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月(上):汪曾祺與毛姆

4月(上):汪曾祺與毛姆

四月書單

April list

— (上)

讓幸福充滿閱讀

用閱讀創造幸福

讓幸福感充斥於閱讀過程,是一件非常幸福而幸運的事。在過去的閱讀體驗中,我只感到快樂,但不懂幸福;直到現在,我體會了幸福的另一種方式。

4月閱讀了21本書,6本社科類/工具書,15本文學書。儘管中間因忙於分享「幸福閱讀法」,創建三悅書社和三悅讀書會,而放慢了腳步,但閱讀的事,我從來都不會忘記,有時候把他當作忙碌中的放鬆,有時候當作不自信時的踏腳石。

很感激自己這段時間的堅持閱讀,遇到更好的自己,也遇到一群更優秀的人,更重要的,是我在努力分享,希望把我的閱讀經驗帶給更多人,讓大家都從此愛上閱讀,用閱讀來創造幸福。

4月書單依然分為上下兩期:上期為文學類書籍,主要為延續以往主題閱讀的查漏補缺,如汪曾琪主題閱讀,王安憶主題閱讀,沈從文主題閱讀;下期則是工具類書籍,最近破天荒一個月看了6本社科類/工具類書籍,基本是管理學和幸福學。

汪曾祺的自得其樂

《我們都是世間小兒女》

作者:汪曾祺

類別:小說/文集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閱讀方式:跳讀?快讀

1

一下雨,什麼顏色都郁起來,屋頂、牆、壁上花紙的圖案,甚至鴿子:鐵青子,瓦灰,點子,霞白。寶石眼的好處這時才顯出來。於是我們,等斑鳩叫單聲,在我們那個園裡叫。等著一棵榆梅稍經一觸,落下碎碎的瓣子,等著重新著色後的草。

——汪曾祺 《花園》

這本文集收錄的作品,基本是汪曾琪後期的作品,人與景,花與草,都是回憶中最熟悉的部分,也是被人們稱為「閑適」的內容。全書共分為三部分:隨遇而安、人間草木、七載雲煙。

除了高郵家鄉的家人,還有自我的剖析,對花草的怡情,以及雲南人與事的回憶,也包括幾篇關於北京的城市生活。

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一本書,作者的序言有兩個,而且序言二的內容和方式,也很少見:將不同顏色名稱,以主題方式羅列,但整體看來,又充滿詩的韻味。估計也就汪曾祺這種充滿幽默,對世界充滿好奇,處事超然的人,才會這樣寫吧。

《徒》

2

作者:汪曾祺

類別:小說/文集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閱讀方式:跳讀?深讀

別人說她忙得像塊掉在水裡的干石炭,她自己明白石灰泡透了水倒真像她現在。

——汪曾祺《結婚》

這本文集是由梁由之編著的《汪曾祺文存》的第一部,也是其中的小說上卷。按照時間順序,收錄能夠找到的汪曾祺小說文稿,涵蓋了從1940年到1981年所能收錄的文章。

文存集收錄的文稿,包括很多未曾發表的稿件;也包括很多原稿,與最終發表出來的,可能會有很多不一樣,比如1946年寫的《廟與僧》,就是後來1980年汪曾祺復出文壇的成名作《受戒》的原型。還有《異秉》《雞鴨名家》等名篇,也有前後的差異,這對於文學研究者和汪曾祺愛好者來說,是非常好的材料。

這種按年齡編排的方式,也能很方便讀者來了解一個作家前後思想、風格等的變化。

《遲開的玫瑰或胡鬧》

作者:汪曾祺

類別:小說/文集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閱讀方式:跳讀?深讀

3

過了半年,徐立搬家了。

什麼都搬走了,只落下了呂曼的骨灰盒。

他忘了。

——汪曾祺《毋忘我》

這本文集是由梁由之編著的《汪曾祺文存》的第二部,也是其中的小說下卷,收錄了1982年到1996年汪曾祺的文稿。

這些文稿是汪曾祺晚年的創作,體現了不同的題材/風格/思想。當然,最為出彩的,依然是關於高郵的部分。另外,關於北京城市居民的篇幅雖然少,但也非常有深意。城與鄉的對比,有點類似沈從文的湘西與城市文明的對照。

