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王丹印章臨創展

王丹印章臨創展

名家丨王丹

王丹先生是當代屈指可數的在書畫印三方面同時取得較高成就的藝術家。也恰恰是因為他具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故能使他的篆刻創作站在一個相對較高的起點上向更高的境界攀登。王丹先生在書畫印一體化的藝術追求中,是典型的文人篆刻在當代的突出實踐者。

——大美君

臨摹作品

臨印感想

此乃戰國時代齊國陶銘,也稱為「印陶」。當時各大諸侯國的重要城邑遺址,後世都有陶銘出土,雖叫「陶銘」,其實是「印陶」。叫印陶,就是印章抑蓋在濕潤狀態下陶坯上的印跡,其和出土的秦漢封泥異曲同工。

我臨的這方印陶是抑蓋在圓弧瓦上的印跡,其拓片出來是白文狀態。而我更感興趣的是它的「母體印」是什麼材質的?(當然,母體印文肯定是朱文的)是銅質、陶質,還是木或其它材質?不管是什麼材質,一定是當時的「印工」精心刻制出來的。即使是銅鑄的,初始的「陶范」或是「蠟坯」也是「印工」用刀刻出來的,和我們今天的篆刻創作沒有什麼不同。我的推斷是用陶坯刻出來的,再經窯火燒後成為可作為抑蓋的陶印,因為這樣最簡便易行。這裡面有當時通行文字的「美化」,即先民對當時文字樸實自然的美的裝飾,也有我們今天所說的「篆法」、「章法」,甚至「刀法」,而且是極為莊重的抑蓋,用來作為所制器物的標識,以及對其歸屬的認定,這樣就使我們今天能欣賞到兩千多年前自然天成、錯落有致的印陶古物。我想像著這方印陶「母印」的樣式,用巨型陶坯意臨其「朱文母印」,旨在體會先民們對印法的審美精神,純樸的創作心境和宏大開張的氣象。臨就,再用陶泥抑蓋封泥,又有了新的心得:古印陶的文字拓片和我抑蓋的封泥樣式拓出來的效果完全不同。圖1是原拓片,字跡清晰,線條瘦勁,如果實臨成朱文,可呈現完整的朱文作品(如圖2,為我臨摹的朱文作品)。圖3是此圓弧瓦的照片,可見其凹狀線質。可是我抑蓋的封泥作品(圖4)拓印出來完全與原拓(圖1)不同,但亦表現出別樣的意趣:渾然厚重,虛和蒼古(這並非自誇,觀賞很多當代印人的朱文封泥作品,我也有同感)。如此臨摹古印,使我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1)古人的「朱文母體印章」不論它是什麼材質,刻得一定很深,並且線條薄細、鋒銳。因為「印工」考慮的是在泥坯上的抑蓋效果,而並非考慮如今天一樣用印泥鈐蓋在紙上的印跡,因為那時還沒有印泥和紙張。

(2)抑蓋印陶時是在陶坯乾濕適度的狀態下完成的,就如同我們今天在紫砂壺上的抑蓋方法,甚至要用力擊敲,故而線質非常的清晰易識。

(3)當代印人的封泥作品,白文印章抑蓋成朱文封泥,鈐拓出的作品往往是妙品佳作(哪怕白文朱拓印花質量不佳),因為拓出的線質是白文印母體凹的底部的凸起部位,故封泥後凸起的線質,印人不經意、不在意表現的部分常能還原出立體質感。再者,用棕刷鑿拓的精拓可以準確、精微地呈現出一些意外的效果;又如用拓包施墨時的輕重、乾濕等,也可產生某些虛實相生的旨趣。

(4)用石材、陶坯或其它印材摹擬封泥的朱文線條只能是一種對韻致的參照,就像我們參照瓦當、磚銘等一樣。我認為從印章刻制角度看,這種取法很難達到墨拓封泥線質的效果,只能從墨韻、質感的鮮活生動上找到某種接近它的介質。

所以我們現在用印泥鈐蓋古代印璽,可以說是「秦漢印人」沒有預料到的「事件」發生了。這實際是明清以來篆刻家對「印宗秦漢」的理解,但於古人的初衷來說,這是不是一個誤會?是耶,非耶,這裡面藝術想像的空間實際上是非常廣闊的。

作品釋文

荀伯伊之鉨

作品釋文

左安男鉨

作品釋文

二郎丑

創作作品

作品釋文

雲是鶴家鄉

作品釋文

且飲墨瀋一升

王丹先生

王丹,字復秋,號易齋。1963年生於遼寧錦州。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篆刻專業委員會主任,遼寧省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政協常委,第七屆全國青聯委員,西泠印社理事,錦州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多次擔任全國書法篆刻展評委。

溫馨提示:《大美書畫》刊登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大美書畫 微信:zgdmsh)。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翰林 的精彩文章:

想加入西泠印社,這個面向全國的篆刻大賽一定要看!
藝術的弱者,騙錢的高手

TAG:書畫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