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圖書館中竟藏有記錄唐宋遺風的茶器圖書!

日本圖書館中竟藏有記錄唐宋遺風的茶器圖書!

《鐵壺之家》一個懂生活的的公眾號

傳說在宋代,有一賣茶翁,此翁在57歲時,實踐以茶修行之道,自帶茶具到相國寺一帶賣茶,建通仙亭,在這裡掛茶旗,設茶爐,擺銅錢筒,在茶亭前的竹筒上寫著:「百兩不嫌多,半文不嫌少,白喝也可以,只是不倒找」。

此後,賣茶翁名聲大震,門前賓客盈門,功利之徒拚命收集他的各種用具。茶翁卻在臨終之前,將他所有茶器一把火燒光,使之化為灰燼。他的行為與人生哲學激發了當時文人墨客的創作熱情,對當時的茶人、畫家、詩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賣茶翁茶器圖》

此《賣茶翁茶器圖》就乃木村孔陽氏模寫賣茶翁(高游外)茶具計33件,都彩繪木刻,甚精細。亦猶可遠窺唐宋古器形制之大略。原本藏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因受國內茶友喜愛,此冊採用現代宣紙彩印技術加以複製,又以傳統工藝冊頁裝訂,實現了對此佳作的完美呈現。

爐龕:放置爐子的小閣子。

都籃:飲茶完畢,收貯所有茶具,以備來日。

急燒:又稱急須,煮茶、暖酒器名。

銅爐:為生火煮茶之用,以鍛鐵鑄之,或燒制泥爐代用。

瓢扚:大多由葫蘆製成。用來堯水。

注子:古代漢族酒器。金屬或瓷製成。可坐入注碗中。始於晚唐 ,盛行於宋元時期。起到保溫作用。

錢筒:存放古時錢幣,多由竹製成。

烏楦:用途不明,從器物文字上似乎可以判斷是收納廢物的器皿。

茶罐:存放茶葉的罐子,錫製成。因錫穩定密封度好,故多用其存放茶葉。

吹管:起爐火時用的吹火管子。街邊賣茶必要茶道具。

純銀 純銅製茶則(木目金)

檐子:類似與扁擔的作用,挑貨擔子。

錢筒:大小竹筒用來存放錢幣。

水註:注水壺。

瓦爐:顧名思義,用瓦燒製為生火煮茶之用。

炭籃:盛放燒水炭的容器,外面多由竹篾製成,裡層包裹黑色油紙。

小爐:生火爐。

提籃:存放雜物的籃子。

爐圍:罩在爐子外的竹簍,起到隔斷保護的作用。

注子:古代酒壺。金屬或瓷製成。可坐入注碗中。

炭撾:用來砸炭的鐵鎚。

焙鉤:又名茶焙,是一種竹編,外包裹箬竹的葉子。因箬葉有收火的功效,可以避免把茶葉黃。茶放在茶焙里,要求小火烘製。

建水:盛放廢茶水的器皿。

具列:用以陳列茶器,現在通常稱為茶棚。

茶旗:類似今天店鋪門口的廣告牌,招攬客人用。

茶壺:存放茶葉的罐子。日本稱為茶入或者茶心壺。

灰爐:燒水爐的一種。下面沒有通風口,現今日本茶道具中發展為火缽或瓶掛。

瓶床:現在統稱為瓶座,穩定壺和瓶的放置。

註:圖片來自網路

溫馨提示:《鐵壺之家》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告知當日及時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知識庫,我們崇尚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源:鐵壺之家 微信:aitieh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長期喝茶的利與弊 不看好自己的身體就亂喝會出問題的!
綠茶過期了,還能喝嗎?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