在這些文章裡面,他早期創作中,所受影響的思想再次體現,比如關於沈從文的思想,比如關於存在主義。

《汪曾祺自述》

4

作者:汪曾祺

類別:小說/散文/文集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閱讀方式:跳讀?深讀

我的氣質,大概是一個通俗抒情詩人。我永遠只是一個小品作家。我寫的一切,都是小品。就像畫畫,一個冊頁,一個小條幅,我還可以對付;給我一張丈二匹,我就毫無辦法。

——汪曾祺《自序》

看書名,會以為這是一本自傳,但實際上,這並不是汪曾祺給自己寫的自傳。這本書只是收錄了汪曾祺談家鄉、家人、家庭有關的人與事,以及關於自己生活見聞的小說、散文,當然也包括幾片序言和一些雜談。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通過這本書,確實能比較系統了解汪曾祺的思想以及造成這種思想的環境。

如果想要系統了解一代文學大師,這本書算是不錯的一本入門級別的素材了,而且通過作品來了解一個人,也很真實、直觀。

《家常酒菜》

作者:汪曾祺

類別:散文/文集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閱讀方式:跳讀?深讀

5

豆腐點得比較老的,為北豆腐。……點的比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為豆腐腦。比豆腐腦稍老一點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腦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汪曾祺《豆腐》

《家常酒菜》這本文集,收錄了汪曾祺「閑適」一面的文章,也就是談吃。 這是一本色香味俱全的書,看之前,需要確保自己是處於「吃飽了撐著」的狀態,不然需要用紙巾接住隨時流出的「津」!

這本書在選題時,思考了中國傳統節日——春節這一主題,所以收錄文章標準,除了食物,還有圍繞食物展開的吃、做一系列行為相關的文章。

另外一方面,為了攜帶的方便,在書本的厚度,開頁及閱讀等方面,也非常考究。另外封面的設計,很有古味的酒館感覺,也很貼切。

《前十年集》

6

作者:汪曾祺

類別:小說/散文/文集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閱讀方式:跳讀?深讀

落地的是雨,不是雲,到手的是涼,不是風,我說的是話,不是我。

——汪曾祺《葡萄上的輕粉》

這本文集,也是由梁由之主編的。這是由汪朝編著的《汪曾祺作品》集第四部,按時間順序收錄了1940年到1948年汪曾祺的小說,以及1943年到1948年汪曾祺的散文。

收錄的作品包括名篇《復仇》《小學校的鐘聲》《雞鴨名家》等。這些文章可以看出汪曾祺早期作品非常明顯的特色:對現代派手法的運用,特別是意識流的手法。

印象非常深的篇章之一,是《葡萄上的輕粉》,全篇幾乎以對話展開,但除了隱含的「我」,另一個人的身份根本不明確,甚至可以理解為自言自語。

《人間滋味》

作者:汪曾祺

類別:散文/文集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閱讀方式:跳讀?深讀

7

鱖魚是非常好吃的。魚裡頭,最好吃的我以為是鱖魚。

——汪曾祺《鱖魚》

這也是一本汪曾祺談食物有關的「閑適」文集,基本以吃和做為主,不單論食物本身。相比較青島出版社出版的《家常酒菜》,這本更多注重吃與文化,比如收錄了《吃食與文化》《宋朝人的吃喝》《食道舊尋——序》等文章。

