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小孩上學得花多少錢?有人砸鍋賣鐵,有人包吃包住

古代小孩上學得花多少錢?有人砸鍋賣鐵,有人包吃包住

在中國古代有個職業等級的排名,分別為:士、農、工、商。可能與國家統治者的政治需求有關,讀書的士人排在了所有人的前面。這也便造就了古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氛圍。因此,那會兒的人若想出人頭地就必須苦讀詩書。而要苦讀的前提是你必須要認字,所以成為士子的第一步就是入學堂。那麼,問題來了:「古代小孩上學得花多少錢?」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重視教育的大國,所以從夏朝開始便有學校的存在。只不過在夏商周那會兒,能入學的只有貴族子弟。而當時的學校都是由官府創辦,對於那些貴族子弟是免費教學的。因此當時盛行的便是「學在官府」。

到了春秋時期,孔子大膽的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學主張。他秉持著「皇帝失官,學在四夷」的教學理念,親自開辦了私塾。私塾是開辦起來了,但孔子卻還得為自己的口糧發愁。他只是魯國一個破落的貴族後裔,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手裡也沒多少閑錢。因此,孔子立了這麼一條規矩:只要有人能給的起我十條肉乾,就可以做我的弟子。從此他便開創了「上學要交膏火」的新時代。

秦朝時,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緣故,儒學遭到了很大的打擊,在私立學校上學的就更少了。從漢朝到魏晉時期,因為政權更迭頻繁,官學是自顧不暇,反而讓私塾迅猛發展起來。當時的私塾招收的大多是貧寒子弟,學校管吃管住。如果學生付不起學費就需要替學校或老師打一年工來償還。一般都是幫助老師管理學校事務或者做做家務之類的活。

等到隋唐時期,開設了科舉制。讀書人更是看到希望,父母為了讓孩子入學真的是砸鍋賣鐵。當時最便宜的學校便是寺院僧人開辦的學堂,不僅學費低,而且還有獎學金可拿。是貧寒子弟最佳的去處。宋朝時,因為經濟比較富裕。所以對於求學的學生一律包吃包住,表現好的學生還可領到「零花錢」。

明清之際,民辦學校的收入有兩塊。一部分是官府扶持,另一部分是地方鄉紳和百姓捐贈。而當時民辦教師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學費。通過家長與學校老師商議,學生每人每年交80到120斤小麥作為學費。一位老師一年的收入大概在2000斤小麥左右。

2017修心日曆

¥53.6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穿著黃馬褂遇刺,這位清朝重臣表明「雖死無憾」!
李世民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最信任的只有這兩人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