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長要與孩子一同成長

家長要與孩子一同成長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家庭教育中,相當普遍地存在著重保輕教、重智輕德等片面教育導向,教育行為表現出過分保護、過度干涉、過高期望。家長們不遺餘力地開發孩子的智力,購買大量課外書籍和輔導材料,聘請家教,送孩子上各類學習班,把學校教育延伸到了家庭中。家長們看重的只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排名,並且對孩子學習標準普遍要求過高,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南京市教育部門的一項調查表明,接受心理諮詢的中小學生,因與父母相處以及學習、考試而帶來的心理問題佔60%以上。天津一中學的《關於中學生勞動現狀與教育對策的調查報告》表明,70%的學生一天在家幫助父母幹活僅佔半小時左右。

一些初一年級的學生甚至不會用墩布。河北省有關部門一份《關於農村少年兒童成長環境與狀況調查報告》表明,家長在幫助孩子成長態度上,存在比較嚴重的誤區,選擇「講道理,讓孩子明白家長苦心」的佔82%,選擇「為了讓孩子學習,盡量不讓孩子做家務、干農活」的佔27%。帶著父母血汗錢上大學的孩子不了解農民生活。片面的家庭教育的結果是孩子智力發育良好,但卻自私自利、目空一切、缺乏自信心與責任感,從而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學習———內在財富》中,對「學會做人」有這樣一段闡述:「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應該使每個人尤其是藉助青少年時代所受的教育,能夠形成一種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確立在人生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他認為應該做的事情。

」人的成長是一個智力、非智力因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動態過程。成功的關鍵在於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品質。國家督學周德藩認為,教孩子「學會做人」,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要通過家長的言傳與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努力教育培養孩子具有優良的品質、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家庭教育寓於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存在於家庭的每一瞬間,家長毫無掩飾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被模仿,這種模仿對孩子的品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漫長的時間裡毫無感覺地完成的。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慈、愛心和責任感的家庭,他日後會成為健康、正直、樂觀向上、有所作為的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愚昧、野蠻、墮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後他可能成為一個粗魯的毫無教養的甚至危害社會的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甚至是孩子的終身教師,應做到身體力行。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說是說,做是做,言行不一,一邊要求孩子學會尊重,學會關心,自己卻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邊要求孩子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自己卻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所以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同時,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目前呈上升趨勢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許多是家長採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對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會,造成失足。因此,家長應通過學習,參加培訓,了解青少年心理發育特點和教育規律,與孩子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家庭關係,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樂親子 的精彩文章:

TAG:小樂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