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交大新開的博物館,你去過嗎?

交大新開的博物館,你去過嗎?

前 言

當筆者初次看到高架橋洞兩側蟄伏的塗鴉牆,我第一次確認,這會是一所我熱愛的學校。

傳言中人們說交大是文化的沙漠,但是,你知道塗鴉牆嗎?閔行校區內有六面,總長超過500米。

街頭塗鴉的代表是在紐約布朗克斯區,紐約最窮的街區,那裡的年輕人喜歡在牆面上胡亂圖畫各自幫派的符號以佔據地盤。牆上作畫的創意很快被越來越多畫家接受,逐漸形成塗鴉這門藝術,風行世界各地。

旅行在巴黎時,塗鴉常常出現在高速公路兩側,理所當然地成為城市視覺的一部分。

在上海,街頭塗鴉是罕見的藝術景觀。幾年前,在楊浦區著名的大學路兩側,創智天地尚在建設中時,工地圍牆上也遍布塗鴉,然而那更多是官方的宣傳,少了些隨意的氣息,而且隨著項目竣工煙消雲散。

真正意義上的街頭塗鴉,只能在一些創意園區中看到。其中,靜安區M50旁的莫干山路上的塗鴉牆最具代表性,很多作品是經由別出心裁的設計和精良的繪畫而誕生,蔚為壯觀。一條不長的街道,值得駐足觀賞拍攝許久。

莫干山路上的塗鴉牆

在上海,街頭塗鴉一直走在違規的邊緣,是不羈、反叛、不安全、神秘這些感覺的綜合體。出於維護市容、街道治安等因素,在普通的城市街頭,便再難看見塗鴉。

因為罕見,才更想念。

走進大學,街頭藝術的氣息又撲面而來,我時常被它們打動,相較於街頭塗鴉,校園塗鴉更為不羈和隨性,對於自由有更多的詮釋。它像一個野外花園塊,所有未成熟的果實都被歡迎。我們目光所及,不乏一些「完全稱不上是塗鴉」的胡亂塗寫的作品,但未經雕琢並不是沒有意義,它們也是「校園塗鴉牆」這個意義集合體的不可缺的構成部分。

看似隨性的塗鴉,並非一件隨意的事。即使是突然心有鬱結想要發泄的簡單衝動,若是沒有特定的美術工具——顏料、筆刷、水桶、噴漆,便不能在牆上留下像樣的痕迹。也就是說,即使「亂塗亂畫」也是有備而來,他們都是認真的!為何我們不能也認真地看一看呢?

交大塗鴉牆一隅

某種程度上,每一幅塗鴉的壽命是短暫的。它的存在時長是隨機的。塗鴉牆存在著一種默認和許可,可以將舊的塗鴉覆蓋,進行新的創作。因此,塗鴉的生卒年月是不詳的,你無法預料它打動你的一眼是否是最後一眼,但是塗鴉牆上的更替越是頻繁,暗示著社群越是活力充沛。有一絲悲喜交加的意味。

但,塗鴉牆又是永恆存在的。只要牆佇立不倒,它身上的顏色便永不消退。即使被新的圖案所覆蓋,使用考古學家的方法橫向進行「挖掘地層」,也可以見證那一層顏料曾經存在過;即使被風侵蝕一凈,在分子層面這些顏料的物質元素依舊可以被探測。

因為短暫如曇花,所以需要被紀念;因為永恆如青樹,所以值得被紀念。

這便是牆博物館的所有初衷。

總之,塗鴉牆可以是對藝術的探索、實驗、秉承或顛覆,可以是初來乍到的招呼和離別時刻的紀念,可以是對心中不滿和叛逆情緒的發泄,可以是「今天有點閑,我們去干點什麼吧」的無聊。校園塗鴉文化與兼容並包的大學文化兼容並包。

因此我們想把塗鴉收集起來,附上一點觀後感,陳列在此,渴望這些校園藝術文化的結晶得到你們的再次審視:走馬觀花抑或仔細端詳。我們想記錄下交大閔行校區內1、2、4號橋洞里每一個筆觸的印跡,不論是精心打磨的作品,還是靈光一閃的痕迹;不論是唯美還是宣洩,都是一種藝術存在,值得記錄。

因為較完備,較詳細,像是記錄校園內的一塊歷史,這種功能猶如一間博物館,因此我們給公眾號取一個有點逼格的名字——牆博物館。

塗鴉牆是交大校園的一層藝術的底色。如果還有人說交大是文化的沙漠,請帶他來牆博物館白相相(玩玩)。

簡單來說

我們想挖掘交大校園內

塗鴉背後的故事和靈魂

若感興趣敬請關注!

突然學會寫作文的黃同學

幼兒園就會寫作的蔣同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牆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TAG:牆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