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 第六講(上)

楞嚴經 第六講(上)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

從現在念的以下是正解說楞嚴經。咱們前頭所講的叫序分,從 【阿難見佛】以下就為正宗分,最後是流通分。正宗分就是講最主要的修行禪定的目的,這個正宗就是專說楞嚴定的。

阿難遇了難,經過文殊菩薩救了回來,到了法會當中,見了佛,向佛表說。他說:我很悔恨,從無始來我只是多聞,沒有修定力。。我現在請求佛給我開示,一切諸佛成道的方法,都是因為修定而得成的,妙奢摩他、三摩、禪那,這三種是表示菩提道的,這叫三菩提道。菩提是印度梵語,我們中國話就翻覺道,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就是三菩提道。自覺是自度,覺他是度人,自度和度他都成就了,就叫覺行圓滿。但是過去一切諸佛,他們是怎麼樣成就菩提道的?他們都是依著修定而得成的。他們之所以成就了菩提道,了了生死,究竟成了佛,他們是依著三要道的,就是妙奢摩他、三摩、禪那。但是怎麼才能進入妙奢摩他、怎麼才能修成三摩地、怎麼才能修成禪那呢?他們前面一定有個進入的善巧方便的方法。

說到菩提,咱們剛才說三菩提,什麼叫三菩提?真性菩提、實智菩提、方便菩提,這叫三菩提。以三菩提證三德,具三身,法身、報身、化身,就究竟成就了三菩提。真性菩提全是講理性的,以理為道,這叫菩提道,理性就是道,這個理性就是真如自性,就是我們的真心。真如就是理,這個理就是我們自心本來覺悟的佛性。就是人人皆具足,與佛無二無別,平等的體性。咱們經常說 【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心,你現在的心,跟一切眾生,跟一切諸佛,無二無別,就是眾生與佛不二。但是不二有分別,一個是迷了,迷了這個真如自性,一個是修證的悟道了,返歸這個真性,證得了這個最究竟的理。在我們經常說三身佛,這個是屬法身佛。在三德說,這叫法身德。

我們的實智菩提是什麼?就是以真實的智慧為菩提道。能夠達到真實的智慧了,窮徹你自心本來的根本,就是本源,就叫真如理體,真如理體就是諸佛所證得的、成就的根本智。從這根本智所起的相用,相就是佛的自受用身,叫報身。報身怎麼成就的?以真如智照著真如理,以智慧來照理,能夠窮徹它的本體,理無不徹,這叫理智。咱們經常說你喪失理智了,你沒有理智。這個理智跟我們說喪失理智是不同的。這個又叫實智,就是實智菩提,也叫般若德。一個法身德,一個般若德;咱們講三德的時候,講本具的理體就是法身德,以這個真實的理智來照你這個本體,這個就叫般若德,就叫般若的智慧。在佛身說叫自受用報身,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報身佛,盧舍那佛;在梵網經上講千丈盧舍那,就是自受用的報身。這叫實智菩提。

怎麼才能進入實智菩提和達到真性菩提呢?必須得假方便,方便就是善巧,這個方便善巧就叫方便菩提。一般所說的三菩提:方便菩提、實智菩提、真性菩提。在楞嚴經上名相很多,它們各有各的作用。方便菩提就是佛的化身,就是釋迦牟尼。這個就是隨機說法,遇到什麼人,應以何法得度者,佛就說什麼法。一般我們說權巧方便,自己已經圓滿了,就要覺他。以咱們所本具的根本智,啟得後來修成的叫後得智,就現自他受用的報身佛。這個報身佛是給地上的菩薩說法的,他這個方便善巧僅對地上的菩薩。眾生各種的根機不同,佛要從報身示現化身;應各種機,現應化身成就度生的事業。例如我們釋迦牟尼佛,這個是化身佛,又稱權智佛,權巧方便示現。在佛的自身是無礙的,在度生的時候是無障礙的,又名叫解脫德。

方便菩提證得是解脫德,實智菩提證得是般若德,真性菩提證得是法身德,三身、三智、三菩提。法身、報身、應化身,這叫三身。真性菩提、實智菩提、方便菩提,這叫三菩提。因此法身、報身、化身這是佛的三身,三身具足三德,三德即是三菩提。阿難尊者這個時候,他怨恨自己遇著魔難,不能破魔、不能敵魔、不能降魔,光有聞,沒有思,沒有修。聞不能解決問題,但是聞必須得修,修才能證得。但是你想修得證得才行,你要不聞又怎麼能修得證得呢?所以這三個是不能分離的。

以下就講阿難請求佛說。因為他感覺自己沒有定力,遇到事情不能定,不能克服了。妙奢摩他、三摩地、禪那這是定的總名,這是十方諸佛在因地所修的定名,有這麼三個次第,三個名字不同。妙奢摩他、妙三摩地、妙禪那,這三個定加上一個妙字就不同了,那就不是一般的了。這三個都是定的別名,總說起來都叫首楞嚴定。楞嚴經是講定的。但是在首楞嚴定裡頭分三個次第,首楞嚴定是總名,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是別名。經常我們說奢摩他,就代表了三定的共名,都叫定。為什麼要加個首楞嚴?首楞嚴是不共的,奢摩他定是共的。定有深有淺,有大定,有小定,首楞嚴定就不是這樣子了,所以首楞嚴定就專指首楞嚴經說的。

