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鏡頭的對象是時代

鏡頭的對象是時代

Rylynn

 The Thing That Came From Somewhere

Andy Mckee 

00:00/05:54

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1876—1964),德國著名的人像攝影師,並被譽為「德國人性的見證者」。桑德對他的被攝對象表現出了極大的尊重,他從不去改造被攝對象,而是盡量讓人物自己來表現自己。他拍攝到了整個時代,為時代留下了一張張面孔,成為一個特定時代的縮影。

WELCOME TO ART PAPAPA

藝術啪啪啪

文/黃欣撰寫 圖/黃欣網路整理

桑德從小就繼承了父親繪畫素描的天分,迫於生計,他在小學畢業後拿起鐵鍬走進了礦坑。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被礦工頭選中去做一位風光攝影家的助手。從此,他狂熱地喜歡上攝影。

張張看似面無表情的人物肖像,是人物最自然最本質的狀態。他的作品將人最原本的狀態客觀的記錄下來。這一藝術表達方式對當代攝影仍然有著極具指導性的意義。

這張照片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三個年輕人的裝束,由於要去參加一個鄉間舞會,所以他們少有的穿上了正式的禮服套裝,包括帽子和手杖,這把他們和他們的實際身份隔離開來。在拍攝過後,他們就繼續上路了。

這兩個看上去基本相似的姐妹是桑德在靠近威斯特伍德的地方拍攝的。她們表達了桑德心中對於「務農者」的形象,桑德把這類人認作為德國公民組成的基礎部分。

一個畫家的妻子正站在她丈夫的畫作之中。這樣一個作風前衛的女性出現在桑德的作品中是有一些突兀的。桑德似乎是想要用這樣一張照片來表達他對於當時社會的一種思考。

奧古斯特·桑德對攝影所採取的姿態─冷靜、中肯、客觀和忘我。他刻意而倔強地從正面角度直接面對被攝對象,讓被攝人物自己展示自己,以最簡便最直接的方法,直取了被攝對象的本質。

從歷史的角度看,桑德影響了一大批當今赫赫有名的攝影家。他的「以誠實的方式」道出真實的純客觀描述方式至今仍在影響著藝術影像的創作。如果沒有桑德出現在上個世紀的頭三十年,就不可能有上個世紀中期的純粹攝影的繁榮,更不會出現如今在世界攝影學術界佔據崇高地位的杜塞爾多夫學院攝影系貝歇夫婦的攝影創作與教學理念,當然,當代藝術領域裡也就不可能會有今天這般洋洋大觀的當代影像的鮮明形式及其獨特的地位。歷史無法假設,但其因因果果的歷史成因與綰結在一起的無數事實早已凝結成了超級堅固的歷史鏈條,順著這樣的鏈條往下看,我們會發現:桑德的影響還將繼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啪 的精彩文章:

精緻唯美的審美享受

TAG:藝術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