由於談論的都是日常吃食,通過這些文章,讀者甚至可以學著做一些日常飯菜,如拌菠菜、煮/拌乾絲、塞陷回鍋油條、芝麻醬拌腰片……

當然,看這本書,也要保持理智,不然會讓你走上「吃吃吃」之路。

《人間舊事》

8

作者:汪曾祺

類別:小說/文集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閱讀方式:跳讀?深讀

毛三見到女人,神氣很像斜著身子的公雞。

——汪曾祺《黃開榜的一家》

這本文集是插圖珍藏版,開篇收錄了汪曾祺多幅字畫,這也可以看出來作為最後的「士大夫」,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這本書收錄的文章,都是寫人記事的,90%是寫的高郵,另外是關於雲南/西南聯大和十年特殊時期下放的兩篇。

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汪曾祺的思想變化差異。如1991年發表的《撿爛紙的老頭》是充滿了對人性的探索,有一點存在主義的否定,而1993年到1996年的文章,如《熟藕》等,都充滿了暖意。

王安憶/沈從文/老舍/毛姆

GIF

《曲終人不散》

作者:張允和

類別:散文/文集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閱讀方式:通讀?深讀

9

在荒野中行路的人見到馬蹄印的激動心情只有很少的人能親身體驗到。馬走過的地方就有路,有水,有草,有人,有生命,有幸福……

——張允和《結婚前後》

張允和是民國時期著名的閨秀之一,丈夫是著名的語言學家周有光,妹夫就是著名的作家沈從文,她也是沈從文和張兆和婚姻的重要「媒人」。

《曲終人散》這本文集收錄了張允和生前的文章,除了揭露張氏姐妹的成長、教育與婚戀,更是讓人看到作為名門之後,張氏姐妹的傳奇。都說富不過三代,但名門望族的後代多出人才,這與他們的教育理念有很深的關係。

另外,這本書有多篇文章介紹了沈從文與張氏家族的關係。雖然外界對沈從文和張兆和的婚姻存在著各種議論,但直到老年,張允和還表示,「幾十年的生活證明,沈先生是多麼好的人。」這本書也可以做為研究沈從文的輔助材料之一。

《長恨歌》

10

作者:王安憶

類別:小說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閱讀方式:深讀

王琦瑤和康明遜的問與答,就像是捉迷藏。捉的只是一門心思去捉,藏的卻有兩重心,又是怕捉,又是怕不來捉,於是又要逃又要招惹的。

——王安憶《長恨歌》

《長恨歌》是王安憶的代表作之一,講訴的是一個上海弄堂的平凡女子,忽然之間稱為「三小姐」,從此拉開了她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

很多人會以為,這是一本女性小說,在我看來,並不是。女性小說要表達的,是一個女性的態度,但這本書,王琦瑤只是一個化身,她只是代表一個特殊的時代,一個一去不能再回來的時代。所以,當王琦瑤不在意那個時代,不懷念那個時代的時候,她過得是寧靜而平和的;一旦開始懷念,甚至開始試圖「回去」,她面臨的生活,將是被新時代拋棄。

這本小說彰顯了一個女性作家的所有才華,文字的細膩傳神,以及觀察的細緻入微。文中凡是寫景的地方,都非常富有深意,特別是開篇幾個部分,對弄堂、流言等的描寫,都可以當作散文來看,值得反覆閱讀。

《天香》

作者:王安憶

類別:小說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閱讀方式:深讀

11

天香園綉中,不只有藝,有詩書畫,還有心,多少人的心!前二者尚能學,後者卻絕非學不學的事,惟有揣摩,體察,同心同德,方能夠得那麼一點一滴真知!

——王安憶《天香》

《天香》也是王安憶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一個家族的由興至衰的過程,在寫實的基礎上,又富有浪漫色彩,比如文中多次出現的異常現象。

王安憶的細膩在這篇小說中也展示得淋漓盡致。特別是描寫庭院樓閣、宴席聚會、服飾外表的情節頗多,且細膩傳神。而寫人,不在精工描寫人物細緻外貌,而在於體現性格特徵。

這本書剛看完的時候,除了對情節和人物命運的感慨,並沒有很理解作者的深層含義。從後往前再第二次閱讀,用快速閱讀方法,終於明白了「相得益彰」這個詞在全書的作用。

《匿名》

12

作者:王安憶

類別:小說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閱讀方式:深讀

車沿了甌江走,甌江的水都是傷心淚。

——王安憶《匿名》

《匿名》是王安憶作品中比較有特色的。故事以一場陰差陽錯的綁架開始,然後男主人公又因此被留在了深山。在這個與人隔絕的地方,來自文明社會六十年的生活經歷全都退去,他回到了人類最原始的狀態,留下了唯一的功能——邏輯推理——編碼。