現在阿難向佛請求,他每個字前頭都加個妙字,妙奢摩他,這個妙字就專指著含義很深的,就是十方諸佛所能成佛的,他們所得的定,所以加個妙,妙專指著十方如來得成菩提的定。但是怎麼能進入?所以他特別向佛請求最初的方便,就是從哪裡下手,我怎麼才能進入諸佛的禪定?想入楞嚴大定,那你不要把你妄想心當成真實心。就是我們現在所有的這個識不是心,現在我們所用的全都是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這八個識,這個不是智慧。要用什麼方便把這個識心給破了,認識到識非心,破識顯見,十方顯見,八方顯見,就是顯我們的那個見,就是開佛知見的見。咱們講法華經,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開示悟入。是見,不是心。也不是識。能夠見得自己的根性,這個根性是什麼形相?它遇著任何事物不動搖,沒有恐怖感,泰山崩於前而不驚,不會受什麼驚嚇的,永遠不動搖,它不屬於生滅的,本來大定。楞嚴常在定,就是自然而然的天然的本定,就是我們本來的自性。一般的說,以此經說叫如來藏性,如來藏含如來。藏者是含藏之義,就含藏如來的性體。依著這個所含藏的根本性體來說,根性它是不生不滅的。在我們修行的時候,必須因因而起助緣,這個就是我們本來的因,以此為本,以此為因。因是什麼?就是我們要想修菩提、成菩提因地的心。阿難問如何成就最初方便?你把你識心放下,依照你這個根本的心,稱心而起性,依性而修,這叫因地菩提心,它就來給你作最初方便。方便只是個門,依著這個門而能進入。佛就給他說奢摩他就是最初的方便,這是悟道之門,依這個修去吧!要想得到大定,三摩定,知道了從初下手,從三摩地初入手;就能入定了,頓超生死,立證菩提。所以禪宗裡頭提倡這個,說禪門一炷香,頓超直入,立證菩提。觀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觀你自己的如來藏性。你問如何最初方便?這就是三摩最初方便。你先要知道超生死之門,入聖賢之地,進入聖賢之地。

禪那的方便,就是證,在此經說要經歷五十五位。這個咱們在講華嚴經的時候,五十五位一位一位都講過了,更能明白了,此經後頭還要詳細的講。

所以佛所說的一代時教,利益眾生,所有演的三藏十二部都叫方便門。不過是把它最初所說的詳細分析了一下,什麼叫最初方便?阿難請求如何能進入,得有方便善巧。每一定都有它最初的方便,例如妙奢摩他,它的方便是什麼?把你這個妄識破了,顯你的根門,這就是最初的方便。特別注意,六根的根門,眼,眼睛看;見,見非眼。這個見是識心分別,眼有眼識,眼識的分別。這個見在二十五圓通後選見,文殊師利菩薩選的是耳根,耳根圓通,那是觀世音菩薩的法門,耳根圓通。耳根所有的見、聞,聞不是耳。眼睛看見,眼睛不是見,見非眼,眼非見。就是你必須用妙奢摩他、用定力把你這個識破掉,破識顯它的根,這就是最初方便。同時你要懂得什麼是性、什麼是相、什麼是識,先把這個分別清楚,這都是最初方便。

所有的事離不開理。說你這個人不講道理。什麼道理?什麼道什麼理搞清楚。有一回我跟人家回答的時候,他先問我,他說:佛所說的話無根無據的不講道理?我說你搞錯了,佛所教授的全是理,全是講道理的。社會上講的道理不是理,是假的。社會裡頭講人,人講人的道理;畜生講畜生的道理;你到最高法院講法理,依法行事,國家制定法理。但是我們眾生還有情理,人跟人的感情,這叫情理。法有法理,情有情理。道包括很多了,每一條道都有理,這些合理不合理呢?全是虛妄的,不合理的。

我們講妙奢摩他,把你識心破了,顯根,這是最初的方便。這個文里講的非常詳細,阿難反覆的問佛,佛反覆的答覆,在文中、文後詳細講。所有的事,詮事都是理。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理能成事,沒有理,事立不起來的。同樣要是沒有事,理也顯不出來。事能顯理,理能成事,這叫最初方便。所以妙奢摩他就跟我們講這種道理,能夠使你緣生生緣之因。緣能促成,必須有因;因能生起,仗緣促成。沒有生起的因,緣不能立;有生起的因,緣是輔助的,緣是給你成就的。佛跟阿難尊者說生滅一切的根性,都是因為因地的心,這就是最初方便。緣字到後文的時候,各大菩薩說圓通的時候,佛叫文殊選哪個對娑婆世界最有緣、最能得明白開悟?文殊菩薩就選這個耳根, 【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他的聞根最殊勝,聞法悟道,這是圓修而證入的。證入什麼?妙三摩地。無論你建立道場,利益眾生,以楞嚴咒為你最初的方便。楞嚴咒是什麼意思?就是現在我們講的經,都是這部經,妙三摩就是楞嚴經最根本的,就是楞嚴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南懷瑾老師:千萬注意!脊髓千萬不要隨便抽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