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2018時尚透明度指數報告發布,誰製作了你的衣服?

2018時尚透明度指數報告發布,誰製作了你的衣服?

作為分水嶺式的事件,孟加拉拉納廣場工廠倒塌事故將時尚產業正式帶入自省階段。人們開始意識到,向來以光鮮著稱的時尚產業實際上隱藏了大量的漏洞

作者 | Drizzie

第三方力量正在推動時尚突破道德困境。

由時尚產業NGO組織Fashion Revolution發起的全球主題周活動Fashion Revolution Week今日閉幕,該主題周不僅包括分布在各城市的論壇演講、店鋪參觀活動,今年還在社交網路引發了不小的話題熱度,話題標籤#whomademyclothes(誰製作了我的衣服)在Instagram單平台就獲得了25.6萬次的討論。

此外,該組織發布了每年備受關注的2018年時尚透明度報告(Fashion Transparency Index)。該報告選取全球最大150個服飾品牌,根據品牌公布的社會責任與環境保護政策與成果進行排名。

1. 2018時尚透明度指數報告

圖為Fashion Revolution發布的2018時尚透明度指數報告

最新報告的主要結論顯示:

1) 10個服飾品牌取得突出進展。adidas和Reebok位居榜首,以百分制計算得分58分。緊隨其後的是位於51到60分區間的Puma、H&M,Esprit,Banana Republic,Gap,Old Navy,C&A 和Marks & Spencer。ASOS略低於50分,但相較於去年提升了18分。值得關注的是,150個品牌的平均分僅為21分。

2) 98個2017年評估涉及的品牌,今年透明度指數平均提高5分,推測時尚透明度指數報告對品牌披露信息起到推動作用。

3) 主要奢侈時尚品牌也正朝著透明度邁進。Hugo Boss,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Gucci,Bottega Veneta,YSL和Burberry的成績位於31-40分之間,Hugo Boss成績提高了11分,Calvin Klein和Tommy Hilfiger提高了9分,Gucci, Bottega Veneta和YSL提高8分,Burberry提高7分。

4) 仍有眾多品牌和零售商欠缺信息透明度。今年,報告中8%即12個品牌和零售商得0分,而2017年是總品牌數的3%。雖然一些品牌與2017年相比披露了更多信息,但那些不進行信息公開的品牌拉低了總體均分。

Dior,Heilan Home和s.Oliver仍然沒有披露任何信息。幾乎不進行信息披露的品牌還包括 Barneys New York, Desigual,Jessica Simpson,Longchamp,Max Mara,Mexx,Nine West和Sandro。32%的品牌得分低於10分。

圖為2018時尚透明度指數報告主要結果

5) 越來越多品牌和零售商公布了供應商名單。37%的品牌和零售商公布了一級製造商名單,這個數字在2017年為32%,2016年為12.5%。供應商名單也變得更加詳細,包括工廠等信息,街道地址,製造的產品類型和工人數量等。

18%的品牌和零售商披露了他們的二級加工廠,這個數字在去年為14%。只有一個品牌即ASOS公開了他們從哪裡採購原材料,而去年沒有品牌披露這些信息。

6) 更多品牌還是只關注在品牌政策與承諾的披露上,而不是實際成果。品牌在政策和承諾信息發布這一指標平均得分有46分,其中有21%的品牌得分超過80%。但是在製造商可追蹤性指標方面,品牌平均分只有11分。在披露程序和供應商評估結果方面,品牌均分只有17分。

7)越來越多品牌重視歧視問題,但很少披露有關促進性別平等的對策。超過四分之三的品牌和零售商在公司和供應鏈內發布了歧視政策。但只有大約40%的品牌和零售商發布了男女同酬政策。

8) 只有不到一半的品牌和零售商透露女性在公司內部執行和管理職位中的比例,只有14%的品牌和零售商在公司內公布年度性別工資差距。對於供應鏈中的工人來說,其中約80%是女性,只有13%的品牌公布了供應鏈中針對女性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問題的詳細指導,只有5%的品牌披露了供應鏈中基於性別的勞工違規行為。

9) 大部分品牌披露的信息仍然難以獲取,隱藏在外部網站中,堆砌行業術語言之無物,並常常以不同視覺形式呈現。

10) 沒有品牌或零售商的得分超過60分。雖然品牌和零售商開始發布更多有關社會責任及環境保護信息,但仍有很多重要信息被隱藏。

圖為150個品牌的最終得分區間分布圖

2. 時尚透明度指數為什麼重要?