就是這編碼功能,讓他從深山到偏遠鄉鎮再到小城鎮一層層接近現代文明時,沒有太過於被現代文明所拋棄,反而讓他遇到了一些異秉的人。這些人儘管沒有名字,卻懂得一個字的重要性——情。他們在現代文明之下,過著另一種生活,更坦蕩、溫情、歡樂。

文中後部分有段描寫印象深刻,「他們四個人,手牽手走上茶樹坡,繞過小朋友家所在的平房民宅,去到江岸。」這個場景,我腦海中立馬浮現了一幅畫,那幅畫的名字,叫安寧!所以,老人在最後,在即將回到上海之際,無意中落水身亡了。他,永遠留在了那個安寧的世界。

《不成問題的問題》

作者:老舍

類別:小說/文集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閱讀方式:深讀?跳讀

13

汪太太最不喜歡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稱穆鳳貞女士,……她的丈夫很有錢,她老實不客氣的花著;花完他的錢,而被人稱穆女士,她就覺得自己是個獨立的女子,並不專指望丈夫吃飯。

——老舍《善人》

這本文集,是趙勇編著的老舍短篇小說精選,所選取的文章,是老舍短篇中比較有特色,相對比較成熟的作品,非常體現老舍的風格,非常值得推薦。

短篇其實是最考驗作者功底的,因為篇幅有限,要表達思想,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不僅要字句精鍊,還要十分善於抓住精髓。老舍自己也坦言,自己曾經也一度不敢輕易嘗試。

文中收入的《馬褲先生》《善人》等篇章,非常精彩,寫人都帶著股精神氣,寫景也都有股神韻。像《馬褲先生》,才6頁,千餘字,就把一個「文明人」的不文明一面展示得淋漓盡致。比如喊茶房的聲音,挖鼻孔的動作,多少天后,我都還記憶深刻,歷歷在目。

《古人為何要留鬍子》

14

作者:沈從文

類別:文論/文集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社

閱讀方式:深讀?跳讀

任何一種工作,必須要契而不舍地從事多年,才能夠有點成就。當行與玩票,造詣分別顯然。

——沈從文《書法藝術應向傳統學習》

這本書,是由著名的沈從文研究愛好者劉紅慶主編的,是「沈從文人文三書——談藝論文錄」,所收錄的文章,均是沈從文談論藝術相關的文論,包括寫作、書法、京戲、文物研究等等領域,其中還包括一些文物研究和題記。

從這些文論可以看出來,不論是寫作還是文物研究,沈從文是從一而終的,他追求極致和純粹。所以,沈從文是一個執著的人。他的執著,體現在他對文字的追求,對婚姻的追求,還有對文物的研究。如果要評價沈從文,至少這三個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選書的時候,名家名作,著名出版社,還有名家編著的文集,都是風險比較小的選擇,基本上不會讓人太失望。

《月亮與六便士》

作者:[英]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翻譯:王晉華

類別:小說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閱讀方式:深讀

15

我不想過去。唯一重要的是永恆的現在。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

這是一本關於夢想,關於世俗的小說。就像封面所言,「這是一部完美每個人的自由和勇敢之書。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這本書令我感觸很深,我讀完當晚就排版,把讀後感寫了出來。想了解詳細,可以點此查看([書庫]《月亮與六便士》:關於夢想與世俗)。

去追夢吧,只有你自己,才能主宰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與自己的人生有關!

THE END

池書木易 三悅書社

GIF

分享閱讀中的幸福,

讓閱讀創造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池書木易 的精彩文章:

TAG:池書木易 |