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危急存亡之際,何以使國民更始?蔣介石強調當以三民主義為教育原則

危急存亡之際,何以使國民更始?蔣介石強調當以三民主義為教育原則

本文作者:

朱慶葆,南京大學教授,主要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太平天國史。

陳進金,台灣東華大學教授,主要方向中國近現代史。

孫若怡,台灣中興大學教授,主要方向中國近代史、中外關係史。

牛力,南京大學教授,主要方向中國近代教育史。

1937年9月23日淞滬戰役後,隨著即將達成的國共第二次合作,蔣中正在回應《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而發表的談話中,就特別指出:「余以為吾人革命,所爭者不在個人之意氣與私見,而為三民主義之實行。在存亡危急之秋,……當使全國國民徹底更始,力謀團結,以共保國家之生命與生存。」

《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在中央訓練團第一期畢業典禮上,蔣中正再次指出:「我們要問我們教育要做甚麼?就是要他實行黨員守則,教他實行三民主義。」

蔣介石

1939年3月4日,在抗戰已進入最重要階段後,面對社會各界對教育發展的爭論,蔣中正於第三次全國教育會議上,進一步對與會的教育界人士懇切呼籲,應「以革命救國的三民主義為我國教育的最高基準,實施抗戰建國綱領,創造現代國家的新生命。……我們教育界要救國家危亡,就不可不以實現三民主義引為自身的責任,……我們要革命加速成功,要抗戰提早勝利,負教育責任的同胞們同心一德,為三民主義而努力」。

綜觀其所述,三民主義並不是教育的基本綱領或方針,而是政策與實踐的最高指導原則。那麼什麼是三民主義的教育呢?在因應全面抗戰的民族大危機中,蔣中正剴切指出:「我希望諸君著眼到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堅定我們全國抗戰的意志,建立我們積極建國的精神,尤其要時時刻刻提高我們民族固有的道德。」

因此,實現三民主義為鵠地的教育,其實正是一種意志、一種精神、一種固有道德的教育。而早在前一年中央訓練團畢業典禮的講話上,他也已經指出:「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改造人心,亦就是要樹立國民的精神,改良社會的心理。一定先要將人心改造過來,國家的精神建立起來,其他教育上的一切功能,才能夠充分發揮。我們不僅要傳授學生一些智識和技能,而要使他們貢獻這些學問技術為國家和人類效用;我們不僅是授予一些人生必須的修養,而要使受教者成為徹里徹外的現代中國的國民!我們的教育要達到這個目的,就一定要有一個一貫的根本教材,以培養一個貫徹於全體的根本精神,以為一切教育的中心。」

蔣介石視察中央訓練團

教育的責任既是教民,那麼,三民主義的教育內容要教什麼?受教育的人必須要學的又是什麼?從根本上「教他愛國,教他齊家,教他接物處世,教他立業治事,教他負責服務,教他強身助人,教他濟世和教他成功」。同時,在這一切教育的根本科目當中,「都要和中國固有的精神思想和道德相結合;……深植於人人內心之中」。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第十卷》,2015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1941侵華日軍史無前例地集結七十萬大軍,究竟是為了防備哪位可怕的對手?
義和團為何一定要趕走洋鬼子?此文說得最透徹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