2013年震驚全球的孟加拉國拉納廣場(Rana Plaza)工廠倒塌事件發生後,時尚行業光鮮背後的秘密終於被揭開。這棟8層大樓內原為5家服飾代工廠,主要從事全球主要品牌代工業務。經過19天連日搜索,這場倒塌最終導致死亡人數超過1100人,引發社會各界對時尚服飾產業勞工權益等問題的密切關注。

圖為2013年孟加拉國Rana Plaza拉納廣場工廠刀叉事故現場

作為分水嶺式的事件,拉納廣場工廠倒塌事故將時尚產業正式帶入自省階段。

如蝴蝶效應一般,針對時尚產業的詬病一時之間蜂擁而至,這些詬病針對的不只是單一問題,而是涉及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痼疾。人們開始意識到,向來以光鮮著稱的時尚產業實際上隱藏了大量的漏洞,不僅有人們熟知的環境污染、勞工權益問題,還有秘密供應鏈,女性權益等更多問題。

緊接著,一部名為《The True Cost》(真實的代價)的紀錄片在網路上引發病毒式的傳播。該紀錄片製作總監Andrew Morgan通過2013年底在Kickstarter平台上發起眾籌獲得的資金製作了這部紀錄片。他花費一年時間輾轉於世界各地的服裝工廠,記錄從供應鏈終端,到德克薩斯的棉花農場,再到孟加拉國工廠工人的各種景象。

這部紀錄片在消費者認知方面的提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人們認識到時尚產業對環境的高危害性,例如當今世界第二大破壞污染環境的是服裝,服裝紡織業是世界上僅次於石油業污染最為嚴重的產業。服裝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都對地球和資源構成了威脅。生產一千克棉布,需要消耗兩萬多升水,差不多只能製成一件T恤和一條牛仔褲。

不過在時尚供應鏈等結構性問題上,NGO等第三方組織正在發揮起更多的推動作用。Fashion Revolution正是在孟加拉國拉納廣場倒塌事故後建立起的致力於為時尚產業不公正現象發聲的NGO,它旨在全年持續推廣反對時尚產業不公正運動。2018年,Fashion Revolution通過社交媒體、視頻、官網等方式吸引250萬人次參與活動,其所發布的時尚透明度指數也在近幾年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Fashion Revolution在社交媒體上發起#whomademeclothes(誰製作了我的衣服)話題

Fashion Revolution用一些關鍵詞對時尚透明度進行定義,包括平等交易、勞工福祉、勞工工資、勞工賦權、性別平等、企業責任、可持續生計和工作機會、工作環境,以及環境可持續性。

時尚透明度指數則是對透明度的量化,它對品牌投資者而言是可量化比較的分析工具,同時也成為刺激品牌提高信息透明度的動力,並且Fashion Revolution認為該指數可以記錄這場運動的推廣效果。

之所以將時尚透明度作為工作核心,主要原因在於拉納廣場倒塌事件後,人們不得不挖掘廢墟找到合同原件,用時數周才調查出與這些代工廠有訂單往來的時尚品牌,很多被調查出的時尚品牌甚至不知道他們的產品是在這裡加工完成的

供應鏈的碎片化與不透明令追責變得更加困難,也令勞工權益難以得到保護。供應鏈還分層級,一個品牌通常會跟多個代工廠同時合作,其中有負責剪裁、縫合、組裝的代工廠,還有更上一級負責面料生產的供應商。

一些品牌以供應網路複雜為由逃避對於前端供應鏈勞工權益的監管責任,但事實上,這仍然源於企業的僥倖心理。因為一旦供應鏈變得透明,沒有企業願意供應鏈勞工權益被壓榨,這對企業聲譽毫無益處,特別是向來注重體面的奢侈時尚企業。

供應鏈透明度不斷提高,不僅能夠像一面鏡子一樣督促企業進行改善,同時還能讓好的實踐方式被更多人知道並複製。

被很多人忽視的是,供應鏈勞工權益問題還與女性權益緊密相連,這也成為這一領域NGO工作的重點。原因在於,數據顯示在服飾代工廠工作的勞工約80%為女性,只有20%為男性

女性面臨著工廠是否為女性身體健康和生育期提供保護,是否同工同酬,女性是否在工作環境中遭遇暴力等一系列問題。多數時候處於弱勢地位的女性員工能否獲得安全的工作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下游企業的社會責任實現程度。

3. 意識覺醒?

