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儒釋道精選30句:修身,養心,知命

儒釋道精選30句:修身,養心,知命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南懷瑾

儒釋道精選30句:修身,養心,知命

儒家經典10句——入世境界

1、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中庸》

大意:對上不抱怨老天,對下不責怪別人。所以,君子處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則冒險以期僥倖成功。

2、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中庸》

大意: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言行違背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符合中庸,是因為君子能在變動不居中做得適度;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專走極端。

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

大意: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求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說話卻很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請教,辨正自己的正誤是非,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儒釋道精選30句:修身,養心,知命

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

大意:一個人不講信用,是不可以的。(就像)大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杠與橫木相銜接的銷釘,還怎麼能走呢?

5、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大學》

大意: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而喜愛美色那樣,一切出於內心的真情實感,這就叫自我心滿意足。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會謹慎。

6、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終,明確它們的先後次序,那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儒釋道精選30句:修身,養心,知命

7、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

大意: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8、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

大意: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9、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尚書》

大意:早晚不努力勤奮地工作,不注意小節和作風,終究會掩蓋或否定自己的成績和功勞,損害大德。這猶如造九仞高的山,只因差一筐土而無法成功。

10、君子約言,小人先言。——《禮記》

大意:有德行的人謹慎說話,注重干實事,說到做到;品德低下的人妄言妄語,搶先說大話,說到做不到。

儒釋道精選30句:修身,養心,知命

佛家經典10句——出世境界

1、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金剛經》

佛說法是真實的,不說假話,說的是老實話,實實在在,是什麼樣子就說什麼樣子。——南懷瑾

2、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

應隨時生清凈心,什麼叫清凈心?真正的清凈心,不是有個光,有個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他說真正的修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坦坦然,物來則應,過去不留。用我們常談的這兩句話勉強來描寫,就是此心無事,像個鏡子,心如明鏡台,有境界來就照,用過了就沒有。——南懷瑾

3、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經》

一切都不是心,眾生一切的心都在變化中,像時間一樣,像物理世界一樣,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握不住,永遠是過去的……我們剛說一聲未來,它已經變成現在了;正說現在的時候,已經變成過去了。——南懷瑾

儒釋道精選30句:修身,養心,知命

4、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經》

一切都不是心,眾生一切的心都在變化中,像時間一樣,像物理世界一樣,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握不住,永遠是過去的……我們剛說一聲未來,它已經變成現在了;正說現在的時候,已經變成過去了。——南懷瑾

5、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壇經》

大意:菩提比喻智慧,明鏡比喻清凈心。本來清凈,又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6、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六祖壇經》

大意:當時有風吹幡動。一僧說風動,一僧說幡動。爭論不已。惠能上前說:「你們辯論不休的原因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你們作為修行人的心在躁動,心不清凈!」

儒釋道精選30句:修身,養心,知命

7、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心經》

入世間法不空,與般若(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有掛礙,等於眼中有沙,認生死輪迴為實有;出世間法不空,與般若亦有掛礙,等於肉中有刺,認化城(一時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為寶所(本謂藏珍寶之所,喻指涅槃,謂自由無礙的境界);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盤的顛倒夢想。——南懷瑾

8、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六祖壇經》

大意:若見世間過,即說明自己動了心、著了相,也失了慈悲之心。

9、了知身心皆為掛礙。——《圓覺經》

我們修道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被身心所障礙住了,打坐剛有一點境界,腿就不對勁了,屁股也坐不住了,這是身的障礙。再來就是心的障礙,思想雜亂,念頭來來去去,靜不下來。所以佛叫我們修夢幻觀,不取動相,也不取靜相,徹底明白身心就是我們的大障礙。——南懷瑾

10、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六祖壇經》

大意:迷而未悟的人,雖然懂得許多學理,論述時講的頭頭是道,但在行為上並未做到;真正覺悟有智慧的人,則是依心力行,在修行中默默的去實踐。

儒釋道精選30句:修身,養心,知命

道家經典10句——超世境界

1、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

大意:最方正的東西看不到它的稜角,越貴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聲音聽不到聲音,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跡。

2、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

大意:過分的愛惜會招致巨大的付出,過多的擁有會招致沉重的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困辱,知道適可而止便不會遇到危險,如此就可以長久安全了。

3、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道德經》

大意:對待結束時的工作,還像開始時一樣認真,則做任何事都沒有不成功的。

儒釋道精選30句:修身,養心,知命

4、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經》

大意:最大的禍患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想要得到的慾望。知足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5、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道德經》

大意:想要關閉它,就要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強化它;想要廢除它,就要先興旺它;想要奪取一些東西,就要先給予一些東西。

6、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經》

大意: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這不正是因為無私嗎?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儒釋道精選30句:修身,養心,知命

7、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莊子》

大意:如果情緒上放縱自己悲傷或快樂,那麼自身的德行就會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麼就無法體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惡,那麼最原初的心性就會缺失。

8、絕跡易,無行地難。——《莊子》

大意:消除足跡容易,但不從地上行走太困難了。常用來說明要腳踏實地,切莫好高騖遠。

9、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莊子》

大意:最有智慧的人,總會表現出豁達大度之態;小有才氣的人,總愛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計較。合乎大道的言論,其勢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讓人聽了心悅誠服;那些耍小聰明的言論,瑣瑣碎碎,廢話連篇。

10、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莊子》

大意:古代的人,隨外物變化而內心保持不變;現在的人,內心多變而不能隨外物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中英對照丨力不足者,中道而廢
最美十首讀書詩詞:唯有書香最醉人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