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夷人的老祖先逄伯陵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東夷人的老祖先逄伯陵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原標題:東夷人的老祖先逄伯陵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齊魯之地皆為當年東夷的核心區域,而周武王攻滅殷商而後,把最為親近的周公和姜太公封到了這裡,目的不可謂不明。在周王國建立初期,三公之中的兩公,都到了東夷,而還有個召公,也到了齊國的北方,即為燕國。這種分封本身就非常奇怪,姜太公尚武,而周公和召公是至親,這三個人都是西周建國的最大功臣,把他們封到東夷,顯然就是要讓他們震懾東夷,召公的燕國所處的位置,則是將北方的遼河平原與齊魯進行分割,而遼河平原本身當年也是殷商勢力的覆蓋範圍,這種安排意味深長,就是要讓東夷的叛亂勢力不能與殷商復國勢力聯盟。

西周文武兩代,身邊不乏能人志士,自西方披荊斬棘而來,從黃土高原而來,越過古老的黃河流域,跨越巍峨的華山、太行山和大別山,在群山峻岭中,姬周家族徹底征服中原,親族子孫遍布中原九州,對東夷的作戰方略非常成功,姜太公和周公的配合,在數年之間即將姬周力量逐步滲透,幾代君主而後即便原屬東夷地區的萊夷、紀國等諸侯國皆臣服周天子。但是,從分封三公之東夷的這種做法看來,姬周家族對征服和經營東夷地區,是非常重視的。這個地區尤其是齊魯之地,淵源極深,非一朝一夕可征服。



《漢書》載:「少昊之世有爽鳩氏,虞夏時有季荝,湯時有逄公伯陵,殷末有薄姑氏。皆為諸侯國,國此也。」生活在這個地區的東夷人,本屬炎帝後裔,也是上古時代的大族群。至成湯之時,即是有逄公伯陵。這個逄更可能是某個諸侯部落之名,其君主即稱之為伯陵。《尚書》載:「炎帝生器,器生伯陵」,也就是說逄伯陵,顯而易見的是逄這個部落的歷史遠遠長於夏商周三朝。後世又有史書載:「逄伯陵,殷諸侯,姜姓」,這就可能透露出某種真相,後來的紀國、齊國、萊國等國君,皆有姜姓,在尤其講貴族出身的上古時期,這些諸侯方國與逄伯陵的關係,是很值得玩味的。


《國語》載:「天黿之分,我之皇妣。太姜之侄,伯陵之後,逄公之所憑」,什麼意思呢?《史記》等文獻記載的周人祖先是黃帝曾孫帝嚳和元妃姜嫄的兒子后稷,而姜嫄又是逄伯陵的後人。姬周家族也有著姜氏的血脈,跟姜氏是同源同族,如此看來姬周之族與姜氏之族,自西周將時間倒回去數百年,也是至親之人,姜氏又是所謂的炎帝之後,那麼顯然炎黃通婚所促成的民族融合,在上古時期已經成為時代潮流。但是黃帝部族佔據權力的主流,發展到後來炎帝部門的文化基本就被黃帝部落所侵蝕,漸漸的轉變成了另外的模樣,那些沒有轉變或者發展緩慢的部族則流落到了較為偏遠的地區,成為新的方國。逄伯陵部族後來的衰敗和遷徙,可能就是源自於此。


「我之皇妣太姜之姪,伯陵之後。」最為著名的逄伯陵與太姜是同代人。太姜是周太王亶的妻子,周王季的母親,周文王姬昌的祖母。這時候的逄伯陵部族可能已經徹底衰微,只是臣服於姬周的某個小部族或者朝臣而已。《竹書紀年》載:「太戊五十八年城薄姑。」太戊是商王朝第五位王,早於盤庚兩個多世紀,而周太王晚於盤庚,這個太姜跟逄伯陵多半有著親屬關係。而且,逄伯陵部族或者部分分支,此時可能已經有遷徙到齊魯大地上的,與當地的東夷勢力進行了融合發展,只是逄伯陵本人也許並沒有到齊魯大地上去任職,畢竟這個時期的齊魯大地上,尚且還是處於殷商族群和東夷族群雜居的情況,姬周力量還沒有拓展到東夷地區。


後來姬周力量攻滅殷商,不斷的向東方拓展,自太姜以來,再到邑姜,姬周王族皆與東方的姜姓聯姻,這本身可能就代表著當時姜姓力量的強大,也可能說明自母親而來的教育體系,讓此後的周天子們,都非常的嚮往東方,想要徹底的征服東夷,跟隨著黃河流淌的方向,把部族的力量擴展到更為廣闊的天地。逄伯陵部族,殷商即已衰敗,到這個時候就更難抵禦新時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鮑叔牙的賭局: 齊國的霸業原來很早就已註定
儒家老先生孟子是如何評價自己的老婆的?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