物院開幕

下圖為當時的宣傳海報:

展覽由於「各種原因」被叫停具體緣由不得而知。

以下為原定展出的部分作品:

沃興華

沃興華,1955年出生於上海,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77年考取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本科,1979年破格考取本校古文字專業研究生,1982年畢業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1994年晉陞教授,1995年任博士生導師,先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藝術學院教授、博導,復旦大學文博學院教授、博導。除歷史方面出版的著作和論文外,書法方面出版的專著有《中國書法史》《敦煌書法研究》《金文書法》《碑版書法》《中國書法全集·秦漢簡牘帛書》(上、下卷)《民間書法研究》《書法構成研究》《書法技法新論》《書法創作論》《書法臨摹與創作分析》《形勢衍》《書法問題》等三十餘種,出版《沃興華書法集》《沃興華書畫集》多種,主編教育部書法教材,《金文大字典》(上、中、下三卷)。

以下節選自張鵬採訪沃興華:

書法藝術發展到今天,面臨著各種挑戰

第一,創作主體的身份變了。以前是文人,現在是書法家,文人寫自己的詩文,書法家抄他人的詩文。從文人變為書法家,寫什麼的問題不那麼重要了,怎麼寫的問題也就是表現形式的問題則變得日益重要和突出了。

第二,書法功能的轉變。以前的書法重視文字內容,為文本式的,現在的書法強調審美愉悅,為圖像式的,文本式的書法靠讀,圖像式的書法靠看,從讀轉變為看,視覺表現的要求自然會越來越高。

第三,交流方式的改變。以前的尺牘書疏和家居園林陳設,都屬於單件作品的小範圍交流,沒有比較,寫起來很自然,用不著刻意去追求變化,追求個性和豐富性,現在主要是展覽會,幾十幾百甚至是上千件作品同時展出,作品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強調創作意識,強調視覺效果。

第四,展示空間的改變。傳統書法的幅式和風格與它們的展示空間是一致的,現代建築與傳統建築不同,現代裝潢特彆強調設計,書法作品要進入這樣的展示空間,並且與它們的風格相輔相成,相映成輝,就不得不強調整體構成。

第五,計算機普及取代了文字書寫,使書法藝術進一步脫離實用,在造型和節奏的表現上可以更加自由和誇張,這就好比照相機的產生,促進了寫實繪畫向表現主義與抽象主義的發展一樣。

這五個方面的挑戰都不可迴避,結合在一起,猶如五雷轟頂,書法藝術再怎麼保守,也必須得變,而且變化的方向也被規定了,那就是強調創作意識,強調形式表現,落實到表現特徵上,就是視覺效果。書法藝術的視覺化反映了時代文化,代表著一種發展方向。

找到合適的中庸之點

在書法研究和創作上,我一方面強調上下點畫、上下字以及作品與展示環境之間的組合關係,主張把點畫放到結體中去處理,把結體放到章法中去處理,把章法放到展示空間中去處理,特別注重它們之間的關係之美。

另一方面也不忘記點畫和結體本身的美,就點畫追求起筆行筆和收筆的變化與協調,就結體追求各種點畫的變化與協調。

然而這兩種追求是矛盾的,組合關係之美注重整體表現,是開放的;點畫結體的本身之美注重局部表現,是閉合的。強調組合關係之美往往會減弱對點畫結體之美的表現,反之,強調點畫結體之美也往往會減弱組合關係之美。創作時「目不能二視而明」,總會有所偏重,或重組合,或重局部,結果出來的作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有時覺得好,有時覺得不好,而且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認為好的東西從另一個角度看正是不好的東西,認為不好的東西從另一個角度看正好是好的東西,這會讓我感到困惑。

我的書法強調形式構成

說到理想,我的追求目標非常明確:在注重點畫結體的基礎上強調章法,在注重局部完美的基礎上強調構成關係,將偏重於文本式閱讀的傳統書法轉變為強調圖式觀看的現代書法。

我的書法強調形式構成,希望人們在觀看它的時候,第一時間感覺到的不是文字,而是筆墨與余白所構成的圖式,是多種多樣的書法語言,如粗細、方圓、大小、正側、疏密、虛實、枯濕、濃淡等對比關係,然後通過它們來充分感受書法藝術的視覺之美。這就好比看西方畫家塞尚和畢加索的作品一樣,首先看到的不是畫面的逼真,而是各種色彩和各種造型的和諧組合,然後經過一番審視,才能辨別出它所表現的是一片崖石、一座樓台或一個人體。

我的書法強調形式構成,目的是要豐富作品的內涵,因此不會忽視結體的表現。書法藝術寫的是漢字,任何方式的欣賞,到最後必然會落實到漢字上,書法家只有通過獨特的結體造型,才能讓觀者發現他獨特的處理意識和思想感情,感受到他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並且我也不會忽視點畫的表現,點畫雖是書法作品中最小的造型單位,但是作為基礎,承載了最豐富的細節。古人論書,講得最多的就是筆法,主張將點畫分成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部分來寫,走出一個過程,通過提按頓挫,表現各種造型變化,通過輕重快慢,表現各種節奏變化,有形有勢,形勢合一,寫出生命的意象,獲得獨立的審美價值。結體和點畫是傳統書法的精髓,任何忽視都會降低書法藝術的品質,導致粗糙和簡陋的毛病。

形式構成的觀念和理論是在傳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為它從章法整體出發,視點更高,視域更寬,不排除點畫,不忽視結體,所以傳統書法所有的,它應當都有,傳統書法所沒有的,它也應當有。只有這樣,做到了『致廣大,盡精微』,它才配得上說是在傳統基礎上的發展。」

我認為理想是一種信念,建立在個人的情志、歷史的意識和實踐的經驗之上,一旦確立,就不要輕易地懷疑,要相信。理想不會有錯,如果有錯的話,錯的往往是我們不夠執著,不夠堅定,因為猶豫彷徨而踟躕不前,結果走得不夠深不夠遠。因此,雖然現在有許多人不理解我的創作,我是造次於斯,顛沛於斯,但是心以為是,不敢不為,「雖千萬人吾往矣」,雖千萬難吾往矣!」

一個展覽,沃先生不必道歉,因為藝術是展覽之外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密碼 的精彩文章:

書法,是第一等的樂趣,梁啟超《書法指導》節選
一枝毛筆兩個鋒——尖鋒和側鋒

TAG:書法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