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弘一法師VS馬一浮,沒有對比的書法作品,就永遠沒有傷害

弘一法師VS馬一浮,沒有對比的書法作品,就永遠沒有傷害

馬一浮(1883年4月2日-1967年6月2日),原名浮,字一佛,幼名福田,號諶翁、被揭,晚號蠲叟、蠲戲老人,浙江紹興(今浙江紹興上虞)人。中國現代思想家,與梁漱溟、熊十力合稱為「現代三聖」,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精通繪畫、音樂、戲劇、書法、篆刻和詩詞,為現代中國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中興佛教南山律宗,為著名的佛教僧侶。

不可否認的講,馬一浮和弘一法師,都是當代書法發展史上最有力量和權威性的人物,很多人對馬一浮的評價不太客觀,甚至太過於崇拜,導致馬一浮在書法圈跟神一樣的存在。而弘一法師,更是一個牛逼的人物,很多人把弘一的書法拿出來做臨摹,當做枕邊之物。在當下,練弘一書法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當然,最有「成就」的算一個叫賈平凹的文化人了,賈平凹的書法近幾年來市場行情不錯,他的書法就是來源弘一,但今天不是說賈平凹,就說弘一和馬一浮的書法特點,以及根據他們的書法特點,我們能學到什麼?

與其說馬一浮的書法是出於「二王」和碑學之中,還不如說出於董其昌來的乾脆。實際上,馬一浮的書法取法於董其昌,從形式上,還是從用筆上都沒有擺脫董其昌的束縛。

這倒讓我想起了明代的大畫家陳繼儒,他的書法受董其昌的影響格外明顯,所以埋沒了他的真實水平。至於馬一浮,他對董其昌的接受上還是較近現代人來說是出類拔萃的。也許,今人的才氣不足以去理解董其昌,唯有馬一浮這個文化人方可。

其實,馬一浮在董其昌上也沒有什麼突破,論字的文化,他遠不及陳繼儒、論對董其昌的理解上遠不及康熙。所以,馬一浮的優勢在於他是個文化人,他的字屬於秀才字,文化氣不是十分充足,但不疲軟,相比較沈尹默、舒同、林散之、趙朴初、郭沫若來還是有優點的。所以,馬一浮在民國書法的這段歷史上還是富有資本的。

他的缺點也是明顯的,和沈尹默一樣小家子氣濃厚。不過,他的小家子氣是秀才氣,儘管筆墨功力較為深厚,但在書法的氣勢上拘於小節,在墨的神采上比較死板,比如他的線條依舊沒有擺脫碑學的陰影,平鋪紙面,缺乏生機。

這是近現代書法家,以及當代的書法「愛好者」的一個通病。所以,近現代書法史是書法概念趨向於造型藝術的狹隘之路。這一點,在舒同和趙朴初的身上表現的很明顯。我為什麼說馬一浮的書法傳承不夠呢?道理就在於此。

當然,和馬一浮相對於,而且名氣比較厲害的就是弘一法師了,其實民國以來,在書法上具備高尚氣節的唯弘一法師莫屬。他的書法是碑學精神,貼學靈性,將碑帖融為一體,天人合一,是中國書法史上書法家的高度。只不過他過分的以我為主,缺乏與讀者的呼應,所以,弘一法師的書法是一塵不染,雅俗脫節。

這一點,他無法和智永、八大相比較。拿八大來說,他的書法精神十足,氣節高尚,師法自然,無論是書法家還是外行人都會被他的書法的酣暢與圓融所折服。而弘一的書法更多的只是一種安逸,即便是內行人或者外行人都有這種感受,但不大能從他的書法藝術中得到共鳴。主要原因還是他的師承關係不太明確。客觀來說,弘一的書法缺乏智永的正宗,八大的精道。他的書法在脫俗中還是略顯得疲軟一些。

弘一的書法是篆隸用筆,處處細膩,筆墨已經和諧,不過,有失酣暢。今人大多有將其墨跡置於案頭進行臨摹,其實這是一種不嚴謹的學書態度。弘一的書法其實還是一種造型美,儘管恬美,但缺乏傳承。他的弱點在於筆墨不酣暢,與觀眾脫節。不過這並不能影響他在近現代書法史的強硬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品評 的精彩文章:

以張海和劉炳森為代表的官僚書法家,惹得大部分人都想罵娘
中國書法家協會,說白了就是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娛樂場所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