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方辨治冠心病

經方辨治冠心病

冠心病是臨床的常見疾病,治療方案也是多種,今天就來和公安醫院毛喆醫師一起了解一下經方中關於冠心病的辯治。

辨部位,胸陽痹阻,栝樓薤白劑宣痹通陽

《金匱要略》將胸痹病的典型癥狀羅列為「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此由胸陽不振,陰邪上乘而致,治宜宣痹通陽,仲景擬栝樓薤白劑治之。使用本方的臨床指征為:胸背徹痛,短氣,喘息,胸部有悶憋感。

栝樓薤白劑的主葯是栝樓、薤白,栝樓辛潤,是通絡開結之良藥。古人指出栝樓能使人心氣「內洞」,「內洞」就是暢快。本例有胸悶痛並欲使人拍打,這是胸陽不得宣通的表現,故選用具有疏通胸中陽氣,使氣血得以流通的栝樓薤白半夏湯,隨症增入通絡的秦艽、桂枝,活血化瘀的赤芍、鬱金等,這樣就使栝樓薤白的通陽宣痹作用由氣分深入到血分,氣行則血行,氣血一活,痹阻自然消散。

查體質,氣陰兩虧,桂枝湯合參麥益氣養陰

仲景將胸痹病的病機概括為「陽微陰弦」四個字,所謂「陽微」,既指陽虛,又指上焦陽位的氣陰兩虧。胸痹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體質多有虧損,凡臨床上以悶、喘、短氣為主症的胸痹病人,若從益氣養陰入手,每獲良效。

本例患者無明顯實邪,無肢冷及天冷加劇之寒象,又無舌紫脈澀、刺痛之瘀象,也無悶憋壓抑、舌苔厚膩之痰象,僅有胸悶、氣短、汗出心慌,故診為氣陰兩虛證。桂枝湯外和營衛,內理氣血,加入太子參、麥冬益氣養陰,黃精不膩不燥,有潤肺寧心作用。《金匱要略》胸痹篇,無益氣養陰的方葯,而《傷寒論》的炙甘草湯可補《金匱要略》方葯之不足,但以脈結代方為合拍,本例脈緩無結代象,故不選炙甘草湯。

求病本,心腎陽虛,真武湯溫心腎之陽

胸痹病,虛為本,實為標,虛在陽氣,以心腎陽氣不足為主。「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素問?調經論》)心陽主通運血脈,腎陽主溫化陰精,心陽虛則血脈滯而不流,腎陽虛則陰精凝而不化,均可使血脈痹阻形成胸痹。臨床表現為:胸悶痛,肢冷畏寒,每遇冬季或夜間加重,治宜扶心陽,溫腎陽,陽氣溫煦,血脈自能暢通。

據臨床觀察,胸痹病人寒證多,熱證少,多伴四肢不溫,常在冬季加重即為驗證。《傷寒論》真武湯扶陽抑陰,溫通經脈。加入生黃芪、丹參、當歸、薤白,意在加強益氣活血作用,使藥力深入血脈。方中附子用量可隨症增損,因人而異,用至30g者要將附子先煮2個小時,一般用量煎煮1個小時即可。但不可不用,舍此心腎之陽難以復原。

審病情,痰瘀相兼,苓桂術甘化痰活瘀

「陽微陰弦」的陰弦二字,包括血瘀、痰阻、寒凝、氣滯四個方面。血瘀和痰阻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它是實邪,均可致脈道不暢而形成胸痹。血瘀可使濕聚生痰,痰阻也可使血濁而成瘀。我常用苓桂術甘湯健脾化痰加味治之。

苓桂術甘湯為張仲景治療痰飲病之名方。方中桂枝既可鼓舞脾陽化濕,又可鼓舞心陽運血。故本方實際上是一個化痰、活血兼備的方劑。加半夏意在和胃降逆化痰,加蘇梗則有理氣寬胸作用,加入赤芍、降香,活血理氣止痛作用較強,且起效較快。隨症加用藥物是臨床心得。臨證選方,需對證立法,依法遣葯。不論經方、時方、驗方,只要符合治則,都可選用。

診脈象,結代同見,炙甘草湯益氣復脈

胸痹病,由於心氣不足,無力推動血脈,故可見結代脈象。雖然《金匱要略》胸痹病門中無有結代脈象,但與之羽翼的《傷寒論》卻有「心動悸,脈結代」的記載。脈結代就是心律失常。筆者常用炙甘草湯治之。此方對於功能性心律失常常可於短期內見效,即使是器質性病變,也能改善癥狀,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轉化。

炙甘草湯為益氣復脈之方。考原方陰藥用量大(如生地、麥冬),而陽葯(如人蔘、桂枝)用量反而不及其半,如此怎能使血脈通暢?岳美中先生指出:「陰葯非重量,則倉卒間無能生血補血,但陰本主靜,無力自動,必憑藉陽葯主動者以推之換之而激促之,方能上入於心,催動血行,使結代之脈去,動悸之證止。」(《岳美中醫案集》)。

以上即為冠心病在經方中的辯治,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津門國醫 的精彩文章:

中藥之 敗醬草

TAG:津門國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