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生輕信謠言,在試卷中痛罵皇帝,大臣要求治罪,皇帝卻說:算了

考生輕信謠言,在試卷中痛罵皇帝,大臣要求治罪,皇帝卻說:算了

嘉祐六年(1061年)的一天,大宋仁宗皇帝趙禎氣得臉色發白,他堂堂一個皇帝,即便不是皇帝也是個五十二歲的老人,居然被一個年輕人罵得狗血淋頭。

如果事出有因倒也罷了,可這位年輕人不識好歹,居然在最不能罵人的時候,對他毫不留情地破口大罵。滿朝震懾,大臣們要求皇帝治這個不知死活的年輕人的罪,但有的大臣卻說:皇上怎麼能和他一般見識呢?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客套話,宋仁宗認為,這群挨千刀的大臣,心理肯定這樣想:這是哪位大神啊?謝謝哦,把我們不敢說卻想說的話全說出來了!

宋仁宗的敏感並非無風起浪。他在位三十九年來,幾乎每天都有大臣在耳邊聒噪:陛下,你這也不能做。陛下,你那也不能做哦!更無恥的是,大臣們還干涉皇帝的私生活,他後宮妃嬪明明不多,可大臣們依然言之鑿鑿地表示:陛下,你要注意身體,別總想著女人!

朕操你……宋仁宗實在憋不住想罵髒話。你們讓朕不近女色,可你們自己呢?哪個不是三妻四妾,哪個不是左擁右抱,哪個不是流連煙花之地,為什麼朕就不行?

司馬光說:你就是不行!又是司馬光,宋仁宗對他又愛又恨,他確實是個耿直不阿的人,這點很可愛;但他太喜歡多管閑事,這次年輕人罵皇帝的事,又是司馬光第一個站出來:陛下,淡定,忍住,不要計較!

司馬光朕操你……宋仁宗實在忍無可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能讓宋仁宗如此氣憤?

原來,這年宋仁宗舉行殿試,原本是網羅天下才子的一天,仁宗的心情倍兒爽。可是,有位考生答卷時,非但沒有像別的考生說幾句客套話,稱頌皇帝聖明,反而聽信謠言,在試卷上寫道:宮中貴姬至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坐朝不聞咨謨,便殿無所顧問。

古人說話都比較委婉,饒是如此,考生對皇帝的痛罵,依然十分地犀利。他說皇帝有三條罪狀:第一,好色,後宮妃嬪上千人;第二,好玩,沉迷享受,醉生夢死;第三,剛愎,不聽從大臣的建議。

該考生這麼說有何證據?沒證據,他在街上聽到的,正是所謂道聽途說。那麼,宋仁宗犯過這三條錯誤沒有?完全沒有,他後宮妃嬪不超過二十個,即位幾十年來一直兢兢業業,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對朝臣最尊重的皇帝之一。也就是說,該考生完全是含血噴人,擱現在,宋仁宗可以告他誹謗。

難怪宋仁宗如此氣沖斗牛!

那麼,這位考生最後怎麼處理的呢?

宋仁宗當然想過給他點顏色瞧瞧,但司馬光等大臣力保該考生,宋仁宗無奈,只好說道:「算啦!我要求人家直言進諫,可人家說了直言,我又治他的罪,這樣是不是太沒節操啦?」

直言也不能誹謗呀!但是,只要宋仁宗治考生的罪,大臣們才不管是什麼原因,他們只會拿宋仁宗欺負考生大做文章。這正是宋仁宗的無奈之處。

就這樣,該考生不僅無罪,還中了進士。

那麼,這位痛罵皇帝的考生到底是誰?他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蘇軾的弟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他為南宋抒寫了最後的一絲輝煌,無論戰功還是品德,都是偉大英雄
壽縣故事傳說--南唐後周壽春之戰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