有資料顯示,在拉納廣場倒塌事件後,孟加拉國的女性勞工權益在多方努力下得到快速提升。時尚透明度指數也不斷促進全產業提升責任感,越來越多時尚品牌與零售商意識到可持續性和高透明度將是大勢所趨。

當前,包括Zara、Asos、H&M、開雲集團、adidas在內的64家奢侈時尚品牌已經承諾到2020年之前進一步推行可持續發展措施。作為致力於可持續發展及循環生產的全球時裝協會GFA成員,每個企業都提交了可持續設計、舊衣回收利用以及到2020年使用再生紡織品的具體目標,GFA將在5月份發布一份進度報告。

其中,Gucci,Saint Laurent和Balenciaga母公司開雲集團近年來在可持續發展上備受矚目,Gucci已經放棄使用皮草,而Stella McCartney則成為該領域的代表。

五年來,開雲一直在制定自己的內部目標,其中一些目標超前於其他奢侈品集團,包括根除所有產品線中的PVC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增加可追蹤性,並從歐盟的生產系統採購,降低環境足跡,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並消除供應鏈中的各種廢棄物。

在2012年被任命為開雲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兼國際機構事務主管的Marie-Claire Daveu的推動下,開雲集團已經成為奢侈品集團可持續發展的代表。在去年9月的上海時裝周期間,開雲集團推出奢侈品創新實驗室小程序和工作坊。承諾在2020年推行可持續發展的時尚企業中,快時尚的加入也引起行業的特別關注。

H&M集團在過去幾年中通過舊衣回收等方式成為快時尚領域中推動可持續發展最積極的公司。同時,隨著H&M集團推出Arket等主打生活方式的新品牌,集團正欲向精品化方向發展,從而減少快時尚與可持續之間的衝突。

去年3月,日本迅銷也在官網上公布旗下快時尚品牌優衣庫主要代工廠名單,包括國內外146家代工廠的名稱和所在地址。此前,由於擔心信息泄露給競爭對手等原因,一直未公開代工廠的名單,不過越來越多歐美品牌向消費者透明公布他們的供應生產鏈,迅銷也將轉變了方針,此舉意在提升生產第一線的透明度以獲得消費者的信任

4. 警惕綠色營銷

雖然行業透明度正在緩慢改善,但有分析認為,應警惕由此引發的綠色營銷和綠洗(greenwash)。事實上,在Fashion Revolution今年公布的報告中也顯示,目前企業披露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偏重於企業價值觀宣傳而非實踐結果。

早前,在孟加拉制衣廠事件發生後,H&M等100個品牌聯合簽署了孟加拉國防火及建築安全協議,承諾將對32家在孟加拉的服裝工廠進行維修。協議簽署後,卻被孟加拉工人安全聯盟指責未積極履行相應職責,導致維修進程緩慢。

此外,在積極宣傳回收舊衣項目的同時,H&M被曝光2013年以來在丹麥焚燒了60噸滯銷衣物,平均每年12噸。面對指控和質疑,H&M辯稱燒毀的是「有缺陷」的產品,按照公司規定這些產品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被出售或回收,因此被自動銷毀。

事件發生後,丹麥都靈設計學院教授Else Skjold斥責道,在業界眼中,H&M的做法是非常虛偽的,打著「可持續發展」的幌子,實際上無甚作為。

還有分析指出,有很多時尚品牌雖然推出可持續發展的時裝系列,但人們更應該關注品牌其他的非可持續系列的表現

當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好奇「誰製作了我的衣服」時,行業透明度的提高或許將會再快一些。在一味追求速度的時候,特別是快時尚應該停下來思考的是,過分的貪慾將毀掉未來,消費者將會覺醒,退出這個不斷消費平庸物品的死循環。

24小時滾動報道 時尚新聞 最先知道

大家也在看

你離洞察時尚的距離只差一個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頭條網 的精彩文章:

Dolce&Gabbana創始人拒絕被收購;百麗鞋類業務終結收入下滑;《ELLE》雜誌或被賣
Lululemon捍衛「商業神話」稱號,去年收入猛漲至26億美元,市值首次突破100億美元

TAG:時尚頭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