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剪紙謳歌勞模——記高少萍的剪紙《勞動者之歌》

剪紙謳歌勞模——記高少萍的剪紙《勞動者之歌》

黃景圖(勞動模範) 高少萍

「五一」勞動節前夕,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傑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民協剪紙藝委會副主任高少萍創作了一組十幅剪紙作品《勞動者之歌》,這是她向「五一」勞動節的獻禮。

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高少萍去年由全國總工會選送,進入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模班深造學習。在京學習期間,她利用空餘時間進學校、進部隊、進社區,義務給大家傳播剪紙技藝;同時認識了不少勞模,被他們的先進事迹所感動,這激發了她要以剪紙藝術歌頌勞模的創作熱情。今年清明時節,她回到故鄉,夜以繼日地創作了這組十幅剪紙《勞動者之歌》。

這組《勞動者之歌》,共剪出了十位勞動者代表:智呼聲(四屆全國勞模)、郭晉龍(大國工匠)、林建平(慈善家)、鞏鵬(大國工匠)、高少萍(文化使者)、鄭貴有(大國工匠)、黃景圖(電氣專家)、蔡天明(全國勞模)、虞海濃(全國勞模)、伍亞媛(全國勞模)。

中國傳統民間剪紙是意象造型藝術,以意構象,以象寓意。它不是具象造型,不是塑造自然中的真實物象,而是塑造作者主觀意念中的形象;它不受比例、透視、時空的限制,採用誇張、透疊、拼連、複合、添加等造型方法和象徵、裝飾、諧音、擬人、表號等表現手法來寓意、構圖、造型。因而民間剪紙不適宜表現真人真事,不然,就會失去傳統民間剪紙語言特徵,成為過了刀的「繪畫化」剪刻紙的翻版。這也是民間剪紙語言的局限和創新的難點,對此,高少萍進行了深入探索。她在這組剪紙中,運用意象造型與具象造型相結合的手法,以意象造型為主、具象造型為輔;構圖採用長方形背景套圓形特寫鏡頭,突出人物形象主體,人物面部造型以中國畫白描陽線造型。人物衣服及道具又吸取版畫對陰陽、黑白、塊線、粗細的處理方法。而圓形鏡頭周圍的背景則採用陰剪意象造型方法和表現手法,塑造了喜鵲登梅、長青松樹、富貴牡丹等象徵吉祥含義的紋飾及「勞動者之歌」文字,寄寓了歌頌勞模品質高尚、希望事業長久的含義。畫面構圖豐滿、均衡、清晰,造型陰陽結合、粗細襯托,風格秀麗、纖細、優美。

「我創作《勞動者之歌》是因為我國產業工人隊伍是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隊伍,勞模是這支隊伍中的傑出代表,我想用手中這把小小的剪刀來謳歌這支勞動者大軍,剪好每個人物與故事。 」高少萍說,希望自己的這些作品能夠強化社會認知,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氛圍,特別希望青年一代能由此獲得更多的職業榮譽感、自豪感和獲得感,為各自所服務的單位再創輝煌。(來源:中國藝術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大劇院歌劇節「擺宴」9台28場演出
上海匡時2018春拍4月30日舉槌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